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黑龍江省實驗中學高一(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6/22 8:0:1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7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漢字是漢語的書寫符號系統(tǒng),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共有共享的寶貴財富。漢字銘刻著中華民族久遠的文化記憶。
          文字是人類文明的標志。早在史前時期,中華先民就在巖石、器物上摹畫契刻圖畫符號,孕育了文字的雛形。我國許多地區(qū)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帶有刻畫符號的考古器物,這些符號雖尚不能系統(tǒng)記錄語言,但已是我們抵近先民世界的文化“密碼”。殷商時期的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fā)現(xiàn)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tǒng),是漢字源頭和中華文化根脈。甲骨文無疑是殷商語言生活中最為典型的文化標本,確證了中國古史關于先商早商的歷史敘述,展現(xiàn)了先民早期社會的生活圖景,留存著中華民族久遠而清晰的文化記憶。
          漢字為中華文化生生不息創(chuàng)造了穩(wěn)定條件。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爭霸,語言生活出現(xiàn)了“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的局面。秦統(tǒng)一六國后,以秦國文字為標準實行“書同文”制度,文字統(tǒng)一為國家統(tǒng)一奠定了堅實基礎。秦漢以來漢字的形體樣式基本定型,文書行政之制大體確立,漢字成為大一統(tǒng)格局的文化支撐。漢字還具有超越時空的穩(wěn)定力量。從以甲骨文為代表的古文字到計算機處理的現(xiàn)代漢字,其方塊樣態(tài),線條構形,表意原理一脈相通。一以貫之的漢字系統(tǒng),為中華文化代代傳承創(chuàng)造了穩(wěn)定性條件。正如瑞典漢學家高本漢所言:“今天一個普通的英國人很少能看懂三百年前的本國文獻……對于中國人來說,數(shù)千年前的文獻都能了解:他們對本國古代文化的無比熱愛和理解,大都是由于他們文字的這種特殊的性質(zhì)之故?!?br />      漢字涵養(yǎng)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作為漢語的書寫系統(tǒng),漢字有力維系著漢語的發(fā)展走向,使?jié)h語在方言多樣性與文化共同性上達到了平衡統(tǒng)一。中國地域遼闊,在長時期人群流動與史化變遷中,漢語形成了北方、吳,精、湘、閩、季、客家等幾大方言,有些方言差異很大,口語通解度較小,單憑口頭語言甚至難以溝通。但漢語并沒有在歷史演變和地域變異中分化為不同語言,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漢字能夠超越方言差異,“代償”了溝通信息、聯(lián)通人心、匯通文化的功能。漢字這種“通古今、達四方”的超時空力量,源于其表意文字的本質(zhì)特性。漢字不像拼音文字那樣委身于口語語音,而是通過形、義等符號要素直接錨定語言的意義系統(tǒng),“得意忘言”的書面語使不同時、地的人們可以方便地進行信息傳遞。對中國人來說,“語”與“文”常常是一體的,語言認同主要通過文字認同建立,在此過程中,文化認同得以生發(fā)。此外,漢字創(chuàng)造了書法篆刻、對聯(lián)謎語、詩歌音樂等異彩紛呈的漢字文化,帶給人們獨特而奇妙的藝術享受和文化體驗,源源不斷地涵養(yǎng)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
