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江西省智學聯(lián)盟體高二(上)聯(lián)考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1/3 22:30:6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7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道德的最高境界是“圣人之德”,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選人”。這一表述被世人認為是倫理學“金律”的標準表達。其次,是比“金律”次一等的“君子之德”,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銀律”?!凹河⒍⑷?,己欲這而選人”是從肯定的層面推己及人的過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從否定的層面推己及人的過程。二者相比,肯定性“金律”要求人們積極、主動、自覺地做好事?!般y律”只是要求人們不做傷害他人的事情,這相對而言是被動的、消極的,比較容易做到。
          圣人、君子層面的道德律,并不適用所有人際關(guān)系的協(xié)調(diào),所以孔子并沒有教條式地要求人們據(jù)此去做,他認識到金律與銀律有時不太具備現(xiàn)實可行性和現(xiàn)實價值。子貢贖了奴隸而不取金,孔子卻批評他:“賜失之矣。夫圣人之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施于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多,取其金則無損于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子路救了溺水者,被救者用一頭牛來酬謝他,子路接受了,孔子卻稱贊了他,因為“魯人必多拯溺者矣”,這就引出了孔子道德思想的第三個層次——“凡人之德”。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被認為是孔子道德思想的第三個層次,即道德“銅律”一銅律的行為原則雖然是非道德的,然而這個非道德律也有積極作用,因為這一原則是對反道德行為的抵制一這句話的原文是:“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睆倪@段話的上下文來解讀,孔子針對“以德報怨”而提出了“以直報怨”,表明了他對“報德”與“報怨”的不同態(tài)度,說明他對于突破道德底線損人利己的行為是嚴厲譴責的。因為“以德報怨”固然是值得稱贊的道德修養(yǎng),但它一旦付諸行動危害就甚大,小人做起壞事就可能變得肆無忌憚,法律懲惡的理由就不充是了,所以孔子堅決反對。
    (摘編自關(guān)多義、張民省《論孔子“直”性思想的法學意蘊》)材料二:
    “以直報怨”的“直”字,到底是什么意思?這也是兩千年來很多學者至今爭論不休的話題一首先,歷史上的權(quán)威學者一直把“直”作為“正直”或“大公”來解釋的。如宋代理學家朱熹對“以直報怨”的注釋是:“于其所怨者,愛憎取舍,以至公而無私,所謂直也,”但是,如果把“直”理解為“正直”,這前后句的意思就會發(fā)生沖突。從語法結(jié)構(gòu)上看,“以德報德”中兩個“德”都是名詞,而且意思都是“恩惠”。“以直報怨”的“直”則是形容詞,“怨”卻是名詞。一個句子中的兩個詞語的詞性前后如此不一致,顯然不符合作為語言學家孔子的表述.而且,如果把“直”理解為正直之“德”,又把“直”的意思看高了一層,就會使這句話變成了以“德”報怨,豈不是自相矛盾;后來,還有學者把“直”理解為“值得”“對等”“同值”,這樣以來,“以直報怨”的意思就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以血還血,以命抵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行動準則,這等于說“直”是“怨”的替代,即孔子主張“以怨報怨”。這種理解恐怕也不恰當.這種理解要求自己針對他人行為采取對等的反應,以他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決定自己對待他人的態(tài)度,豈不使自古流傳的“怨怨相報何時了,得饒人處且饒人”等一些儒家寬厚溫和的做人教誨,也變成了無稽之談!
