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山東省濰坊市安丘市高三(下)月考語文試卷(3月份)

發(fā)布:2024/10/28 14:0:1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
          審美文化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它依托于個體的審美活動,并形成一定的文化趣味,進而建構起社會性的文化形態(tài)。審美文化的形構常與時代命題相結合,無論是西方的啟蒙運動,還是中國近代的新文化運動,審美文化都成為推動社會變革的有效途徑,從而影響歷史的進程。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社會開放程度的增加,審美文化越來越呈現(xiàn)出復雜的面孔,要想理解當下中國的審美文化,文學無疑是重要的觀察視角,借助對新時期文學的聚焦,更能見微知著,為當代審美文化的變遷勾勒出時代的側影。
          中國當代的審美文化,逐漸從單一的一體化形態(tài)走向開放多元,從對歷史宏大敘事的著迷,到關注日常生活審美。在這一過程中,中國文學參與、推動、形構了當代審美文化,當代審美文化也影響、制約、引導著文學的創(chuàng)作。兩者的關系既相輔相成,又充滿矛盾對立。改革開放重新喚醒了文學的“人學”傳統(tǒng),“傷痕文學”“反思文學”“朦朧詩”是其表征。當負載于文學之上的枷鎖被打開,文學自然朝著主體性的方向去探索,并思考其與個體、社會、歷史之間的關系。1980年代開始,改革的成效已經(jīng)顯現(xiàn),中國人的物質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文學越來越聚焦日常生活,關注普通人的悲歡離合,關注小人物的心靈世界,力圖呈現(xiàn)出時代的精神癥候。這段時期,北島、顧城、海子等人的詩歌廣為傳頌,文學受到青年學生的關注,成為獨特的審美文化形態(tài)。
          隨著新時期文學創(chuàng)作的深化,作家們對世界文學與西方現(xiàn)代思潮進行了橫向移植。在這一過程中,長期被壓抑的現(xiàn)代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思想借著改革開放的便利蓬勃而生,迅速在文學領域產生影響。1980年代前期,先鋒文學占盡風光,馬原、洪峰、余華、蘇童、葉兆言等作家先后登上文壇,他們顛覆了中國新文學的舊有模式。先鋒文學的出現(xiàn),既是受到西方現(xiàn)代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的影響,又扎根于中國的現(xiàn)實土壤。長期以來中國人形成的思維習慣、審美趣味也在經(jīng)濟建設的大潮中產生顛覆性的變化。一時間,城市里機器轟鳴,高樓林立,百貨商場、私家車、娛樂場所都成了新鮮事物,人們必須調整觀察與理解世界的角度。正是在經(jīng)濟大發(fā)展中,舊有認知與現(xiàn)實境況之間發(fā)生了錯位,作為個體的“人”,精神上的現(xiàn)代病癥也如影隨形。
          到了1990年代,文學在高歌猛進的市場經(jīng)濟面前,失去了轟動效應,開始走向邊緣化。但從另一層面講,“邊緣化”是正常的現(xiàn)代社會文學必然的命運。1990年代文學在挑戰(zhàn)與困守中尋找發(fā)展方向,市場化不可避免,制造暢銷書、制造讀者審美趣味,成為文學市場的選擇。新世紀以來,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大眾媒介的發(fā)展改變了文學的格局,網(wǎng)絡文學一度占領大半閱讀市場。而隨著消費時代的來臨,經(jīng)濟生活占據(jù)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時間,碎片化閱讀興起,文學在大眾普及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走向娛樂化、膚淺化的傾向。
