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寧夏銀川市六盤山高級中學高一(下)第二次月考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5/27 8:0:10
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這是一個機器寫作迅速發(fā)展并逐漸進入多個文本生成領域的時代。在新聞報道,行業(yè)報告等實用文體上,機器寫作已經展現出巨大的潛力,而隨著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算法的介入,人們也開始嘗試將其用于一些文學文本的寫作試驗。當前的文本生成算法普遍使用了GPT(Generative Pre-Training)模型,與其他的深度學習算法相比,其優(yōu)勢在于不依賴于大量的人工標注信息,僅需要在無監(jiān)督的模式下進行學習就可以顯著提升模型的性能。簡單來說,就是讓機器自主閱讀大量的文本,即所謂的預訓練,然后再根據具體的需求,給它一些現成的文本對模型進行微調。通過這種方式訓練好的模型,可以寫出合乎語法規(guī)范的句子,甚至可以模仿某個特定作家的文風。但其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缺乏創(chuàng)造性。
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創(chuàng)造性的一個重要體現是情節(jié)的構建,即通過敘事過程將一連串合乎邏樣卻又出人意料的事件連綴起來。例如,Make Believe是基于常識庫的故事生成系統(tǒng),可以產生邏輯性較好的故事,但內容通常比較平淡,缺乏戲劇性的故事沖突。因此,如何在機器寫作中自主建構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情節(jié),仍然是該領域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
具體到科幻小說的創(chuàng)作上,它又具有一些與傳統(tǒng)的現實主義小說不同的特征,從而進一步加大了機器寫作在這一文類創(chuàng)作上的難度。例如,創(chuàng)作時,科幻作家經常創(chuàng)造一些新的名詞,從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erberi George WeHls)創(chuàng)造的“時間機器”,艾薩克?阿西莫夫(lsaac Asimov)的“心理史學”“時空豎井”,到劉慈欣的“宇宙社會學”“二向箔”,等等。這些詞匯,有的是將兩個普通詞語連接在一起,有的則是完全新造的詞匯。這種創(chuàng)造新詞匯的能力,是當前所有機器寫作算法都不具備的。且不說完全新造的詞匯,就是如“時間機器”這樣將“時間”和“機器”進行簡單連接的構造,機器寫作也無能為力,換句話說,寫作程序的閱讀學習過程,不僅沒有增加其創(chuàng)造性,反而是一種使創(chuàng)造性逐漸壓制的過程。
再者,如果一個作品中引入了若干項設定,這些設定之間還應該彼此協(xié)調,相互支撐,這就是所謂的世界建構??梢哉f,在科幻作品中,世界建構是與情節(jié)設計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一項整體性架構,是體現科幻作品驚奇感的核心依托,對于作品所涉及的新奇世界的設計,在凸顯其驚奇性的同時,也要注重其科學性和邏輯性、同時還要使其與故事情節(jié)、人物等要素相貼合。因此,世界建構是大部分科幻作品中作者創(chuàng)造性的集中體現,而這顯然也是當前所有機器寫作模型包括敘事生成模型所無法完成的。
說了這么多,那是否意味著科幻創(chuàng)作——特別是科幻作品的世界建構,是無法由程序和算法來承擔了呢?倒也不用如此悲觀,只不過我們需要特別設計一項用于科幻作品世界建構的算法,再將其整合進現有的敘事生成算法和文本生成模型中。就筆者的創(chuàng)作經驗來看,在世界建構的某些環(huán)節(jié),機器學習的確可以發(fā)揮重要作用。例如,科幻作家在對虛構世界的自然環(huán)境進行推想時,常常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以考察某一設定會對該世界的哪些部分造成顯著影響。在《重力使命》(Mission of Gravity)里,哈爾?克萊蒙特(Hal Clement)描寫了一個重力極大的星球所具有的生態(tài),科幻電影《阿凡達》(Avatar)則展示了一個富含常溫超導礦物的星球所呈現出的奇特景觀。當然,這種算法同樣需要和科幻作家合作,才可以真正完成世界建構的工作,但有了它的幫助,科幻作家們無疑會輕松不少,而且很容易在機器學習得到的關聯(lián)網絡中迸發(fā)出創(chuàng)作靈感來。