          因此,“以直報怨”的“直”,首先肯定不是“德”,其次也不是“怨”。既不是“正直”的意思,也不是“對等”的意思,而是人天生的“直性”?!墩撜Z》中出現(xiàn)的“直”字還有兩處,一處是“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指的是一個人性格直爽卻不懂禮儀會因說話刻薄而傷人;另一處是孔子給子路講“六言六蔽“的問題,孔子的第四條是“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以歷代注家的解釋,“絞”的意思是語言尖刻,容易得罪人。這是孔子針對子路不加約束的性格說的,要求他做事情不能任著性子來,而應該加強學習,否則“直”的美德也會變成“絞”的弊病,與人相處顯得太尖刻。“以直報怨”的“直”與這兩處的直的意思是一致的,只不過在特定的別人加“怨”于我時,孔子認為不能再退縮,而應以“直”的態(tài)度,“絞”(尖刻)的言語進行反擊。表現(xiàn)為此時可以不受禮法約束而大聲指斥、譴責,據(jù)理力爭,反映出一個人對不公平境遇的不屈服、不妥協(xié)的態(tài)度。
          最低層次的道德價值律是反道德的鐵律。套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句式,鐵律表現(xiàn)為“己所不欲,先施于人”。在孔子的道德思想中沒有明確講到這樣的話,是后人根據(jù)“銀律”的邏輯推出在現(xiàn)實社會中實際存在的現(xiàn)象?!拌F律”是與“金律”和“銀律”背道而馳的反道德準則,也試圖擺脫“銅律”必然訴諸理性報復的規(guī)則,以“先施于人”的預設(shè),做出損人利己甚至不利己的勾當?!跋仁┯谌恕钡牟邉澁斎灰彩且环N利益的博弈,只不過與“銅律”所要求的原則不同,它完全是賭徒式的非理性博弈,“鐵律”對于任何社會的安定和有序都是威脅,中國古代思想家也認識到了“鐵律”對社會的危害,所以,不斷制定、修訂法律把制止“鐵律”作為懲惡揚善的重要內(nèi)容。
    (摘編自關(guān)多義、張民省《論孔子“直”性思想的法學意蘊》)(1)下列對材料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金律”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銀律”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兩者都是“推己及人”,但區(qū)別在于,一在肯定層面,一在否定層面。
    B.孔子對子貢和子路的不同態(tài)度,隨明“金律”“銀律”有時不太具備現(xiàn)實可行性和現(xiàn)實價值。因為孔子意識到,并非所有人都適用圣人、君子層面的道德律。
    C.“以德報怨”是值得稱贊的道德修養(yǎng),但一旦付諸行動則危害甚大,小人可能會肆無忌憚,且法律懲罰理由不充是,針對此情形,孔子主張“以直報怨”。
    D.道德價值律體系整體上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適用于圣人的“金律”,第二層次是適用于君子的“銀律”,以及第三層次是適用于普通人的“銅律”。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對于“以直報怨”中“直”的理解,各家爭論不休,宋代理學家朱熹將“直”理解為形容詞“正直”,這一理解,語法上雖然隨得通,卻會使得“以直報怨”變成“以‘德’報怨”。
    B.若將“以直報怨”的“直”理解為“同值”“對等”“值得”,則會使得自古流傳的“怨怨相報何時了,得饒人處且饒人”等一些儒家寬厚溫和的做人教誨變成無稽之談。
    C.通過對《論語》一書中其他含有“直”字的語句的考證,“以直報怨”的“直”最合理的解釋應該為人天生的“直性”。由此,“以直報怨”可以解釋為:當別人加“怨”于我時,我可以不受禮法約束而大聲指斥、譴責,據(jù)理力爭。
    D.“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即道德“銅律”。銅律的行為原則雖然是非道德的,但仍有其積極意義,因為這一原則能對反道德的“鐵律”起到抵制作用。
    (3)下列選項里,事件和道德律的對應,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三周演義》中,曹操誤殺呂伯奢一家后,對陳宮說道:“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保ǖ赖妈F律)
    B.東晉大臣庾亮家中有一匹烈馬,常常傷人,難以馴服,家奴建議將馬賣給他人,庾亮認為烈馬會傷及買家,故拒絕了家奴的建議。(道德銀律)
    C.范仲淹幼時家貧,但志向遠大,后經(jīng)刻苦讀書,終于成了有宋一代的名臣。他食不重肉,生活簡樸,卻憂同憂民,心系天下,《岳陽樓記》里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展現(xiàn)其高尚品德。(道德金律)
    D.《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面對廉頗的羞辱,藺相如選擇躲開氣勢洶洶的廉頗,當下人們?yōu)樘A相如義憤填膺之時,藺相如說出了一番意義深遠的話:只有將相和,趙國才能抵擋強大的秦周。(道德銅律)
    (4)試簡要概括兩則材料在內(nèi)容上的聯(lián)系。
    (5)“道德是法律的底線,法律是道德的底線”,請結(jié)合材料談談你對此話的理解。

    組卷:4引用:1難度:0.6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8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這一天傍晚,潘先生又到姓吳的家里;等了好久,姓吳的才從外面走進來。
    “沒有什么吧?”潘先生急切地問?!罢詹几嫔险f,昨天正向?qū)Ψ娇偣裟亍!?br />“不行,”姓吳的憂愁地說;但隨即咽住了,捻著唇邊僅有的幾根二三分長的髭須。
    “什么!”潘先生心頭突地跳起來,周身有一種拘牽不自由的感覺。
          姓吳的悄悄地回答,似乎防著人家偷聽了去的樣子,“確實的消息,正安(距碧莊八里的一個鎮(zhèn))今天早上失守了!”