          新時期文學的發(fā)展,正是當代審美文化的鏡像。新時期文學與當代審美文化受到市場化經(jīng)濟、政治意識形態(tài)等諸多力量的形構,而“多元”成為其基本的特征。但是也應看到,審美文化的多元樣態(tài)也極易走向價值破碎,正如周憲所言,“因為大多數(shù)大眾文化產品,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內容和形式,通常是同一種意識形態(tài)話語的生產和傳播。表面上人們在消費不同的文化產品,實質上卻是在消費同質的物品。在這個限定的意義上說,當代大眾消費并未實現(xiàn)真正的多元,相反,在其中,反倒形成了人們難以察覺的審美文化的相對剝奪?!边@也正是當代審美文化的困境。
    (摘編自蔣成浩《解構與重構:新時期文學與當代審美文化》)材料二:
          什么是“批評文學”?在中國新文學批評史上,最早對其進行論述的是周作人,盡管他沒有明確提出“批評文學”這個概念。他說:“真的文藝批評,本身便應是一篇文藝,寫出著者對于某一作品的印象與鑒賞,決不是偏于理智的論斷。”這與法國批評家法朗士所說的“批評是一種小說,同哲學與歷史一樣,給那些有高明而好奇心的人們去看的”“好的批評家便是一個記述他的心靈在杰作間之冒險的人”有相似之處。
          對其進行全面闡述的是袁可嘉。他認為,“批評文學家”或則根據(jù)某一批評理論對于作品做具體的分析和闡釋,或則憑一己的直覺,單刀直入,指出作品所給他的喜怒哀樂。袁可嘉對“批評文學”的闡釋在新文學批評史上有著重要意義,他其實是在對新文學批評史上以周作人、劉西謂、唐湜等為代表的“批評文學”的一種理論總結,他們的“批評文學”是以詩話》等為代表的,以詩評析詩文、以詩解釋詩文的古典文學批評傳統(tǒng)的延伸。
          蕭乾說,一部用偉大心胸寫出來的作品是需要另一個偉大的心胸來體會的。想象的組合體也只有想象的讀者能享受其中的聲色意象,比創(chuàng)作家感覺遲鈍的批評者是不配從事批評的。他們天賦超卓的藝術慧心和非凡的審美悟性,切身體會作家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甘苦,深得創(chuàng)作三昧,能準確地描述自己的靈魂在藝術世界中探險的經(jīng)歷,也能用生花之筆悉力引導受眾在藝術世界中探幽覽勝。蕭乾實際上指出了“批評文學”的重要特質。就其寫作形式來說,“批評文學”與西方文學理論所強調的那種觀點鮮明、邏輯嚴密、結構嚴謹、語言客觀的“文學批評”或者說“文學研究”表現(xiàn)出迥異的一面。它是批評者以詩化的筆觸、散文的形式,通過對比、比喻、通感等各類修辭格,生動形象地描述作家的創(chuàng)作個性與作品的藝術風格,傳達自己閱讀鑒賞的審美體驗,并闡明自己的藝術判斷和理論主張。它猶如傳統(tǒng)文學批評中的詩話,蘊藉、抒情、含蓄、雋永,閃現(xiàn)出美麗的光彩?!芭u文學”不是尋常的文學批評或者文學研究,而是具有濃郁的文學色彩,不是批評者借用相關的文藝理論來闡釋作家作品,而是批評者在深入文本世界之后,獨具個性的“印象”與“體會”的藝術傳達。在新文學批評史中,以劉西謂、唐湜、蕭乾等為代表的“批評文學家”以他們的批評實踐使中國傳統(tǒng)文學批評得以現(xiàn)代轉化,并彰顯出獨特的魅力。
    (摘編自明飛龍《激活文學批評的審美品格》)(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1980年代開始,文學作為獨特的審美文化形態(tài),受到青年學生的關注,緣于改革成效顯現(xiàn),中國人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
    B.根植于中國現(xiàn)實土壤的先鋒文學在作家們對世界文學與西方現(xiàn)代思潮進行橫向移植時,顛覆了中國新文學的舊有模式,未受到西方現(xiàn)代思潮的影響。
    C.市場經(jīng)濟讓文學不可避免的市場化,制造讀者審美趣味成為文學市場新選擇,文學在普及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娛樂化傾向。
    D.袁可嘉對“批評文學”的闡釋是在對新文學批評史上以周作人、劉西謂、唐湜等為代表的以詩評析詩文、以詩解釋詩文的古典文學批評傳統(tǒng)的總結。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
     