總體而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機器寫作還無法在小說(特別是科幻小說)這類文體上替代人類創(chuàng)作。但正如柯潔在與AlphaGo的棋局中學到了不少新的棋路一樣,科幻作者們也完全可以和機器攜手寫作,并且在機器算法所產生的敘事情節(jié)和世界設定中,激發(fā)出新的創(chuàng)意,創(chuàng)造出前所未有的驚奇場景和絕妙故事。
(摘編自劉洋《機器寫作時代的科幻小說創(chuàng)作》)(1)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使用基于常識庫的故事生成系統(tǒng)Make Believe生成的小說往往流于平淡。
B.運用機器寫作新聞報道、行業(yè)報告等實用文體要先通過預訓練再根據需求進行微調來完成。
C.機器寫作往往壓制了科幻作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創(chuàng)造性,使之無法迸發(fā)出創(chuàng)作靈感來。
D.在大部分科幻作品中,作家創(chuàng)造了當前所有機器寫作模型無法完成的世界建構。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通過對機器寫作時代的科幻小說創(chuàng)作的分析,證明了人工智能算法能生成邏輯性強的故事。
B.文章第三段以科幻作家創(chuàng)造的新名詞為例,說明科幻作品需要創(chuàng)新。
C.文章末段以柯潔與機器人對壘作類比,論證機器寫作長時間內還無法超越人類創(chuàng)作。
D.除了舉例論證,文章還使用了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方法,讓專業(yè)性很強的寫作學概念變得較易理解。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目前機器寫作能生成合乎語法規(guī)范的小說,甚至可以模仿作家的文風,但缺乏戲劇性和創(chuàng)造性。
B.不具備創(chuàng)造新詞匯的能力是機器寫作程序在閱讀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瓶頸,這個問題將會得到解決。
C.相較于傳統(tǒng)的現實主義小說,科幻小說的創(chuàng)作既要注重其科學性和邏輯性,也要制造驚奇感。
D.人工智能算法和科幻作家合作完成世界建構的工作,所以才有了電影《阿凡達》中所呈現出的奇特景觀。組卷:1引用:2難度:0.5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中華讀書報:作為部編本中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的總主編,您為教師和學生編選、推薦書目,關于讀書的著作也出版了很多。您怎么看待閱讀?
溫儒敏:讀書其實是個人的事情,要讀什么書,怎么讀,是根據自己的愿望、功用與興趣去決定的。真正的愛書者,他們把讀書作為像吃飯睡覺一樣的生活方式。他們也有事功的閱讀,但更樂于自由的閱讀,或者說私密的閱讀。金圣嘆所言“雪夜圍爐讀禁書”,就是“私密閱讀”特有的享受吧,那真是讀書的妙境。周作人也說過,書房是不可示人的,因為一看你讀些什么,就知道斤兩了。這有點幽默,但讀書的確是“很個人”甚至私密的事情。
不過對于學生來說,開個書單,推薦一些經典,有些引導,也有必要,只是不宜強制。孩子也有他們的“私密”,應容許有閱讀的自由。中小學語文課會指定學生接觸某些經典,然而往往事與愿違,凡是書單指定的,孩子不一定喜歡。經典與學生有隔膜,本來就不容易讀,若又當作任務,有種種外加的“規(guī)定動作”,甚至處處指向考試,那就煞風景了。既然“讀書其實是個人的事”,即使指定閱讀范圍,也還是要給學生一些選擇的空間,容許讀一些“閑書”。
人各有各的愛好,并非所有人都愛讀書的。而真正的愛書人,不會隨波逐流,不是哪些書走紅就讀哪些,他們選書總是有自己的喜好,有獨立的眼光,閱讀對他們是一種觀望世界、涵養(yǎng)性情、安放靈魂的方式。
中華讀書報:問題是現在的孩子作業(yè)太多,沒有時間讀書。您上中學后還能有那么多自由的閱讀嗎?