    “?。 迸讼壬l(fā)狂似地喊出來。頓了一頓,回身就走,一壁說道:“我回去了!”
          路上的電燈似乎特別昏暗,背后又仿佛有人追趕著的樣子,惴惴地,歪斜的急步趕到了家,叮囑王媽道:“你關(guān)著門安睡好了,我今夜有事,不回來住了。”他看見衣櫥里有一件縐紗的舊棉袍,當時沒收拾在寄出去的箱子里,丟了也可惜;又有孩子的幾件布夾衫,仔細看時還可以穿穿;又有潘師母的一條舊綢裙,她不一定舍得便不要它:便胡亂包在一起,提看出門。
    “車!車!福星街紅房子,一毛錢?!?br />“哪里有一毛錢的?”車夫懶懶地說?!澳憧催@幾天路上有幾輛車?不是拼死尋飯吃的,早就躲起來了。隨你要不要,三毛錢?!?br />“就是三毛錢,”潘先生迎上去,跨上腳踏坐穩(wěn)了,“你也得依著我,跑得快一點!”
    “潘先生,你到哪里去?”一個姓黃的同業(yè)在途中瞥見了他,站定了問。
    “哦,先生,到那邊……”潘先生失措地回答,也不辨問他的是誰;忽然想起回答那人簡直是多事,——車輪滾得絕快,那人決不會趕上來再問,——便縮住了。
          紅房子里早已住滿了人,大都是十天以前就搬來的,兒啼人語,燈火這邊那邊亮著,頗有點熱鬧的氣象。
          他提著包裹跨進廂房的當兒,以為自己受驚太厲害了,眼睛生了翳,因而引起錯覺;但是閉一閉眼睛再睜開來時,所見依然如前。這靠窗坐著,在那里同對面的人談話,上唇翹起兩筆濃須的,不就是教育局長么?
          他頓時躊躇起來,已跨進去的一只腳想要縮出來,又似乎不大好。那局長也望見了他,尷尬的臉上故作笑容說:“潘先生,你來了,進來坐坐。”主人翁聽了,知道他們是相識的,轉(zhuǎn)身自去。
    “局長先在這里了,還方便吧,再客一個人?”
    “我們只三個人,當然還可以容你,我們帶著席子;好在天氣不很涼,可以輪流躺著歇歇?!?br />      潘先生覺得今晚上局長特別可親,全不像平日那副莊嚴的神態(tài),便忘形地直跨進去說:“那么不客氣,就要陪三位先生過一夜了。”
          局長給他介紹了自己的同伴,隨說:“你也聽到了正安的消息么?”
    “是呀,正安一正安失守,碧莊未必靠得住呢?!?br />“大概這方面對于南路很疏忽,正安失守,便是明證一那方面從正安襲取碧莊是最便當?shù)?,說不定此刻已被他們得手了。要是這樣,不堪設(shè)想!”
    “要是這樣,這里非糜爛不可!”