    A.材料一重在闡述新時期文學與當代審美文化的相輔相成的關系,材料二重在闡述“批評文學”的審美特質。
    B.新時期文學與當代審美文化因受到諸多力量的形構而具備“多元”的特征,但并未實現(xiàn)真正的多元。
    C.在文學批評活動中,不如創(chuàng)作家感覺敏銳的批評者很難傳達出對作品非凡的審美體驗。
    D.受到市場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的影響,從某種角度看,正常的現(xiàn)代社會文學必然走向“邊緣化”。
    (3)以下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jù)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A.李健吾指出:批評家是學者和藝術家的化合,有顆創(chuàng)造的心靈運用死的知識。他的野心在擴大他的人格,增深他的認識,提高他的鑒賞,完成他的理論。
    B.唐湜談馮至作品:伍子胥的故事經(jīng)他的手,在原有絢爛浪漫主義的基礎上,加上了現(xiàn)代主義的詩情,尤其是意識流或內心情緒的渲染,就成了一個完整而透明的詩的果子。
    C.美國文論家勒內?韋勒克認為:“批評的目的是理智上的認知,它并不像音樂或詩歌那樣創(chuàng)造一個虛構的想象世界。
    D.汪曾祺評《邊城》的語言:每一句都“鼓立”飽滿,充滿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籃新摘的煙臺瑪瑙櫻桃。
    (4)請簡要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行文脈絡。
    (5)班級舉行學習交流會,探討好的“批評文學”應如何體現(xiàn)當代審美文化和審美品格。請結合材料擬定交流會發(fā)言提綱。

    組卷:1引用:1難度:0.6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一條河的走向
    王劍冰
          ①這里多雨也多水,濕潤的氣候容易激發(fā)聯(lián)想。吳王夫差為了運輸軍隊與糧草,派伍子胥開鑿邗溝,那個時候,水上比陸路便捷。伍子胥是多么有能力的人,他開鑿邗溝,很快將淮河和長江連在一起。這為隋煬帝提供了方便,他以此為基礎,迅速拓展了那個偉大的工程??梢哉f,邗溝是京杭大運河的開篇序曲,有了這個序曲,才使得全篇宏闊而驚艷。那宏闊而驚艷的鴻篇巨制,竟然有一千七百公里長。
          ②淮安的靈魂深處,埋藏著兩千五百年的時光。大運河改變了大地的思維方式,極大地挑戰(zhàn)了水的傳統(tǒng)流向。這個因水而生的城市,最終成了水的故鄉(xiāng)。
          ③我站立在大運河邊,看著這波光粼粼的水面,目光迷離,直達久遠。這里的人說起來,神情亦有異樣,那是淮安人特有的自豪感。由于有了這條河,也就有了漕運。從元朝開始,沿海省份征收的糧食,沿運河北上,直到明清兩代,未有停歇。漕運總督的衙門就設在淮安。而且,這里不僅有漕運總督府,還有江南河道總督府。這兩位總督,明清時候,多為從一品或正二品大員,不受當?shù)匮矒峥偠焦茌?,也不受部院?jié)制,直接對皇帝負責。由于地理位置重要,連淮安府的官員等級,也比其他知府高。如此,這個扼南北交通的水運樞紐,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運河之都。
          ④因水利而成為寶地,漂母曾在的岸邊常年稻花飄香。江淮熟,天下足。由此造就了一個富庶的天下糧倉。走過倉盈風雨橋,對面就是一個倉儲遺址,那里竟然有九九八十一座糧倉,可想當時的豐饒。如今,已看不到糧倉什么痕跡,只有一個牌子豎在那里,撫摸著牌子上的字,內心掩飾不住地激動,覺得摸到了歷史深處的芳香。
          ⑤在這舉足輕重的運河之都,來來往往多少人!你來了,他走了,甚至你來了,他還沒走。一時間,舟楫相接,輻輳相繼,樓館高矗,店鋪林立,直擁擠得這運河邊鋪排出好大一片天地。裝車的、卸貨的、拉纖的、搖櫓的,都很忙亂。唱曲聲、叫賣聲、號子聲,聲聲不斷。明清時期,這城市的人口就有五十五萬人之多,那是什么概念?當時的杭州城才二十余萬人。這里船多客多,所以琢磨著吃,琢磨著做,淮安成了烹飪實驗場,江南江北的名吃樣樣在此匯聚。那些老菜的味道,極致地誘惑著南來北往的船只,也極致地被這些船只帶往四方。獅子頭、魚鍋貼、老雞煲、軟兜長魚、紅燒馬鞍橋,至今還在水上飄散著余香。那時的人說,腰纏十萬貫,騎鶴下?lián)P州,說不定揚州玩夠,滑腳又到了淮安,只是他們不聲張而已。
