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新疆烏魯木齊四十中高一(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共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中華文化自古以來就有一種具象類比的思維傳統(tǒng)。據(jù)《周易》載,早在上古伏羲時代,就在天、地、人三才萬物之間,“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并根據(jù)“觀物取象”“立象以盡意”的基本思路,始作“八卦”,初創(chuàng)了中華文明。后來,《詩經(jīng)》《楚辭》的創(chuàng)作與批判所遵循的“比興”之義,便是這種思維方式在文學領域的一種具體實踐。因此,有人認為,中國詩道之成,就是立足于“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但是,當初儒門的“比興”概念是屬于社會學、倫理學和政治的范疇。據(jù)《周禮》記載,樂師之長從事師教使用的“比興”術語,是指《詩經(jīng)》的語用功能,即公卿士大夫在言談中引用《詩經(jīng)》中一章或幾句,通過它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所謂“賦詩言志”。后來,“比興”含義逐漸變化,多轉(zhuǎn)指詩篇命意的諷喻作用和詩歌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并成為《詩經(jīng)》學的概念。東漢鄭玄在注《周禮》中指出:“比,見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類以言之;興,見今之美,嫌媚諛,取善事以勸喻之?!庇忠巨r(nóng)鄭眾的解釋作補充說:“比者,比方于物也;興者,托事于物?!钡?,比興在先秦時代既是一種方法,又是一種文體,兩者并未清楚地劃分。劉勰在談到比興時也說:“毛詩述傳,獨標興體”,“起情故興體以立”,又說“比體云構(gòu)”等,均為體法并用的。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文學的自覺時代,在文學理論上也有長足的發(fā)展。劉勰和鐘嶸在對比興內(nèi)涵的認識上突破了舊說,總結(jié)了新經(jīng)驗。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篇中說:“比者,附也;興者,起也。附理者,切類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擬議。起情,故興體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辈⑻岢隽恕皵M容取心”原則。所謂“擬容”,即描繪景物形象,略近乎“取境”;所謂“取心”,即在物象中蘊含作者的感情。這便是后來“意境”說的萌芽。
到了唐代,隨著詩歌等文藝的發(fā)展,也將比興藝術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高峰。在理論上最先有建樹的是初唐的陳子昂。他在《修竹篇序》中提出了著名的“興寄”說,強調(diào)詩歌要言之有物,寄懷深遠。而因物喻志,托物寄情,正是對前代詩歌比興手法的繼承和發(fā)展。中晚唐時期比興理論建設出現(xiàn)了較大突破。皎然的《詩式》、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先后問世,進一步?jīng)_破傳統(tǒng)詩教的束縛,著重于詩歌藝術自身規(guī)律的探討,從比興手法深入意境的研究。
但是,前人研究比興多從理論上著眼,很少涉及具體作品,更少對詞語比興的詮釋。中國最早解釋詩歌章句含義的學者當是東漢時期的王逸,其代表作是《楚辭章句》。他在《離騷經(jīng)序》中,對楚辭創(chuàng)作中所采用的比興隱喻手法作了精辟的論述:“《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賢臣”在這種比興理論的基礎上,王逸建立了一個“香草美人”的楚辭闡釋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雖然延用儒家對《楚辭》的研究手法,難免有偏頗之見,但對后世直至今天仍有很大影響。
如果說《楚辭章句》是研究闡釋《楚辭》比興的集大成之作,那么南宋朱熹的《詩集傳》則是詮釋《詩經(jīng)》語句比興的重要著作。首先,朱熹對比興有了更為明確的義界:“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逼浯危麑Α对娊?jīng)》具體章句都注明賦、比、興。這與《毛傳》的單標興體和只標首章的做法相比,便更好地揭示了《詩經(jīng)》比興手法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是《詩經(jīng)》注疏史上的創(chuàng)新。
