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湖南省長沙市寧鄉(xiāng)市高二(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6/4 8:0:5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材料一
天文學并不是新開拓的科學,它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人類的遠古時期,我們從現(xiàn)代天文學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發(fā)現(xiàn)它的痕跡。也許在文字產(chǎn)生以前,人們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長和動物的行蹤來判斷季節(jié),這種物候授時是早期農業(yè)生產(chǎn)所必需的,甚至到20世紀50年代,中國一些少數(shù)民族還通行這種習俗。物候雖然與太陽運動有關,但由于氣候變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常常錯位幾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時比起后來的觀象授時就要粗糙多了?!渡袝?堯典》中曾這樣記載觀象授時,上古的人們以日出正東和初昏時鳥星位于南方子午線標志仲春,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時虛星位于南方子午線標志仲秋,等等。
當人們對天文規(guī)律有了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歸年長度以后,就能夠預先推斷季節(jié)和節(jié)氣,古代歷法便應運而生了。據(jù)史料記載,夏商時期肯定已有歷法,只是因為文字記載含意不明,其內容還處于研究之中。春秋戰(zhàn)國時期,流行過黃帝、顓頊、夏、殷、周、魯?shù)攘N歷法。它們的回歸年長度都是25日,但歷元不同,歲首有異。
西漢至五代是古代天文學的發(fā)展、完善時期,出現(xiàn)了許多新的觀測手段和計算方法。十六國時期的姜發(fā)以月食位置來準確推算太陽的位置,隋朝劉焯用“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來處理日、月運動的不均勻性。唐代僧一行的《大衍歷》,顯示中國古代歷法已完全成熟,它記載在《新唐書?歷志》中,按內容分為七篇,其結構為后世歷法所效仿。西漢天文學家落下因以后,渾儀的功能隨著環(huán)的增加而增加;到唐代李淳風時,已能用一架渾儀同時測出天體的赤道坐標、黃道坐標和白道坐標。除了不斷提高天體測量精度外,天文官員們還特別留心記錄奇異天象的發(fā)生,其實,后者才是朝廷帝王更為關心的內容。所謂“天垂象,見吉兇”,古代天文官員們把天象看成是上天給出的瑞象和兇象,并加以趨避。
宋代和元代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頒行的歷法最多,達25部,其中郭守敬等人編制的授時歷最為優(yōu)秀,連續(xù)使用了360多年,達到中國歷法的巔峰;觀測數(shù)據(jù)最精,許多歷法的回歸年長度和朔望月值已與現(xiàn)代理論值相差無幾,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大型儀器最多,其中蘇頌領導制造的水運儀象臺集觀測、演示、報時于一體,是當時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天文儀器;恒星觀測最勤,其中從公元1010年到公元1106年,就先后組織了五次大型的恒星位置測量,平均不到20年一次。
進入明代和清代后,中國天文學開始停滯不前。這里有政治、經(jīng)濟等社會原因,也有天文學本身的原因。從天文學本身來看,首先,當時中國的天文儀器只能滿足肉眼測量的極限,除非加上凹凸鏡片,否則精度不會提高,而采用凹凸鏡片的望遠鏡技術是在歐洲誕生的。其次,中國古代擅長代數(shù)計算,在解決天體位置與推算值彌合問題上只注意表象,不注意從幾何結構進行理論探討,與此相反,古希臘天文學則側重幾何學。對中國明清時代的天文學進行反思是痛苦的,但有助于我們今天天文學的發(fā)展。
(摘編自陳久金、楊怡《中國古代的天文與歷法》) 材料二
歷法源于天文,古代天文與歷法是一回事。夏、商、周三代處于觀象授時時期,直到戰(zhàn)國初公元前427年發(fā)明《殷歷》“甲寅元”(四分歷),中國才進入歷法時代。