          ⑥水給我們帶來無比燦爛的文明,帶來無可預知的美好,也給這里帶來過無盡的災難。來淮安的路上,看到古黃河的標牌,再往東,又看到廢黃河的指示。黃河一路上跑野了,為了入海,它曾經(jīng)闖入淮河的河道。康熙和乾隆,都曾多次到淮陰和洪澤湖大堤巡視,河道民眾無數(shù)次奮爭,才得以有“清晏園”這個名稱。這條廢黃河,就凝固在了時代的苦痛里。經(jīng)歷無數(shù)苦難的百姓,把心中的念想與尋覓,托付進了淮海戲中,那戲也被當?shù)厝私凶骼昵?,悲怨的曲調多少年來充斥于運河兩岸,最終變成力量,變成詩篇?;窗玻娴碾S了“淮水安瀾”的祈愿。
          ⑦時間進入了一年當中的最后時刻,大雁與天鵝竟然同時飛來,在淮河流域境內的多條河流中徜徉棲息,兩種顏色的音符,感染了這個明亮的早晨。一位老者守在水邊,一桿煙袋,久未入口,只是讓煙鍋冒一冒青煙,而他自己,也如那煙袋,靜靜地發(fā)呆。有時候遇到人,他會讓煙桿在空中劃動,以加重他語氣的激動,那一定是同誰對了脾氣。旁邊的人告訴我,這是一位老運河人,他把一生交給了這道水。我還看到另一位水邊的老人,那是在枚乘故居旁,老人原來住在這臨水的地方,后來此地被認定為枚乘故里,老人就成了這里的管理者,他在水邊管理花木,還護理菜園,嚴寒的冬天,菜地里竟然綠意一片。越過菜地你會看到古銀杏,看到古運河和古碼頭。當年,或有一位女子,長久地倚在樹下,看著水上的船和水上的人。運河邊,碼頭上,多少人上船下船,多少船順水逆水,號子一聲,風帆一晃,已是千年。
          ⑧走進淮陰侯韓信故里,韓信倨傲的神情里,有著些許迷茫與慨嘆,他在意的或許不是兵戈鐵馬、榮辱曲直,而是漂母那永遠追不回的笑意。走進吳承恩故居,吳承恩與運河的關系,就是一位會思想的人與水的關系,水將他的靈感調到最好,調成與運河同樣久長的墨香。站在清口樞紐前,看一條河的想往,這想往已深深嵌入了時間的縫隙。運河兩岸的石頭,仍然堆積在那里,不知堆積了多少年。那些石頭,無論立起來做碑還是橫下去做岸,都是一個道理,都具有非凡的氣質與宏遠的意義。
          ⑨大運河氣勢不減當年,這條水道仍然顯現(xiàn)出超出想象的繁忙,一艘艘吃水深切的大船南來北往,慢慢地享受時間的微瀾。竟然還有劃槳的小船,那些木槳,還在臨摹著先輩們臨摹了無數(shù)年的水墨。冬天的夜,一切都進入靜默與安然。只有一條河,還在亢奮地涌動,那是大地上彈奏的、永無休止的琴弦。
    (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開頭寫到隋煬帝以伍子胥開鑿的邗溝為基礎,迅速擴展了大運河的工程來方便自己游樂,批判了隋煬帝荒淫無度、窮奢極欲。
    B.文章中寫淮安的漕運總督、河道總督不受當?shù)匮矒峥偠胶筒吭旱墓?jié)制,直接對皇帝負責,是為了體現(xiàn)淮安地區(qū)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C.文章中寫河道民眾將對抗黃河的苦痛托付給淮海戲,悲怨的曲調最終變成力量,體現(xiàn)出當?shù)孛癖妶皂g不屈、頑強不息的精神品格。
    D.文章第九段寫走進韓信、吳承恩故里所觀所思,突出人與水的關系,體現(xiàn)出運河在思想情感層面浸潤涵養(yǎng)著當?shù)厝藗兊木袷澜纭?br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大運河改變了大地的思維方式,極大地挑戰(zhàn)了水的傳統(tǒng)流向”與標題形成呼應,體現(xiàn)出大運河的文化意義及其蘊含的淮安人民的智慧,突出主題。
    B.第五段通過想象與聯(lián)想虛寫了運河之都舟楫輻輳、樓館店鋪、人口眾多以及熱鬧的街市場景,表現(xiàn)出淮安地區(qū)因大運河而成為繁華寶地,物阜民豐。
    C.文章用整散句結合、長短句結合的句式描繪大運河的前世今生及淮安人民與大運河相依相存、休戚與共的關系,表達了作者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的感慨。