溫儒敏:作業(yè)太多的確是個問題,所以現在要“雙減”。不過可以設想,即使不布置作業(yè),孩子就有時間讀書嗎?不見得。孩子嘛,精力無限,興趣就是動力。沒有興趣,做什么都是拖延癥,有興趣,就聚精會神有的是時間?,F在的孩子面臨激烈的競爭,壓力大,但他們還是比父輩幸福多了。我不贊成“九斤老太”的說法。無論如何現在社會發(fā)展了,絕大多數孩子不存在溫飽問題,而我們的童年和少年基本上是在饑餓中度過的。若要比較,那時物質匱乏,沒有現在那么多機會和誘惑,比較單純,讀書也就有較多的時間和自由。時代不同,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苦惱。
中華讀書報:您是怎么喜歡上文學的?
溫儒敏:大約上初中時,我開始對文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特別是詩歌,像普希金、萊蒙托夫、拜倫、雪萊、聶魯達、惠特曼等等,都找來讀。我還是艾青的粉絲,給自己起了個筆名“艾琳”。我自己也模仿著寫詩,給《少年時代》《紅領巾》等少兒雜志投稿。正是自由閱讀充實了我的靈魂,伴隨我挺過了艱難的饑餓年代。
高中我就離開小鎮(zhèn)上的家,到縣城上學了。那時高中生不多,上大學的更少,我參加高考的1964年,全國才幾十萬考生,錄取率也非常低。但那時人們好像比較看得開,高考不像現在壓力這么大,我們復習備考也不像現在這樣大量刷題,老師是不太管的。我自然想考上大學,而且希望過黃河長江,離家越遠越好,好男兒志在四方嘛。我的備考不是刷題(也找不到往年的考題),而是拓寬視野,讀一些比較深的書。如王力的《古代漢語》、楊伯峻的《文言語法》,都過了一遍。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的“古典文學讀本叢書”,也選讀了部分。那時中華書局不定期出版的“活頁文選”,專門刊載古詩文的,薄薄的冊子,幾分錢一本,我?guī)缀醵甲x過。這些閱讀的目的是為了高考,卻又不限于應考,毫無疑問對于我讀寫能力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因為讀書有興趣了,一天不讀就不習慣,我高中時期的閱讀面是比較廣的。不光讀文學,讀《紅巖》《青春之歌》《創(chuàng)業(yè)史》等革命小說,也讀其他方面的書,如歷史、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史之類。
那時沒有錢,買不起書,讀書一般從圖書館借,或者就在書店站著讀。好不容易得到一本書,就很珍惜,會抓緊時間讀完。記得《青春之歌》出版時,學校沒有錢買那么多書,就準備了兩本,每隔幾天撕下十幾頁,正反面貼在公告欄上,讓學生圍著讀,像看連續(xù)劇似的?,F在我藏書很多,可戲稱坐擁書城了,反而失去了當年對于書的那種珍惜與敬畏。
高中時期,我對于書的確有種崇仰之心,還喜歡讀一些自己不太懂的書,讀外國的書,理論的書,甚至還讀過康德,讀過天文學。天文學對我影響大,改變了我的時空觀,甚至還想過要考南京大學天文學系。也不太懂,但高中生的我就有意找來讀。這是什么心理?是一種“喜歡讀書”的象征吧,一種上進的力。
中華讀書報:幾十年與書為伴,反復讀的書有哪些?
溫儒敏:魯迅的書讀得最多,這跟我從事文學史研究有關。一百多年來,對中國文化有最深入理解的,魯迅是第一人。魯迅的眼光很“毒”,他是要重新發(fā)現“中國與中國人”。有關中國文化的研究論著很多,但魯迅作品很特別,是別人不可替代的。他對中國文化的觀察和思考,不是書齋里隔岸觀火的學問,而是痛切的感受,是從生命體驗中總結出來的人生智慧。這和讀一些學問家的概論和歷史著作之類,是不一樣的,功能和感覺都不一樣。
中華讀書報:請您選擇三本書到無人島,您會選哪三本?