    “但是,這方面的杜統(tǒng)帥不是庸碌無能的人,他是著名善于用兵的,大約見得到這一層,總有方法抵擋得住——也許就此反守為攻,勢如破竹,直搗那方面的巢穴呢?!?br />“若能這樣,戰(zhàn)事便收場了,那就好了!——我們辦學的就可以開起學來,照常進行?!?br />      局長一聽到辦學,立刻感到自己的尊嚴,捻著濃須嘆道:“別的不要講,這一場戰(zhàn)爭,大大小小的學生吃虧不小呢!”他把坐在這間小廂房里的局促不舒的感覺忘了,仿佛堂皇地坐在教育局的辦公室里。
          坐在席上的中年人仰起頭來含恨似地說:“那方面的朱統(tǒng)帥實在可惡!這方面打過去,他抵抗些什么,——他沒有不終于吃敗仗的,他若肯漂亮點兒讓了,戰(zhàn)事早就沒有了。”
    “他是傻子,”局長的表弟順著說,“不到盡頭不肯死心的。只是連累了我們,這當兒坐在這又暗又窄的房間里?!彼麕е嫘Φ纳駳狻?br />      潘先生卻想起遠在上海的妻兒來了,不知道他們出了什么亂子沒有,不知道他們此刻睡了不曾,抓既抓不到,想象也極模糊;因而想自己的被累要算最深重了,凄然望著窗外的小院子默不作聲。
    “不知道到底怎樣呢!”他又轉(zhuǎn)而想到那個可怕的消息以及意料所及的危險,不自主地吐露了這一句。
    “難說,”局長表示富有經(jīng)驗的樣子說,“用兵全在乎趁一個機,機是刻刻變化的,也許不為我們所料,此刻已……所以我們……”他對著中年人一笑。
          中年人,局長的表弟同潘先生三個已經(jīng)領(lǐng)會局長這一笑的意味;大家想坐在這地方總不至于有什么,也各安慰地一笑。
          二十余天之后,戰(zhàn)事停止了。大眾點頭自慰道:“這就好了;只要不打仗,什么都平安了!”但是潘先生還不大滿意,鐵路還沒通,不能就把避居上海的妻兒接回來,信是來過兩封了,但簡略得很,比不看更教他想念。他又恨自己到底沒有先見之明;不然,這一筆冤枉的逃難費可以省下,又免得幾十天的孤單。
          他知道教育局里一定要提到開學的事情了,便前去打聽。跨進招待室,看見局里的幾個職員在那里裁紙磨墨,像是辦喜事的樣子。
          一個職員喊道:“巧得很,潘先生來了!你寫得一手好顏字,這個差就請你當了吧?!?br />“這么大的字,非得潘先生寫不可。”其余幾個人附和著。
    “寫什么東西,我完全茫然?!?br />“我們這里正籌備歡迎杜統(tǒng)帥凱旋的事務。車站的兩頭要搭起四個彩牌坊,一頭一對,讓杜統(tǒng)帥的花車在中間通過?,F(xiàn)在要寫的就是牌坊上的幾個字?!?br />“我哪里配寫這上邊的字?!?br />“當仁不讓,”“一致推舉,”幾個人一哄地說;筆桿便送到潘先生手里。
          潘先生覺得這當兒很有點意味,接了筆便在墨盆里蘸墨汁。凝想一下,提起筆來在臘箋上一并排寫“功高岳牧”四個大字。第二張寫的是“成鎮(zhèn)東南”。又寫第三張,是“德隆恩溥”。——他寫到“溥”字,仿佛看見許多影片,拉夫,開炮,燒房屋,淫婦人,菜色的男女,腐爛的死尸,在眼前一閃。
          旁邊看寫字的一個人贊嘆說:“這一句更見懇切。字也越來越好了。”
    “看他對上一句什么,”又一個說。
    (葉紹鈞《潘先生在難中》)【注】這篇小說寫于1924年,寫的是當時軍閥混戰(zhàn)中一個知識分子逃難的故事。小說共三節(jié),文本為第三節(jié),內(nèi)容上有刪改。
    (1)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潘先生聽聞正安失守后,隨即轉(zhuǎn)身就要回家?!般枫返兀嵝钡募辈健斌w現(xiàn)其內(nèi)心的驚恐不定。
    B.潘先生與車夫的討價還價,以及與問業(yè)的對話,體現(xiàn)出他膽小市儈、畏縮怯懦的小市民式知識分子的特點。
    C.紅房子里,局長對潘先生的容留,以及局長對戰(zhàn)勢的分析,展現(xiàn)出局長有體恤下屬,洞察戰(zhàn)局的品質(zhì)與能力。
    D.小說的諷刺意味較為強烈,運用漫畫式筆法,描繪出潘先生、局長等一干知識分子形象。
