2022-2023學年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qū)金石學校八年級(下)期中物理試卷
發(fā)布:2024/8/16 15:0:1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題3分,共21分)
-
1.下列物理量的估測中,最接近實際的是( ?。?/h2>
A.中學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約為 10km/h B.復興號高鐵列車的運行速度約為 380m/s C.一瓶礦泉水的重力約為 0.5N D.中學生小麗的體重約為 450N 組卷:16引用:2難度:0.8 -
2.李白的七言絕句《早發(fā)白帝城》中有詩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詩句中描述的“輕舟”是運動的,所選擇的參照物是( )
A.輕舟 B.山峰 C.船夫 D.船艙 組卷:1797引用:33難度:0.8 -
3.在“六一”拔河活動中,我們班為了增大獲勝的幾率,以下措施能達到目的的是( ?。?/h2>
A.參賽同學盡量穿新且鞋底花紋深的鞋 B.挑選體重較小的同學參加比賽 C.參賽同學穿輪滑鞋參加比賽 D.參賽同學在鞋底抹上一層油 組卷:42難度:0.8 -
4.電動平衡車現在很受年輕人的喜愛,如圖所示,關于小花同學站在平衡車上的情景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平衡車的重力與地面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B.地面對平衡車的支持力與小花對平衡車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C.小花受到的重力與平衡車對她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D.平衡車對地面的壓力與平衡車對小花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組卷:248引用:10難度:0.7 -
5.關于慣性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A.當足球靜止在水平地面上時,足球不再具有慣性 B.高速公路嚴禁超速,是因為速度越大慣性越大 C.拍打剛曬過的被子,灰塵脫落,說明灰塵有慣性 D.行駛中的公交車緊急剎車時,乘客會向前傾,是由于乘客受到慣性力的作用 組卷:26引用:4難度:0.7 -
6.關于運動和力的關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h2>
A.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能運動,沒有力的作用物體就靜止下來 B.力是物體運動的原因 C.只要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一定發(fā)生變化 D.物體做曲線運動時,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組卷:74難度:0.8 -
7.甲、乙兩物體,同時同地出發(fā)向南做直線運動,它們的s-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A.2~4s內乙做勻速直線運動 B.0~2s內以甲為參照物,乙向北運動 C.3s時甲比乙的速度快 D.0~2s內乙的平均速度為2m/s 組卷:350引用:7難度:0.7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空1分,共21分)
-
8.寓言故事“刻舟求劍”從物理學的角度分析,求劍者撈不到劍是因為選錯了參照物,沉底的劍相對于行駛的船是 的,所以靠岸后在船上的記號下方就不能撈到劍。如果落入水中的寶劍重5N,則這把寶劍的質量為 g,寶劍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 (g取10N/kg)。
組卷:173引用:4難度:0.5
六、綜合能力題(每空1分,共19分)
-
24.請閱讀下面的文章:
物體的慣性 一輛空車和一輛裝貨滿物的車,在相同的牽引力的作用下由靜止開始運動,空車的質量小,在較短的時間內可以達到某一速度,運動狀態(tài)容易改變。裝滿貨物的車,質量大,要在較長的時間內才能達到相同的速度,運動狀態(tài)難改變。質量小的物體,運動狀態(tài)容易改變,我們說它的慣性小。質量大的物體,運動狀態(tài)難改變,我們說它的慣性大。
慣性的大小在實際中是經常要加以考慮的。當我們要求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容易改變時,應該盡可能減小物體的質量來減小物體的慣性。相反,當我們要求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不易改變時,應該盡可能增大物體的質量來增大物體的慣性。
A、閱讀上述文章可以得到的結論是:物體的慣性與物體的
B、請你解釋一下:為什么殲擊機在戰(zhàn)斗前要拋掉副油箱?
答:殲擊機在戰(zhàn)斗前要拋掉副油箱,是為了減小飛機的
C、請你注意:在本文第一自然段的敘述中較好地體現了“控制變量”這種研究方法,這一自然段所控制是:兩車受到的組卷:57引用:5難度:0.5 -
25.汽車追尾常發(fā)生重大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況時汽車不能立即停止。如圖1所示,司機從發(fā)現情況到他操作制動器來剎車需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叫反應時間,這段時間內,汽車會保持原來的速度前進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叫反應距離;從開始剎車到車輛停止的這段距離叫制動距離;反應距離與制動距離之和叫停車距離。表是同一位司機駕駛一輛保養(yǎng)得很好的甲汽車,在相同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v行駛時(反應時間相同),測得的反應距離s1、制動距離s2和停車距離s3。
v/(km?h-1) s1/m s2/m s/m 45 9 14 23 75 15 38 53 90 18 56 74 105 21 76 97
(2)反應距離取決于反應時間和行駛速度。由于酒后駕車的反應時間比不飲酒時的反應時間要長一些,因此,在行駛速度相同的情況下,酒后駕車的反應距離會變 ,導致發(fā)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3)一起發(fā)生在限速60km/h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測得肇事車留下的剎車痕跡(制動距離)長為40m。則肇事司機在駕駛時 (選填“有”或“沒有”)超速。(已知該車的制動性能與甲汽車一致)
(4)為了行車安全,在雨天開車時,司機都要“減速慢行”。原因是下雨后,路面的 降低,使行駛車輛受到的摩擦力變小,導致 (選填“反應距離”或“制動距離”)變大。
(5)圖2是甲、乙兩汽車在同一路面上緊急剎車過程中制動距離s2與車速v的關系圖像,則 (選填“甲”或“乙”)汽車的制動性能較好。組卷:64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