在中國傳統(tǒng)詩學理論中,“比興”具有與生俱來的暗示性和模糊性,并且隨著文學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和演化,其含義也在不斷變化?!氨取?,在現(xiàn)當代更多地是以比喻、象征、擬人等修辭手法出現(xiàn);而“興”則為雙關、烘托、渲染等形式所代替。但“比”與“興”又是相互聯(lián)系的,往往比中有興,興中有比。這便是朱熹所說的“比而興”或“興而比”,如《漢樂府?陌上?!罚骸叭粘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其中的“日”便是“興而比”。它既有引起之作用,又有比喻“美婦人”之義項。
——摘編自:劉繼才《古典詩詞比興研究漫論》材料二:
蘇軾《戲張先》有句“一樹梨花壓海棠”,《中華古典詩詞比興轉(zhuǎn)義大詞典》上說:“海棠:薔薇科落葉喬木。多春季開花。白色或淡粉紅色。另有垂絲海棠,花色淡紅,常半重瓣,花梗細長,下垂,稱‘醉美人’?!彼腥棻扰d義,其一為“喻美人或少婦”。宋代釋惠洪《冷齋夜話》云:東坡作《海棠》詩曰:“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燒銀燭照紅妝?!蹦艘姟短嫱鈧鳌?,曰:上皇登沉香亭,詔太真妃子。妃子時卯醉未醒,命力士從侍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上皇笑曰:“豈妃子醉,真(直)海棠睡未足耳?!备袣W陽修《留擷芳亭》:“柳絮已將春色去,海棠應恨我來遲。”宋代鄧肅《浣溪沙》:“破睡海棠能媚客,舞風垂楊似招人?!薄欢滹L流,稚稱且、鳳翔去鬢?!痹鷱埧删谩叮ㄔ秸{(diào))天凈沙?梅友元帥席上》:“海棠春思,倚闌睡醒環(huán)兒?!?br /> 朱自清曾把詩詞中的比附分為三類:事物的比附、歷史的比附、神仙的比附。但神仙的比附也屬于歷史范疇,因此從用作質(zhì)料看,不妨只分為兩類:一是展現(xiàn)于現(xiàn)實時空的景物;一是歷史上曾經(jīng)存在或想象存在的人和事,即所謂掌故。這就是說掌故也是一種比附。這些比附或寄興,再加上詞意不斷轉(zhuǎn)化等,就使古典詩文往往帶著“詩的含蓄,詩的多義,詩的暗示力”而具有“廣義比喻”的特征,在優(yōu)美的意象中隱藏著一系列的“密碼”。只有弄懂弄通古典詩詞意象中比興、借代、象征等多重奧秘,才能真正領略到詩詞所表意象的無限風光,也才能達到審美的最高境界,從而體悟出我國古典詩詞所特有的美學價值。
——摘編自朱世東 淘沙《解開古典詩詞意蘊的“密碼”》(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經(jīng)》《楚辭》的創(chuàng)作與批判遵循“比興”之義,可見,中國詩道之成,立足于“近取諸身,遠取諸物”。
B.《周禮》記載的樂師之長使用的“比興”術語,是指通過《詩經(jīng)》的語用功能它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即“賦詩言志”。
C.東漢鄭玄引司農(nóng)鄭眾的解釋“比者,比方于物也;興者,托事于物?!币庠谡f明“比興”是詩歌中的一種藝術表現(xiàn)手法。
D.劉勰在談到“比興”時也說:“毛詩述傳,獨標興體”,“起情故興體以立”,又“比體云構(gòu)”均說明“比興”是體、法并用的。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王逸建立的“香草美人”的楚辭闡釋系統(tǒng),延用儒家對《楚辭》的研究手法,有偏頗之見,對后世來說,沒有什么借鑒價值。
B.朱熹的《詩集傳》揭示《詩經(jīng)》比興手法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相比前人之傳,是《詩經(jīng)》著疏史上的集大成之作。
C.掌故作為一種比附,加上詞意不斷轉(zhuǎn)化等,使古典詩文往往帶上含蓄、多義、暗示力,具有了“廣義比喻”的特征。
D.“比興”具有與生俱來的暗示性和模糊性,因此可以說關于比興義界的研究意義和研究前景都是不容樂觀的。
(3)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沒有采用“比興”手法的一項是
A.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玉樓春?春景》)
B.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離騷》)
C.桑之未落,其葉沃若。(《詩經(jīng) 氓》)
D.破睡海棠能媚客,舞風垂楊似招人(《浣溪沙》)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圍繞“比興”展開論述,請簡要概括兩則材料的側(cè)重點有何不同。組卷:3引用:1難度:0.6
二、文學類閱讀-單文本(共15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到橘子林去
李廣田 小孩子的記憶力真是特別好,尤其是關于她特別有興趣的事情,她總會牢牢地記著,到了適當?shù)臋C會她就會把過去的事來問你,提醒你。
“爸爸,你領我去看橘子林吧,橘子熟了,滿樹上是金黃的橘子?!?br /> 今天,小岫忽然向我這樣說,我稍稍遲疑了一會,還不等回她,她就又搶著說了:“你看,今天是晴天,橘子一定都熟了,爸爸說過領我去看的?!?br /> 我這才想起來了,那是很多天以前的事情,我曾領她到西郊去。那里滿坑滿谷都是橘子,但那時橘子還是綠的,她并不覺得好玩,只是說:“這些橘子幾時才能熟呢?”