觀察太陽的運行規(guī)律,古人形成了“日”與“年”的時間概念。太陽東升西落,一個白天一個夜晚合為一日。中國古代最主要的紀日方法是干支紀日法,即運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組合成六十甲子循環(huán)紀日。據(jù)可靠資料,公元前720年,春秋時期魯隱公三年二月己巳日至今近三千年,干支紀日從未間斷過,成為世界上迄今所知最長的紀日文字記載。古人立竿測影,將日影最長的一天定為冬至日,這一天夜晚最長;將日影最短的一天定為夏至日,這一天白晝最長。每年春夏秋冬循環(huán)一次?!渡袝?堯典》載“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表明夏商時期古人已確定回歸年長度為366日,即從冬至到下一個冬至的時間(稱為一“歲”)。至遲到春秋時期,后人更加精確測定回歸年長度為365又1/4日。
歷史上采用過的紀年方法有王位紀年法、歲星紀年法、年號紀年法、干支紀年法等。自漢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到1911年,年號紀年法與干支紀年法一直并用,如1898年戊戌(干支紀年)變法中的“戊戌”就是指光緒二十四年。
月相的變化使先民掌握了時間長度“月”。古人觀測出月相從滿月(望)到下一個滿月平均需要29.53日。12個月約為354日,與回歸年365又1/4日相差大約11日。每三年累計相差33日以上,超過一個月。古人為調配月與回歸年的長度,采用了“置閏”的方法,保證月份與季節(jié)的相應。春秋時期,天文學家已經(jīng)掌握了十九年七閏的規(guī)律。調配年、月、日的關系,是中國古代歷法的主要任務,也是歷史上頻繁改歷的原因。
古人通過“觀象授時”,至戰(zhàn)國時已形成完整的二十四節(jié)氣。這是一套農事歷,用以指導農耕生產(chǎn),每一節(jié)氣均與二十八宿、北斗的運行、土圭測影長度、各地物候相關聯(lián)。
(摘編自張聞玉、馬明芳《中國古天文歷法學》)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天文學不是一門新的科學,它在人類的遠古時期就已經(jīng)形成了,我們很容易從現(xiàn)代天文學的基本概念中發(fā)現(xiàn)它的痕跡。
B.從西漢到唐代,中國古代天文學逐漸走向成熟,天文官員們除了留心記錄奇異天象外,還不斷提高天體測量的精度,后者是帝王更為關心的內容。
C.宋元時期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頒行的歷法最多,觀測數(shù)據(jù)最精,大型儀器最多,恒星觀測最勤,且有些成就處于當時世界領先地位。
D.干支紀日法是指運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組合成六十甲子進行循環(huán)紀日的一種紀日法。它是中國古代最主要的紀日方法,同時也是世界上迄今所知出現(xiàn)時間最早的紀日法。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流行過黃帝、顓頊、夏、殷、周、魯?shù)攘N歷法,它們的回歸年長度相同,但是不同歷法的歷元和歲首仍有不同。
B.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產(chǎn)生時間早于歷法。天文學可以追溯到人類遠古時期,而歷法源于天文,直到《殷歷》“甲寅元”的發(fā)明,中國才進入了歷法時代。
C.中國天文學在明清時期停滯不前的原因是復雜的,其中采用凹凸鏡片的望遠鏡技術產(chǎn)生于歐洲是中國天文學停滯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D.戊戌變法發(fā)生于光緒二十四年,不同在于前者屬于干支紀年,后者屬于年號紀年。這說明在1898年還存在著年號紀年和干支紀年兼用的現(xiàn)象。
(3)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各項中不屬于中國古代天文學家研究范疇的一項是
A.記錄星象預測吉兇
B.觀察天文預測節(jié)氣
C.測量天體坐標位置
D.研究天體內部規(guī)律
(4)根據(jù)材料內容,簡要概括“觀象授時”的含義和意義。
(5)請簡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脈絡。組卷:17引用:3難度:0.6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紅褲子
卞之琳 安居村一下子黯然失色了:娘兒們一齊換下了紅褲子。
安居村離同蒲鐵路線只有十里路,以前曾經(jīng)到過日本兵。老百姓回到空了的村里才兩個月,今天下午忽然聽說日本兵沿鐵路挨村“宣撫”,明天安居村老百姓得靜候“皇軍”來“宣撫”,如果預先遠走一人,“皇軍”就不給安居村留一所房子。于是全村震動。娘兒們無意中一下子就學了“摩登”,把頭發(fā)都剪短了。部分女子恨起了以前不曾放腳,不過最惹眼的到底還是紅褲子。
這可難倒了過門才兩個半月的關小雙老婆。她的紅褲子是村里最新的,雖然曾在山溝里蘸過黃土,但仍不失其鮮明。愿不愿意換,不在她的考慮范圍內,問題是拿什么來換。上次連夜逃往山里去的時候,在慌亂中把一包衣服給丟了。如今把紅褲子換下,穿什么呢?
