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qū)中考歷史二模試卷
發(fā)布:2024/10/31 15:0:2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如表是歷史文獻對上古時期人們生活傳說的記載。透過這些傳說,我們知道當時人們( ?。?br />
《韓非子》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圣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之日有巢氏 《淮南子》 古者民澤處復穴,冬日則不勝霜雪霧露,夏日則不勝暑熱蚊鑫。圣人乃作,為之筑土,構木以為宮室,上棟下宇,以蔽風雨,以避寒暑,而百姓安之 組卷:195引用:2難度:0.3 -
2.春秋時期,秦、楚等國被中原各諸侯國視為“夷狄”,戰(zhàn)國時期,秦、楚兩國已與齊、燕、趙、魏、韓等傳統(tǒng)的中原諸侯國并稱“戰(zhàn)國七雄”,被視為華夏族的組成部分。這一轉變表明( )
組卷:62引用:9難度:0.7 -
3.秦滅六國后,“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并大力修筑馳道、加固長城等。這些措施的重要歷史影響是( )
組卷:46引用:6難度:0.7 -
4.如表為西漢初年修建長安城的有關記錄。從修建長安城的時間安排可知,當時( ?。?br />
(惠帝元年)春正月,城(修建)長安。
(惠帝)三年春,發(fā)長安六百里內男女十四萬六千人城長安,三十日罷。
(惠帝五年)春正月,復發(fā)長安六百里內男女十四萬五千人城長安,三十日罷。
--據(jù)《漢書?惠帝紀》
(說明:關中平原冬季最冷在公歷1月前后,西漢還更冷一些,此時正是農閑)組卷:29引用:2難度:0.7 -
5.據(jù)《三國志》等記載,曹操葬在鄴城西門豹祠以西的丘陵中。從宋代起有了曹操設七十二疑冢的傳說。2009年,考古學界根據(jù)出土的文物及西門豹祠位置,最終確定曹操墓在河南省安陽市西高穴村。這說明( ?。?/h2>
組卷:10引用:5難度:0.3 -
6.《魏書?咸陽王禧傳》記載北魏孝文帝言:“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其年三十已上,習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边@說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具有( )
組卷:30引用:1難度:0.7 -
7.如圖唐詩《涼州行》詩句反映了唐朝( ?。?/h2>
組卷:10引用:1難度:0.7 -
8.975年,宋太祖下詔:“向者登科(科舉應考人被錄取)名級,多為勢家所取,塞(阻隔)孤貧之路。今朕躬親臨試,以可否進退,盡革前弊矣?!边@一措施( ?。?/h2>
組卷:42引用:5難度:0.7 -
9.13世紀,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在他的書中詳細敘述了中國紙幣的形狀大小、面值多少、幣面印刷文字的多少以及兌換的方法。他的這些介紹,使歐洲人知道了中國人的印刷狀況,并效法中國印制鈔幣。由此可見,中國的印刷術( )
組卷:4引用:1難度:0.7 -
10.“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一片丹心風浪里,心懷擊楫敢忘憂!”“遙知百國微茫外,未敢忘危負歲華?!薄胺夂罘俏乙?,但愿海波平?!币陨鲜鞘珍浽凇吨怪固眉返囊恍┰娋洹Ec此相關的英雄人物是( ?。?/h2>
組卷:11引用:1難度:0.7 -
11.如圖為中國古代從秦朝到清朝疆域的變化,該變化體現(xiàn)了( )
組卷:3引用:1難度:0.7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小題12分,第32小題15分,第33小題13分,共40分。
-
32.中國近代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悲壯序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喚醒吾國四千年之大夢,實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國則一經庚申圓明園之變,再經甲申馬江之變(中法戰(zhàn)爭),而十八行省之民,猶不知病癢,未嘗稍改其頑固囂張之習,直待臺灣既割,二百兆之償款既輸,而鼾睡之聲,乃漸驚起。
--梁啟超《戊戌政變記》(1898年)材料二 如表為不同版本教科書的內容節(jié)選。教科書 有關民族內涵的表述 1903年東新社譯《中國歷史》 “以漢人種為歷史大主干,其余五族外,皆枝也。枝干相乘,得歷史之全局” 1914年中華書局版《本國史教本》 “本書以五族共和為綱,漢滿蒙回藏五族,同為黃種,其先同出一源,皆由西而移于東” 1940年正中書局的《部編戰(zhàn)時補充教材高級小學社會》 “一、偉大的中華民族;二、中華民族的光榮史跡;三、中華民族對于世界的貢獻”
(1)根據(jù)材料一,面對外來侵略,國民的態(tài)度有什么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乃漸驚起”的表現(xiàn)。
(2)依據(jù)材料二,指出20世紀上半葉教科書對民族內涵理解的演變過程,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演變的主要原因。
(3)請從材料三中任選出三個關鍵詞,提煉一個主題,并運用這三個關鍵詞對該主題進行簡要闡釋。組卷:15引用:2難度:0.2 -
33.歷史上,大國崛起有著不同的發(fā)展路徑,改革創(chuàng)新則是大國崛起的共同歷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日本1873年11月成立的內務省利用國家資金,創(chuàng)辦了千住呢絨廠、新町紡紗廠和愛知紡紗廠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廠”。其目的是讓它們起示范作用,以推動私人資本主義工業(yè)的發(fā)展。為了加速工業(yè)化的進程,政府在1880年下令把官營企業(yè)轉讓給與政府有密切聯(lián)系的、享有特權的大資本家。
--摘編自劉祚昌、王覺非主編《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因為這項政策允許某種形式的資本主義存在,所以馬克思主義進化論者對它心懷不滿。列寧的繼任者斯大林決心建設“一個國家內的社會主義”……憑借中央集權的官僚機構來引導和調節(jié)生產。為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斯大林發(fā)起了一系列的五年計劃,旨在將蘇聯(lián)改造成一個現(xiàn)代化強國。
--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三
材料四 美國羅斯福新政和中國改革都是源于對原有社會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給資本主義戴上一個政府干預的氧氣面罩,后者是給社會主義加上一個市場經濟的發(fā)動機,從而使單純的制度趨于一種混合經濟狀態(tài),它們都由此解決了舊問題,推動了社會的發(fā)展。
--鮑盛剛《中國崛起與中國模式》(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日本工業(yè)化的特點。試從社會轉型角度,分析明治維新的影響。
(2)材料二中“這項政策”是什么?根據(jù)材料二指出斯大林是如何使蘇聯(lián)建設成“一個國家內的社會主義”?
(3)根據(jù)材料三,概括1圖、2圖所示內容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闡明材料三、材料四之間的邏輯關系。
(4)根據(jù)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羅斯福新政與中國改革開放的共同之處。組卷:10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