“等著吧,等橘子熟了,等一個晴天的日子,我就領你來看看了?!边@地方陰雨的日子真是太多,偶然有一次晴天,就令人覺得非常稀罕,簡直覺得這一日不能隨便放過。小孩子對于這一點也該是敏感的,于是她就這樣問我了。去嗎,那當然是要去,并不是為了那一言的然諾,卻是為了這一股子好興致。
我們走到了大街上。今天,真是一切都明亮了起來,活躍了起來。石頭道上的水洼子被陽光照著,像一面面的鏡子;女人頭上的金屬飾物隨著她們的腳步一明一滅;挑煤炭的出了滿頭大汗,脫了帽子,就冒出一大片蒸氣,而汗水被陽光照得一閃一閃的。天空自然是藍的了,一個小孩子仰臉看天,也許是看一只鴿子,兩行小牙齒放著白光,真是好看。小岫自然是更高興的,別人的高興就會使她高興,別人的笑聲就會引起她的笑聲??墒撬刹]有像我一樣關心到這些街頭的景象。她毫沒有駐足而稍事徘徊的意思,她的小手一直拉著我向前走,她心里一定是只想著到橘子林去。
走出城,人家稀少了,景象也就更寬闊了,也聽到好多地方的流水聲了,看不到洗衣人,卻聽到洗衣人的杵擊聲,而那一片山,那紅崖,那巖石的紋理,層層疊疊,甚至是方方正正的,仿佛是由人工所壘成,沒有云,也沒有霧,崖面上為太陽照出一種奇奇怪怪的顏色,真像一架金碧輝煌的屏風,還有瀑布,看起來像一絲絲銀線一樣在半山里飛濺。我看著眼前這些景物,雖然手里還握著一只溫嫩的小胖手,我卻幾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而她呢,她也并不擾亂我,我想,她不會關心到眼前這些景物的,她心里大概只想著到橘子林去。
遠遠地看見一大片濃綠,我知道橘子林已經(jīng)在望了,然而我們卻忽然停了下來,不是我要停下來,而是她要停下來,眼前的一個故事把她吸引住了。
是在一堆破爛茅屋的前面,兩個趕大車的人在給一匹馬修理蹄子。
我認識他們,我只是認識他們是屬于這一種職業(yè)的人,而且他們還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鄉(xiāng)親。他們時常叫我感到那樣子的可親近,可信任。他們把內(nèi)地的貨物運到邊疆上出口,又把外邊的貨物運到內(nèi)地,他們給抗戰(zhàn)盡了不少的力量……他們兩個正在忙著,他們一心一意地“對付”那匹馬。你看,那匹馬老老實實地站著,不必拴,也不必籠,它的一對富有感情的眼睛幾乎閉起來了。不但如此,我想這個好牲口,它一定心里在想:我的大哥給我修理蹄子,我們走的路太遠了,慢慢地修吧,修好了,我們就上路。慢慢地修,不錯,他正在給你慢慢地修哩。他搬起一個蹄子來,先上下四周撫弄一下,再前后左右仔細端詳一番,然后就用了一把銳利的刀子在蹄子的周圍修理著。我為那一匹牲口預感到一種飛揚的快樂……我這樣想著,看著,看著,又想著,只是頃刻之間的事情,猛一驚醒,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從我的掌握中脫開了,我低頭一看,卻正看見她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來注視了一下。她是在看她自己的小指甲。而且我也看見,她的小指甲是相當長的,也頗污穢了,每一個小指甲里都藏著一點黑色的東西。
我不愿再提起到橘子林去的事,我知道小岫對眼前這件事看得入神了,我不愿用任何言語擾亂她,我看她將要看到什么時候為止。
趕馬車的人把那一只馬蹄子修好了,然后又丁丁地釘著鐵掌。釘完了鐵掌,便把馬蹄子放下了。那匹馬把整個的身子抖擻了一下,我說那簡直就是說一聲謝謝,或者是故意調(diào)皮一下。然后,人和馬,不,是人跟著馬,可不是馬跟著人,更不是人牽著馬,都悠悠然地走了,走到那破爛的茅屋里去了。那茅屋門口掛一個大木牌,上邊寫著拙劣的大字:“敘永騾車店”。有店就好了,我想,你們也可以少受一些風塵。
“回家。”小岫很堅決地說,而且已經(jīng)在向后轉(zhuǎn)了?!盎丶腋嬖V媽媽:馬剪指甲,馬不哭,馬乖?!彼蚁蚧芈纷摺?br /> 我心里笑了,我還是沒有說什么,我只是跟著她向回路走。
“我的手指甲也長了,回家叫媽媽剪指甲,我不哭,我也乖?!彼@么說著,又自己看一看自己的小手。
“對,回家剪指甲,你真乖,你比馬還乖?!边@次我是不能不說話了,我被她拉著,用相當急促的腳步走著。
這時候,太陽已經(jīng)向西天降落了,紅崖的顏色更濃重了些,地上的影子也都擴大了。我們向城里走著,我們都沉默著,小岫不說話,我也不說話?!拔也辉偃タ撮僮恿??!彼睦镆苍S有這么一句話,也許并沒有。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我”決定帶小岫到橘子林去,只是因為不想“隨便放過”偶然到來的晴天,與她提醒“我”履行承諾無關。