下午關小雙回來,一下子把問題解決了。關小雙在村公所和村長拌了幾句嘴,心里老大不高興,回來看見老婆還穿著紅褲子,呆了一下,就把自己的黑褲子脫下,向她一扔,說:“你換上!”
老婆看看他。他向老婆看了看,加重聲氣說:“你換上!”老婆不敢出聲,只有服從他這個荒唐的命令。
他們把上身的夾襖也換了,黑綠兩色,對比鮮明。年輕的老婆滿肚子驚疑,可是不敢作一聲,眼淚汪汪地看著丈夫走出門。
第二天太陽剛升到樹梢頭,“皇軍”就來“宣撫”了,一共11個,可只有十匹馬,其中有一個漢奸,沒有馬騎。
“皇軍決不吃你們什么,”漢奸說,“煎幾張蔥花餅就得了?!?br />“皇軍決不要你們什么,”漢奸說,“只是你們在靜候‘宣化’的時候,找一擔白菜。”
“行?!?br />“找一擔蘿卜?!?br />“行?!?br />“再找一百個雞蛋?!?br /> 村長皺了皺眉頭,還是說:“行。”
十匹馬在村公所前吃黃豆,七個日本兵和一個漢奸,在村公所內吃蔥花餅。還有三個日本兵呢?他們早就到外邊去了,說是去看看菜田。
吃夠了東西,鬼子頭兒向漢奸說了幾句話,漢奸馬上轉頭來說:“要‘宣撫’了,召集全村人到前面場子來聽話?!?br /> 全村八十戶只到了八十人,其中一個是孩子,被村長拉來湊數(shù)。一擔白菜,一擔蘿卜,一擔雞蛋,都擺在村公所門口。
鬼子頭兒站在階石上,開始講話,漢奸翻譯。大意是“皇軍”戰(zhàn)無不勝。他們是來保護中國人民的,眾百姓要向“皇軍”報告野蠻的土匪八路軍的消息。然后開始了問:“皇軍殺人放火嗎?”
“不。”
“你們怕皇軍嗎?”
“不怕?!?br />“那為什么土匪來了不走,我們來了就跑呢?“全場沉默。
蔬菜到齊了,雞蛋到齊了,就是自己人還沒有到齊。漢奸問老百姓:“那三個皇軍到哪里了?”誰也不知道。村長打發(fā)幾個老百姓去找。
村長自己也去找。他推開關小雙的屋門,看見關小雙戰(zhàn)戰(zhàn)疑疑縮在炕角落里。他又好氣又好笑:“哈,你關小雙今天怎么也學娘兒們不敢出頭了?”說完才認出面前的竟是關小雙老婆,他氣得無從笑起,又挨戶搜尋去了。半天一無所獲。于是雷霆在他頭頂上響了。他被綁在一棵白楊樹上。
全村人都慌了。有人拉來了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說:“他知道,他知道?!薄澳阒浪麄兊侥睦锶チ??”“我看見他們在村東口追一個紅褲子,愈追愈遠,追到山里去了,再沒見回來?!?br /> 漢奸把話譯給胖頭兒聽,胖頭兒向漢奸頭頂上爆出去一個霹雷,從漢奸嘴里傳出來就變了:“給我把紅褲子找來!”
可是人頭中一個向白楊樹外轉動了,數(shù)十個一齊向南邊轉動了,像一陣輕風吹過的麥穩(wěn)。大家看見一條紅褲子大步跑來,全然不是女人步伐,后面跟來了一大群兵,穿灰軍衣的,不是那三個“皇軍”!
“紅褲子來了!紅褲子來了!”
七個鬼子一齊跳上馬,往村北就跑,撇下蘿卜、雞蛋和三匹馬。漢奸想騎馬,可試了兩下,沒有騎得上,也放步向北溜。駝背漢奸沒能逃脫,被穿紅褲子的關小雙抓住了。“這三擔東西正好慰勞游擊隊?!北挥螕絷牼认碌拇彘L感激得直流淚?!翱晒碜玉R上就回來,”關小雙搶上來說了,“我們還想在這里住下去?”