溫儒敏:到無人島,多么艱難,如何活下去都有問題,怎么還讀書?當然,在那樣的情形下,我可能也會回想《紅樓夢》中那些有關色空的哲理性的描寫。
(摘編自《中華讀書報》)(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溫儒敏先生之所以說讀書其實是個人的事情,是因為他認為真正的愛書者,更樂于自由的閱讀。
B.書單指定的學生不一定喜歡,中小學語文課指定學生接觸某些經典,當作任務,常事與愿違。
C.溫儒敏先生深切體會到魯迅對中國文化的觀察和思考是從生命體驗中總結出來的人生智慧,這是他幾十年來反復閱讀魯迅書籍的原因之一。
D.溫儒敏先生也認為學習任務太多的確是個問題,雖然孩子精力無限,但任務過多,學生會疲于閱讀。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訪談主持人聚焦中小學生閱讀,結合現實與訪談對象的觀點提問,將訪談引向深入。
B.此次訪談,不僅關注到了中小學生閱讀的現實問題,也展現出一定的歷史眼光和期待。
C.對主持人提出的問題,受訪者會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會,面對現實做出對應的回答。
D.在推進中小學生閱讀過程中能否切實有效加以適當引導,是訪談雙方都關心的問題。
(3)引導中小學生廣泛閱讀,對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具有怎樣的積極影響?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組卷:8難度:0.5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春天來了青銅 教授從美院退休后,去鄉(xiāng)下買了座小院,畫畫、種花。
可是,這幾天,教授的清靜日子卻被攪亂了——隔鄰新搬來一戶人家,是姐妹三個,大的十六七,小的八九歲。大的文靜,總是著一襲潔白長裙,裙裾籠著腳跟,坐在門簾后頭,看書。兩個小的卻很活潑,跳皮筋、踢毽子,笑鬧不休。到了晚上,笑鬧聲平息之后,隔鄰總會浮起一抹簫聲,嗚嗚咽咽,如泣如訴,似有說不完的憂愁。
教授聽著這簫聲,就睡不著,白天就精神不好。有時正調著色,聽到隔鄰的笑鬧,突然就很煩躁,把筆挪到宣紙上去。
教授就想,看來還是自己修煉不夠,心浮。教授就有些自責。
隔日清晨,教授澆完花。沾了滿衣花香,就走到隔鄰的小院去。妹妹上學去了,姐姐一個人坐在簾后,看書,陽光穿過葡萄藤,穿過簾子的縫隙,給潔白的裙裾鑲上金邊。教授輕輕叩響院子的木門,問,我能進來嗎?
簾后沉默著,顯然是對這個不速之客的到來有些吃驚。緊接著,一朵細小的聲音花蕾般輕輕綻開:請進吧。
教授走進來,躡著腳,惟恐驚醒了花兒的清夢一般,連他自己都沒覺察到這下意識的動作。教授走到簾前三步遠,停下來。
教授說,你好啊,小姑娘。我就住在隔壁。
簾后的聲音說,你好,爺爺。
教授說,我叫李然。你叫什么呀?
簾后的聲音說,苗苗。
苗苗垂下了頭,羞澀地說,吹得不好。緊跟著又說,吵你睡覺了吧?
教授趕忙擺手,說,不吵、不吵,很好聽,教授一擺手,衣襟上沾著的花香就隨風飄散開來,飄進了簾子,苗苗嗅到花香,就問,爺爺,是您種的花嗎?好香。
教授說,你喜歡嗎?
教授說完,不等回答,就慌忙跑回自己的小院去,教授再回來時,手里多了一大捧潔白的百合花,露珠滾動,顆顆晶瑩,教授把花遞進簾子,苗苗驚喜地叫一聲,把臉埋進花瓣里。教授站在簾外,孩子似的笑了。
那一天,倆人聊了一個上午。苗苗一直坐在簾子后頭。
從那天起,教授每天都送花過去,兩個小姐妹也經常過來看花。只是,苗苗始終籠著一襲白裙,坐在簾子后頭,從不邁出一步。教授再畫畫時,鄰院還是有笑鬧聲,但教授卻發(fā)現,自己的心反而更靜了,用色也多了靈動和天真。只是,夜夜聽著那簫聲,教授的心就會疼。
這一天,小姐妹又來看花,教授就問,你姐姐怎么老待在家里???
小妹妹說,姐姐不喜歡出門。姐姐說她丑,怕人看見。
教授一怔,教授問,那你們的爸爸媽媽呢?