    D.文章以廣博與厚重的筆調追古思今,將運河之都淮安的歷史文化娓娓道來,融合現(xiàn)實發(fā)展,具有詩意的美感,內蘊豐厚,雋永優(yōu)美,令人回味無窮。
    (3)賞析文中劃線句子。
    ①邗溝是京杭大運河的開篇序曲,有了這個序曲,才使得全篇宏闊而驚艷。
    ②撫摸著牌子上的字,內心掩飾不住地激動,覺得摸到了歷史深處的芳香。
    (4)本文歷史與現(xiàn)實交織穿插,這種敘述方式有哪些好處?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組卷:8引用:1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咖啡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飲料之一,各種花式咖啡更是在滿足口感的同時讓人大飽眼福,現(xiàn)在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研究人員的兩項研究給我們提供了選擇咖啡的另外一個理由:咖啡加牛奶的組合,能使免疫細胞抗炎效果加倍。
          當細菌、病毒和其他外來物質進入人體后,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就會通過部署白細胞和化學物質來進行自我保護,這種反應通常被稱為炎癥。存在于多種水果、蔬菜、茶、咖啡和紅酒中的多酚是一種對人體很重要的天然抗氧化劑,可以通過抑制炎癥實現(xiàn)部分抗氧化作用,有助于減少體內引起炎癥的氧化應激,保護身體免受疾病的侵害。
          在《農業(yè)與食品化學雜志》上刊登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用多酚類物質和氨基酸組合處理的免疫細胞在對抗炎癥方面的效果是只添加多酚類的細胞的兩倍。此前已經(jīng)發(fā)表的相關研究中,多酚也被證明能與肉制品和奶制品中的蛋白質結合。由于咖啡豆富含抗氧化劑,人們喝牛奶咖啡時可能會攝入這種潛在的抗炎混合物,所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fā)表于《食品化學》上的后續(xù)研究中,以牛奶加咖啡的特定組合,進一步測試了咖啡與牛奶混合時的分子層面反應,研究證實多酚和蛋白質之間的反應也存在于大多加牛奶的咖啡飲品中。
    (1)請聯(lián)系文段材料,給“多酚”下一個定義,不超過85個字。
    (2)請結合材料簡要概述“咖啡加牛奶的組合,能使免疫細胞抗炎效果加倍”的理由。

    組卷:4引用:1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材料一:
          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10年來,中國與151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廣泛開展文化、教育、科技、旅游、考古等多方面展示、交流與合作,中國文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越來越受歡迎,中國聲音在國際上廣泛傳播。
    材料二:
          外交部長秦剛在兩會記者會上回答網(wǎng)友提問時指出,當今中國正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我們比以往更容易“上熱搜”、被圍觀,但我們手中的麥克風還不夠多,音量還不夠響,舞臺上還有不少“麥霸”,關于中國的噪音、雜音還不少。
    “中國聲音”是近年來被屢屢提及的詞語,某報社開設了《青年論壇》欄目,討論的主題是“中國聲音”,你讀了以上材料,有何感觸與思考?請聯(lián)系實際寫篇文章向該欄目投稿。
          要求:結合材料,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8引用:1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