          漢字見證并推動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歷史進程。中華民族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也是民族交往、語言交流、文化交融的歷史,在此過程中,漢字起到了橋梁和紐帶的作用。隨著中國疆域擴大、民族交流加深,漢字很早就從中原傳播到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我國境內(nèi)一些少數(shù)民族起初沒有自己的文字,漢字是他們借以交流和記事的工具。秦漢時期,北方匈奴族“無文書薄領”,其信函印璽都使用漢字。唐宋時期,契丹、黨項、女真等民族起初習用漢字,后仿照漢字于10至12世紀創(chuàng)制了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這些比照漢字形貌特征和構造原理創(chuàng)造的文字被稱為“漢字系文字”,共同組成一個“漢字大家族”。漢字見證并推動了中華民族多無一體的歷史進程。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樹立在拉薩大昭寺的唐蕃會盟碑用漢藏兩種文字,書寫了漢藏兩族“葉同如一”的團結情意。13世紀初,元朝政府規(guī)定,“凡施用文字,因用漢楷及畏吾字,以達本朝之言”。清代的語言生活如同《五體清文鑒》所展現(xiàn)的那樣具有鮮明的多樣性,其中漢字是當時文書行政系統(tǒng)和社會文化領域中最重要最通用的文字,因此編纂《康熙字典》“于以昭同文之治”。在中華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歷程中,漢字不僅是族際交流工具,更是文化交流使者,促進了中華民族的進步發(fā)展。
    (摘編自劉翠霞《漢字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紐帶》)材料二:
          大家熟知的甲骨文、金文,是后世漢字的前身,其時代的上限是商代后期。不過在這之前,文字已經(jīng)有過很長的發(fā)展歷程。事實上,在田野考古工作中業(yè)已發(fā)現(xiàn)了有關中國文字起源的大量線索。中國史前文化中大量存在的陶器、玉石器上面的符號,確有可能與文字起源相關。其中一部分只是符號,另一部分則應視為原始文字。
          當前關于中國文字起源討論的一個焦點,是符號與原始文字(以及文字)的判定和區(qū)別。然而無論如何,像吳縣澄湖等地良渚文化陶器上的多個符號,鄒平丁公龍山文化陶片上的成行陶文,說與文字無關是不合適的。襄汾陶寺陶扁壺上的毛筆朱書文字,是字也很難否定。
          我想重復一個觀點,就是不能認為,在中國境內(nèi)的古文字只有像商周文字那樣的漢字的前身:在四川及其附近發(fā)現(xiàn)的巴蜀文字,便不是漢字
    (摘編自李學勤《漢字起源研究是科學的重大課題》)(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甲骨文是中國發(fā)現(xiàn)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tǒng),是了解先民的最早的文化“密碼”,是祖國漢字的源頭和文化的根脈。
    B.“言語異聲,文字異形”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生活、交際的尷尬局面,秦朝時實行的“書同文”制度,促成了國家的統(tǒng)一。
    C.有些方言在口語方面差異較大,阻礙了人們交流,但漢字可以“通古今,達四方”,讓人在書面語交流方面不受影響。
    D.古代少數(shù)民族都習用漢字,而匈奴、契丹、蒙古、女真等民族更是比照漢字形貌特征和構造原理創(chuàng)造了本民族的文字。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第二段提到巖石、器物上的圖畫符號和甲骨文,旨在說明兩者之間的本質(zhì)區(qū)別,以證明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明。
    B.材料一第三段采用了例證法、引證法和對比論證法。其中對比論證涉及古代漢字和現(xiàn)代漢字的對比以及英國文字和中國文字的對比。
    C.材料一整體采用并列式的論證結構,從四個層面論述了漢字的重要作用;就行文順序而言,全文基本按照從古到今的順序進行論證。
    D.材料二中,“確有可能”“說與文字無關是不合適的”“是字也很難否定”等表述,措辭精準,恰如其分,體現(xiàn)了科學嚴謹?shù)膽B(tài)度。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被稱為“多事之邦”,中國歷史被稱為“多事之秋”,戰(zhàn)事繁多冗雜且蔓延不絕,卻分久必合,這與漢字的特性不無關系。
    B.歐洲自古以來不缺政治狂人和軍事狂人,比如凱撒大帝、拿破侖等,卻終究不能統(tǒng)一,在一定程度上與語言文字的不統(tǒng)一有關。
    C.漢字的發(fā)展變化大體上是不斷進步,日益文明的;但也留下很多遺憾,比如簡化繁體字,讓漢字流于簡單而喪失深義和美感。
    D.由材料二不難看出,李學勤先生治學嚴謹,對當前關于中國文字起源討論的焦點問題,有深刻研究,也得出了不容置疑的結論。
    (4)請結合材料一概括漢字有哪些獨特的性質(zhì)特點。
    (5)關于中國文字起源的觀點,材料一第二段與材料二都有論述。你認為雙方觀點有什么異同?請簡要說明。