小妹妹說,在北京打工,舅舅每月送糧食來。
教授沒再問什么,隔日,再送花過去,教授就說,今天太陽真好,苗苗,出來曬曬太陽吧。
苗苗垂下頭。
教授想了想,說,苗苗,這花兒好看嗎?
苗苗說,好看。
教授說,我知道有個地方,種著大片的百合花,雪一樣鋪著。你想不想去看看?
苗苗點頭,猶豫一下,又搖搖頭。
教授笑了,說,你能不能把簾于揪起來呀?我們都是朋友了,我還沒見過你呢。
苗苗不說話,教授也不說話,秋日黃昏,風中浮動著醉人的花香,只有風吹過葡萄藤的沙沙聲,教授走出小院的時候,一抹斜陽投下來,教授的臉上就浮著幾許失落。
轉眼,冬天來了,小院中的花凋謝盡了,無花可送,教授起初有點張皇失措,但教授很快就拿起畫筆,畫了大朵的百合。教授再去鄰院,簾后就傳來苗苗驚喜的叫聲,苗苗說,爺爺,你是個畫家?。课夷芨銓W畫嗎?
教授笑了。教授就每天去教苗苗畫畫,從透視教起。但苗苗還是從不走出簾子一步,都是教授帶著紙墨筆硯過去,但教授很高興——他終于可以走進簾子了。
大雪一次次飄落。苗苗學得很快,已經能畫出很像樣的百合花了,一老一少相對而坐,揮筆潑墨,漫長的冬天,就在兩人身邊緩緩走過。
這天清早,教授正在院中海邊散步,忽然有一朵細小的聲音花蕾般輕輕綻開:爺爺——
教授轉身,日光越過籬笆;簾子掀開了一角,苗苗睫毛低垂,站在簾后,如新月出岫,幽花依澗,在教授驚喜的目光里,簾子終于完全打開,苗苗拄著雙拐,邁出簾外。
教授感覺有淚水溢出眼角。淚光中,教授忽然發(fā)現,院外,遠山上的雪已經化開,露出星里點點的青綠和鵝黃,而籬間的迎春花,不知何時已悄悄開了。
春天來了。
(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和思想內容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面對教授的初次到來,苗苗先是有些驚訝,最后還是同意了,“一朵細小的聲音花蕾般輕輕綻開”寫出此時她聲音的動人
B.與苗苗接觸一段時間之后,教授夜間聽著那簫聲,“心就會疼”,這一描寫表現出教授對苗苗的關切,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C.小說用通俗直白的語言描寫景物,并將其穿插于文中,如倒數第二段中的描寫,既照應文題,又具有豐富的象征性,引人深思。
D.“教授澆完花,沾了滿衣花香”“教授走進來,躡著腳,惟恐驚醒了花兒的清夢一般”等細節(jié)描寫,生動傳神,表現了教授的美好形象。
(2)小說以“春天來了”為題,意蘊豐富,請結合全文加以分析。
(3)契訶夫談劇本創(chuàng)作時說:“你如果在第一幕里寫墻上掛著一把槍的話,那么在后邊一定要放槍,要不這把槍就不必掛在那兒?!闭堃罁摾碚摵喴治鲂≌f有關“百合花”的情節(jié)設計及其意圖。組卷:3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1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將有關內容壓縮成一段介紹“浸月亭”來歷的文字。要求:不遺漏要點,不超過80字。
九江,古稱江州。這里有著名的“周瑜點將臺”故址,故址上建有一座亭子,叫“浸月亭”。為什么這座亭子叫浸月亭呢?據說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在元和十年至十三年(公元815-818年)被貶為江州司馬時,經常到這座亭子飲幾杯酒賦幾首詩,與朋友見面,這其間,他寫了著名的《琵琶行》,詩中有“別時茫茫江浸月”句,從此,人們就把這個亭子叫“浸月亭”了。
答:組卷:27引用:18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文章。
高中時代,我們會面臨許多重要的選擇,比如走班選課,選擇什么樣的學科組合,選擇什么大學,未來想從事什么職業(yè)……你做出的每一種選擇,肯定有自己的考量和想法。
請以“選擇”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表達你的認識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5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