那么怎么辦?很簡單,全體進山去加入游擊隊。就這么辦。這時候在場的已經(jīng)是五百人。一通長流緩緩淌向山里去,雜在人流里的還有牲口,牲口馱著女人和小孩。女人和小孩抱著包裹,抱著雞。
當夜在游擊隊司令部,司令聽說活捉了三個日本兵,一個漢奸,繳獲了三支步槍三匹馬,都是關小雙的功勞,便要好好犒賞他,關小雙則“只要一套軍服”。司令笑了,因為到這時候他才看見關小雙穿的還是紅褲子呢。一套灰色軍衣找來了,關小雙立即換上了。然后他把那一套綠襖紅褲子彈去了塵土,折疊在一起。
關小雙換了衣服,走到住那些預備第二天到縫切廠去的婦女的院子里,找到了自己老婆,把那衣服輕輕地向她滕頭一擱,用左臂攏了一下她的肩頭,含笑說:“等將來太平了再穿。”
(1939年,發(fā)表于重慶《文藝月報》)(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把“皇軍”和“宣撫”都加了引號,旨在強調他們的身份和前來安居村的目的。
B.關小雙老婆說“穿什么呢?”照應上文“空了的村里”,寫鬼子已把這里劫掠一空。
C.漢奸問村民為什么“我們來了就跑”,村民沉默,是既不敢說實話,又不肯說假話。
D.找不到那三個丟失的鬼子,鬼子頭兒認為是村長殺了他們,就把他綁起來,要殺害他。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關小雙一回家就把老婆換褲子的問題解決了,這使其有頭腦,有決斷的形象初步確立了起來,為下文他提出村民都參加游擊隊的建議作了有力的鋪墊。
B.漢奸與村長的對話特別具有諷刺意味,漢奸一方面表示“不吃什么”“不要什么”,一方面又具體交代所要東西的具體數(shù)量,突出了敵人的虛偽與貪婪。
C.“人頭中一個向白楊樹外轉動了,數(shù)十個一齊向南邊轉動了,像一陣輕風吹過的麥穗”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人們不忍心看著村長被殺害的沉痛心情。
D.小說語言質樸,多用短句,多用口語,文化水平不高的讀者也能輕松讀懂,符合抗戰(zhàn)時期的宣傳需要;故事講述跌宕起伏,富于傳奇色彩,有較強的趣味性。
(3)紅褲子在小說中起著怎樣的作用?請結合作品具體分析。
(4)小說中的人物除了關小雙之外,都沒有名字,只用身份代替,請簡要分析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處理。組卷:124引用:8難度:0.7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彼人臣之公,治官事則不營私家,在公門則不言貨利;當公法則不阿親戚,奉公舉賢則不避仇讎;忠于事君,仁于利下;推之以恕道,行之以不黨;伊、呂是也。
趙宣子言韓獻子于晉侯曰:“其為人不黨,治眾不亂,臨死不恐。”晉侯以為中軍尉。河曲之役,趙宣子之車干行,韓獻子戮其仆。人皆曰:“韓獻子必死矣,其主朝升之,而暮戮其仆,誰能待之?”役罷,趙宣子觴大夫,爵三行,曰:“二三子可以賀我。”二三子對曰:“不知所賀?!毙釉唬骸拔已皂n厥于君,言之而不當,必受其刑。今吾車失次而戮之仆,可謂不黨矣,是吾言當也。”
晉文公問于咎犯曰:“誰可使為西河守者?”咎犯對曰:“虞子羔可也?!惫唬骸胺侨曛鹨??”對曰:“君問可為守者,非問臣之仇也?!弊痈嵋娋谭付x之曰:“幸赦臣之過,薦之于君,得為西河守?!本谭冈唬骸八]子者,公也;怨子者,私也。吾不以私事害公義,子其去矣,顧吾射子也!”