B.“我”從“幾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到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從我的掌握中脫開”,這個變化表明“我”的出游興致變高了。
C.趕大車的人讓“我”感到可親近、可信任,除了他們“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鄉(xiāng)親”,還因為他們?yōu)榭箲?zhàn)做出了貢獻。
D.返回城里的路上,“小岫不說話,我也不說話”,父女二人的沉默表明他們對未到達橘子林感到有點失落。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點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A.“我的大哥給我修理蹄子,我們走的路太遠了,慢慢地修吧,修好了,我們就上路?!边@一句將馬人格化,寫出了馬對車夫的感情,生動而饒有趣味。
B.“我”在判斷小岫對去橘子林的態(tài)度時,用語從“定”變?yōu)楹髞淼摹耙苍S”,暗示小岫的心理變得難以琢磨了。
C.小岫讓“我”領她去橘子林,實際上全程“我”都是由她拉著走的,由此可見,小岫的言行決定著本文的節(jié)奏。
D.本文借助小孩子的視角,先后描寫了街道、山林、騾車店等處的景象,看似散漫,實則突出主題,使本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點。
(3)本文的童趣往往通過細節(jié)體現(xiàn)出來,請指出三處這樣的細節(jié)并簡要分析。組卷:13引用:5難度:0.5
六、簡答題組(共14分)
-
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關鍵時刻,總有一群①
面對世界高技術蓬勃發(fā)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嚴峻挑戰(zhàn),中國怎么辦?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四位科學家提出《關于跟蹤研究外國戰(zhàn)略性高技術發(fā)展的建議》。由于促成這個計劃“建議”的提出和中央領導同志的批示都發(fā)生在1986年3月,因而這個計劃被命名為“863計劃”。
如何讓中國真正擁有自己的高科技,掌握戰(zhàn)略競爭的主動權(quán)?經(jīng)歷過“兩彈一星”科研攻關的老科學家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等對此十分著急,常常②
即便年事已高仍心系祖國的科技發(fā)展和進步,這些曾經(jīng)立下不朽功勛的老科學家們,驅(qū)動著對祖國前途和命運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為了我國現(xiàn)代化的繼續(xù)前進,我們就得迎接這新的挑戰(zhàn),追趕上去,絕不能置之不顧……”王大珩曾說,我們幾個人頂多是起了些催化劑的作用,或者說是為“863”計劃點了一根火柴。
今天,人們應當永遠銘記,35年前的那個春天,四位胸懷國之大者、胸懷祖國未來者的老科學家③
(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2)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語病,請修改正確??梢愿淖冋Z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兩個喻體意思差不多,可不可以去掉一個,為什么?組卷:18引用:6難度:0.6
七、作文(共60分)
-
7.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入世、出世、遁世”是人生的三種姿態(tài)?!叭胧馈笔欠e極進取、當仁不讓,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俺鍪馈笔桥c自己所處的時代、社會保持一種心靈的距離,這種距離可以讓自己回身審視,從而生活得淡泊超脫、從容自在;但如果不能把握好“出世”的“度”,就會陷入“遁世”的境地,從而心灰意冷、消極逃避。人生奮斗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以怎樣的姿態(tài)面對充滿機遇和挑戰(zhàn)的大千世界,就顯得至關重要。
讀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6引用:4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