    組卷:1引用:1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8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還魂草【注】
    巴金
    第一封信
          敏,五年了,我沒給你寫過一個字。
          然而今天在林那拿到你托他轉(zhuǎn)給我的短箋。你的親切的微笑浮現(xiàn)在我眼前,還是那么生動,就像你昨天才離開我似的。
          傍晚,我離開林,匆匆趕回小鎮(zhèn)?;氐郊依?,半睡半醒地躺了好一會兒,直到一個小女孩清脆的聲音從樓梯上送進來。
          “黎伯伯,你的信來了!”利莎快樂地叫著。
          她略帶黑色的寬臉上閃耀著一對漆黑發(fā)亮的大眼珠,嘴帶笑地張開;雪白的牙齒露在外面。她把信遞給我后,小小的手伸起來指著她的濃黑頭發(fā),得意中略含一點羞慚,說:“你看,好不好?”
          一只紅緞子扎的大蝴蝶伏在她的烏亮頭發(fā)上,映著燈光發(fā)出炫目的光彩。
          “好看得很,”我稱贊道,“哪個給你戴上的?”
          “媽媽,”她笑了,“黎伯伯,你給我講個像還魂草那樣好聽的故事啊!”她抿著嘴笑。
          “你還想聽得哭起來嗎?”我笑說。
          敏,你該記得還魂草的故事,這是我們敬愛的一個年長朋友根據(jù)傳說改編的。我第一次聽到它時,還同你住在一起。我們被感動得許久說不出話,默默地互相注視。這個情景我至今還不能忘記。
          敏,你的短箋我反復誦讀。在你忙碌的生活中,還時時在打聽我的消息??墒俏覅s像石人一樣地沉默了。我為這件事情感到慚愧。
          我預備寫一封信,告訴你我最近的生活情形,應該從什么地方寫起呢?
          我的書桌就放在窗前,窗上玻璃被炸彈全震破了,現(xiàn)在補上了幾塊,也留著幾個空洞。只要起一陣風,大股的塵土就會灌進房里來。你看,我們就是在灰塵中生活著的。
          昨天早晨,我又被利莎喜悅的聲音喚醒了,秦家鳳也來了。兩個女孩年輕的笑臉燦爛地發(fā)亮,把我從充滿陰郁氣氛的世界中救出來了。她們表情有點相似,純潔、善良、友愛等等,兩張臉上都有,而且同樣充滿朝氣,好像早晨剛剛開放的花朵。只是利莎多一點稚氣,秦家鳳略帶一點沉靜的大人氣。
          利莎望著我,央求說:“黎伯伯,給我們講個故事罷?!彼挚纯辞丶绎L說:“秦姐姐,你不是來聽黎伯伯講故事嗎?”
          我在利莎的頭上輕輕敲了一下:“就你一個人花樣多?!?br />      “黎伯伯,不是她一個人,我也是來聽你講故事的?!鼻丶银P忙解釋道。她親密地看著利莎。
          這時我忽然想起了還魂草的故事。故事里不是也有兩個這樣年紀的孩子么?他們不也是這樣親密地過著日子么?
          起初她們聽我講兩個孩子的友情,還以為我在拿她們開玩笑,后來跟著我的敘述她們看見兩個孩子長成了,兩顆熱烈的心連結在一起,用同樣的腳步,四處去找尋那個普照萬物、永不熄滅的明燈?!?br />      她們的笑容沒有了,利莎的手被捏在秦家風的手里。
          我繼續(xù)講下去:在一個寒冷的夜里,在黑暗的荒山中,兩人中的一個跌在巖石上受了重傷。另一個人用盡方法仍然不能挽救朋友的性命。那時據(jù)說有這樣一種還魂草,要用活人的熱血培養(yǎng),才會長成粗大的葉子,可以用來救人。這個人找到了,他每天早晚用自己的血來澆這棵草,救活了他的朋友。
          敏,還魂草的故事已經(jīng)加進了我的感情,我隨講隨編,給故事?lián)Q了一個樂觀的結局。我看見兩張年輕的臉上都籠罩著明澈無比的微笑,一股熱氣進了我的心中,我全身都感到了溫暖,我感激地微笑了。
    第五封信      敏,這封信對你是一個意外,對我更是。我靜靜地坐在書桌前,血像一層霧在我的想象中升上來。我無處逃避。
          炸彈在小鎮(zhèn)上空刷刷落下時,我和利莎一家人正在川康銀行的防空洞里。飛機盤旋聲,炸彈下落聲,然后便是震撼山岳似的霹靂巨響。舉目四顧,眼前只有黑暗。我聽見利莎擔心地自言自語:
          “秦姐姐不曉得躲在哪兒?!?br />      “她們一定在城里躲防空洞的?!蔽野参克?。利莎默默地捏住我的手,她的手在微微顫動。
          聽見解除警報,她臉上還掛著愁云,低聲說:“黎伯伯,我們先到秦家去?!蔽依氖肿叱鲢y行,轉(zhuǎn)眼便是橫街,前面顯得異常擁擠。街的右邊高坡上,一排平屋變成了大堆瓦礫,人們就站在坡上挖掘。利莎丟了我的手瘋狂地往前跑去。我跟著她跑。那里原先有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樹,現(xiàn)在樹上只剩下幾根光禿的空枝,樹下連接地攤開兩張草席,一只小小的帶泥的腿靜靜地伸在外面。
          席子旁邊,秦家風的父親埋著頭在那里痛哭。一切的疑惑都是多余的了。死吞食了那個垂著雙辮的瓜子臉的小姑娘和那個瘦弱的中年婦人。利莎嗚嗚地哭起來。
          天色突然暗起來,太陽落到天外去了。
          我們走上野草叢生的土坡,利莎的哭聲停止了。她彎下身子,拔起一棵葉子粗大顏色碧綠的草,捏在手里,出神凝視。
          “黎伯伯,這是什么草?”
          “這是野草,我叫不出名字?!?br />      “我要帶它回去,拿針刺出手指頭的血來培養(yǎng)它?!彼f重自語道。
          “這種野草?有什么用?”我驚奇地問。
          “那么這不是還魂草了?!彼卣f。
          “黎伯伯,你給我找一根還魂草來,我會培養(yǎng)它,要我流多少血,我都不怕?!彼哪橆a上還留著淚痕,這個平時臉上永遠帶笑的孩子現(xiàn)在卻有這么多的眼淚,我不能再開口了,我不能再寫下去了。
    (有刪改)注:《還魂草》寫于1941年,以抗戰(zhàn)時期的重慶為背景,是作者根據(jù)自己的見聞創(chuàng)作的一篇書信體小說。小說共六封信,本文節(jié)選自第一封和第五封。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還魂草的故事在文中有兩個版本?!拔摇痹鳛閮A聽者,被還魂草故事感動:“我”又作為講述者,用還魂草的故事去溫暖他人。
    B.盤旋的飛機,刷刷落下的炸彈,殘破的窗戶,彌漫的塵土,“我們就是在灰塵中生活著的”,這是戰(zhàn)時重慶苦難生活的真實寫照。
    C.“一只小小的帶泥的腿靜靜地伸在外面”“秦家鳳的父親埋著頭在那里痛哭”,畫面觸目驚心,強烈控訴了日軍濫殺無辜的暴行。
    D.小說結尾處,“不能再開口”“不能再寫下去”是因為百姓受到傷害,“我”悲憤難言;也有因無法幫助利莎救活秦家鳳的慚愧。
    (2)關于文中的人物的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敏”是收信人,是“我”的傾訴對象,雖多次出現(xiàn),形象特征卻不甚明確;寫給“敏”的信,蘊含“我”對人生的思考。
    B.小說中的“我”呵護童心、珍視友情、豁達樂觀,通過讓 孩子對未來充滿希望,對光明的理想世界充滿向往。
    C.文中兩個小女孩和還魂草中兩個孩子都有善良、友愛的特點,兩個小女孩的“笑”多次出現(xiàn),給故事增添了一抹亮色。
    D.秦家鳳父親喪親后的痛哭,體現(xiàn)出人們艱難的生存狀況;利莎媽媽給利莎戴上蝴蝶結,又表現(xiàn)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3)美國耶魯大學著名的文藝評論家希里斯?米勒認為,一部小說的主題闡釋,在一定程度上要通過重復出現(xiàn)的情節(jié)來完成。本文堪稱這一文藝理論的完美注腳,請找出相關情節(jié),并分析作者這樣敘事的目的。
    (4)上世紀80年代,巴金在回顧創(chuàng)作歷程時,特別提到在抗戰(zhàn)作品中創(chuàng)作了“看不見英雄的小人小事”,希望借此表達“自己肚里火似的東西”,并“探索民族力量的源泉”。請結合本文,分析作者是如何通過塑造“小人物”來實現(xiàn)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的。