楚令尹子文之族有干法者,廷理拘之,聞其令尹之族也,而釋之。子文召廷理而責之曰:“吾在上位,以率士民,士民或怨,而吾不能免之于法。今吾族犯法甚明,而使廷理因緣吾心而釋之,是吾不公之心,明著于國也。執(zhí)一國之柄而以私聞與吾生不以義不若吾死也遂致其族人于廷理曰不是刑也吾將死廷理懼,遂刑其族人。成王聞之,不及履而至于子文之室,曰:“寡人幼少,置理失其人,以違夫子之意。”于是黜廷理而尊子文,使及內政。國人聞之曰:“若令尹之公也,吾黨何憂乎?”乃相與作歌曰:“子文之族,犯國法程。廷理釋之,子文不聽。恤顧怨萌,方正公平?!?br />(節(jié)選自《說苑?至公》)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執(zhí)一國之柄/而以私聞/與吾生/不以義/不若吾死也/遂致其族人于廷理/曰/不是刑也/吾將死/
B.執(zhí)一國之柄/而以私聞/與吾生不以義/不若吾死也/遂致其族人于廷理/曰/不是刑也/吾將死/
C.執(zhí)一國之柄/而以私聞/與吾生/不以義/不若吾死也/遂致其族人于廷理/曰/不是刑也/吾將死/
D.執(zhí)一國之柄/而以私聞/與吾生不以義/不若吾死也/遂致其族人于廷理/曰/不是/刑也吾將死/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奉公舉賢則不避仇讎”與“西舉巴蜀”(《過秦論》)兩句中“舉”字含義不同。
B.“必受其刑”與“項王則受璧”(《鴻門宴》)兩句中“受”字含義不同。
C.“幸赦臣之過”與“是寡人之過也”(《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過”字含義不同。
D.令尹,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設置的最高官位,輔佐楚國國君,執(zhí)掌全國的軍政大權。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河曲的戰(zhàn)斗中,趙宣子的車夫被自己舉薦的韓獻子殺了,趙宣子對此并沒有發(fā)怒,反而非常高興,認為自己舉薦得當。
B.咎犯公私分明,不計私怨,向晉文公舉薦了自己的仇人虞子羔去做西河的郡守,此舉讓晉文公驚訝不已,也讓虞子羔深受感動。
C.楚國令尹子文的宗族中有人違犯了國法,管理的刑獄官員將這個人拘押了,但聽說是令尹子文的族人后又釋放了他。
D.楚國令尹子文將宗族中違犯了國法的族人殺了,都城里的百姓知道此事后都作歌傳唱,表達內心對子文公正的贊美。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今吾車失次而戮之仆,可謂不黨矣,是吾言當也。
②吾不以私事害公義,子其去矣,顧吾射子也!
(5)成王是如何對待廷理私放子文族人一事的?請簡要概括說明。組卷:1引用:2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文中信息給“隱形貧困人口”下定義,不超過36個字。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自媒體的全面普及,年輕人熱衷自我調侃、自我解嘲的文化氛圍形成,一些流行熱詞也在不斷刷新詞庫。最近新鮮出爐的熱詞是“隱形貧困人口”。這類人能買戴森吸塵器就不用掃帚,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麥,用100元一張的面膜不心疼,一有健身沖動就非得去辦張年卡……他們也被稱為新時代的“新窮人”。為什么加上一個“新”字呢?因為他們并不是那種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窮人,他們往往成長在吃穿不愁的家庭,畢業(yè)于優(yōu)秀的大學,從事著腦力勞動,有較高的收入。他們往往“手比心快”,在不做任何預算計劃的情況下,能毫不猶豫地掏出一萬元買一臺蘋果新款手機。于是每到月底,他們的存款數(shù)字就會急劇降為負數(shù),此時他們會進入“冬眠”狀態(tài)。因為他們把錢花光了,正眼淚巴巴地啃著饅頭,刷著手機,盼望老板早點發(fā)工資。組卷:17引用:4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當代著名藝術家木心在《從前慢》一詩中寫到:“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倍硖幓ヂ?lián)網(wǎng)時代的我們盡享各種生活快捷,卻又感覺失去了一些什么。
到底失去了什么呢?就這一問題,班級要組織一個討論會。請你寫一篇發(fā)言稿,談談你的思考和見解。
要求:選準角度,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5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