    (2)關(guān)于戰(zhàn)事停止后,人們推舉潘先生寫字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戰(zhàn)事停止以后,眾人心中自我安慰,唯獨潘先生還不太滿意,因為戰(zhàn)事雖停止,但鐵路尚未通,妻、子難以回來。這體現(xiàn)出潘先生對妻、子的愛與責任。
    B.教育局的幾個職員一致推舉潘先生為凱旋的杜統(tǒng)帥寫字,在一番推讓之后,潘先生才提筆寫字一這體現(xiàn)出潘先生的才華,且其在當?shù)亟逃謶兄欢ǖ穆曂?br />C.當潘先生寫到“德隆恩溥”的“溥”字時,眼前仿佛閃過許多影片,這些一閃而過的影片,暴露出軍閥混戰(zhàn)帶給百姓的苦難,同時也反映出潘先生內(nèi)心的麻木。
    D.潘先生的字受人稱許——“寫得懇切”。“懇切”一詞,反映出知識分子對下握權(quán)力的軍閥的諂媚。作者借此表現(xiàn),當時社會一部分知識分子的社會意識還未覺醒。
    (3)潘先生是一個典型而復雜的人物,試簡要分析小說中捕繪這一人物時運用的典型手法。
    (4)小說結(jié)尾部分的情節(jié)是潘先生寫“贊詞”,但“贊詞”并未全部寫完,小說便結(jié)束了。請分析結(jié)尾這樣寫,有何妙處。

    組卷:2引用:1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1小題,9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三伏天已經(jīng)開始,各地的氣溫也是爭創(chuàng)新高,面對如此高溫,最能夠救我們一命的,就是空調(diào)了。那么怎樣開空調(diào)才省電又健康呢?
          我們都知道空調(diào)是個“電老虎”,且溫度設(shè)定得越低越費電。根據(jù)一項實測研究發(fā)現(xiàn),空調(diào)設(shè)定溫度如果由26℃降低到25℃,耗電量會上升47.89%,從27℃降低到25℃,那么耗電量將會暴增134.35%。雖然空調(diào)的耗電量受眾多參數(shù)影響,但總的趨勢仍然是①         。另外我們知道,②         ,但想要覺得涼快,可不是只有降溫一個辦洪。比如,空氣濕度也會極大地影響我們對“熱”的感受,所以濕度太高記得開除濕,不要一味調(diào)低溫度。
          開空調(diào)時,還有兩類人群需要格外注意。一類是嬰幼兒,他們新陳代謝旺盛,夏天很容易出汗,長期如此很容易造成痱子等皮膚問題,所以有必要開空調(diào)降溫,但得調(diào)好風口,不能直吹一另一類是老年人,③         ,容易覺得冷,很多還有心腦血管疾病,這種情況下,空調(diào)溫度不宜開得過低,以免在進出門的時候造成驟冷驟熱,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
    (1)在上文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一每處不超過10個字。
    (2)根據(jù)材料,用三個句子概括如何開空調(diào)省電又健康。每句不超過15個字。

    組卷:1引用:1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近日,有網(wǎng)友發(fā)文表示,在南京九華山公園玄奘寺地藏殿內(nèi),一排長生牌住竟然供奉著侵華日軍戰(zhàn)犯。此消息一出,立即引發(fā)了激烈的討論,眾多國人出離憤怒,要求一查到底。時隔不久,有關(guān)“南京夏日祭”活動的話題也引發(fā)了網(wǎng)友熱議,許多人認為在南京慶祝日本傳統(tǒng)節(jié)日,無異于在南京人民的傷口上撒鹽一但在討論中也不乏有這樣的聲音:如今已是和平年代,我們應當關(guān)注眼前與日本的友好合作與文化交流,不要破壞國際友好關(guān)系。
          對此,你有什么感悟與思考,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觀點與態(tài)度。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4引用:2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