    組卷:3引用:3難度:0.5

二、古代詩文閱讀(53分)(一)課外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吳王壽夢有四子,長曰謁;次曰余祭;次曰爽昧;次曰季札,號曰延陵季子,最賢,三兄皆知之。于是王壽夢薨,謁以位讓季子,季子終不肯。謁乃為約曰:“季子賢使國及季子則吳可以興乃兄弟相繼?!憋嬍潮刈T唬骸笆刮嵩缢?,令國及季子?!敝]死,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次及季子。季子時使行,不在。庶兄僚曰:“我亦兄也?!?bdo class="mathjye-underline">乃自立為吳王。季子使還,復事如故。謁子光曰:“以吾父之意,則國當歸季子;以繼嗣之法,則我嫡也,當代之君。僚何為也!”于是乃使專諸刺僚,殺之,以位讓季子。季子曰:“爾殺吾君,吾受爾國,則吾與爾為共篡也。”卒去延陵,終身不入?yún)恰>?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以其不殺為仁,以其不取國為義。夫不以國私身,捐千乘而不恨,棄尊位而無忿,可以庶幾矣。
          秦始皇帝既吞天下,乃召群臣而議曰:“古者五帝禪賢,三王世繼,孰?將為之。”博士七十人未對。鮑白令之對曰:“天下官,則讓賢是也;天下家,則世繼是也。故五帝以天下為官,三王以天下為家?!鼻厥蓟实垩鎏於鴩@曰:“吾德出于五帝,吾將官天下,誰可使代我后者?”鮑白令之對曰:“陛下行桀紂之道,欲為五帝之禪,非陛下所能行也。”秦始皇帝大怒曰:“令之前!若何以言我行桀紂之道也?趣說之,不解則死?!绷钪畬υ唬骸俺颊堈f之。陛下筑臺干云,宮殿五里,建千石之鐘,立萬石之簴。婦女連百,倡優(yōu)累千。興作驪山宮室,至雍相繼不絕。所以自奉者,殫天下,竭民力。偏較自私,不能以及人。陛下所謂自營僅存之主也,何暇比德五帝,欲官天下哉?”始皇喟然無以應之,面有慚色。遂罷謀,無禪意也。
    (節(jié)選自《說苑?至公》)注:①庶幾:差不多,在文中指接近“至公”的境界。②官:公有,與“私”相對。
    (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季子A賢B使C國D及E季子F則G吳H可I以J興K乃L兄M弟N相O繼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A.“當”意為“承擔”,與《諫太宗十思疏》中“人君當神器之重”的“當”的意思相同。
    B.“之”在這里作代詞,與《阿房宮賦》中“杳不知其所之也”的“之”的用法不同。
    C.“以”在這里表示原因,這與《六國論》中“茍以天下之大”的“以”的用法不同。
    D.“是”與《答司馬諫議書》中“是而不見可悔故也”的“是”意思相同,用法不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謁不得已繼承王位,他每次飲食都會虔誠禱告,祈求自己早日死去以傳位賢能的季札。
    B.季子一直不愿接受王位,夷昧死時,他借出使逃避繼位;光讓位給他時,他逃到延陵。
    C.鮑白令之認為,是實行禪讓制還是世襲制,取決于君王是以天下為公還是以天下為家。
    D.鮑白令之以事實為依據(jù)批評秦始皇施行“桀紂之道”,令秦始皇啞口無言,面露慚色。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乃自立為吳王。季子使還,復事如故。
    ②若何以言我行桀紂之道也?趣說之,不解則死。
    (5)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治國者怎樣做才能達到“至公”的境界。

    組卷:3引用:6難度:0.5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15分)

  •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在《答司馬諫議書》開篇中說道,因為“
     
     
    ”,所以這次詳細說明變法的緣由,希望司馬光原諒自己。
    (2)《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運用對比來論證對人的態(tài)度不同,其結果反差強烈,從而說明能否以誠相待是事業(yè)成敗關鍵的兩句是“
     
    ,
     
    ”。
    (3)蘇洵在《六國論》中,以精妙的比喻形象地批判六國的賂秦行為的句子是“
     
    ,
     
    ”,以此來論證割讓土地賄賂秦國的危害。
    (4)《阿房宮賦》中,描寫宮殿、樓閣依地形而建,參差錯落、精巧工致的句子是“
     
     
    ”。
    (5)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曾皙想讓孔子評價一下另外三人的人生理想,而孔子卻只說“
     
    ”,并沒有正面回答。
    (6)《登岳陽樓》中,“
     
    ,
     
    ”描繪洞庭湖分斷吳楚,吞吐日月,寫出了它浩瀚壯闊、無比恢宏的氣象。
    (7)《桂枝香?金陵懷古》中慨嘆歷史一去不返,表達詞人吊古傷今情懷的詩句是“
     
    ,
     
    ”。
    (8)《念奴嬌?過洞庭》中,“
     
     
    ”寫出了張孝祥宦海后心志不變,與“一片冰心在玉壺”異曲同工。

    組卷:2引用:1難度:0.9

三、寫作(60分)

  • 11.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發(fā)言稿是參加會議或活動時為了表達自己意見、看法或匯報思想、工作情況而事先準備的文稿,是演講稿的一種,遵循演講稿寫作格式。
          2023年8月,黑龍江省實驗中學將迎來又一屆高一新生。對于新生和新生家長來說,成為高中學生和成為高中學生家長都是“人生第一次”。為了能讓他們盡快了解、適應高中的學習和生活,學校組織了面向全體高一新生及其家長的交流活動,活動主題為“33.33%高中經(jīng)驗值”。你作為高二學生代表將在活動中發(fā)言,請寫一篇發(fā)言稿。
          要求:明確文體,自選角度,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0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