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浙江省衢溫“51”聯(lián)盟高二(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1/2 2:30:1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自媒體時代改變了傳統(tǒng)媒體時代精英壟斷話語權的局面:全球化與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消解了文化間的沖突排斥;人們的觀念日趨多元、包容;信息傳播的技術門檻也在逐步降低,以至于憑借個人力量就能拍攝、編輯視頻,于是每個人都被給予了遠大于以往的表達權。
當鄉(xiāng)鎮(zhèn)青年擁有了制作、發(fā)布低成本短視頻的陣地時,城市精英所代表的主流文化便逐步受到了來自邊緣群體與亞文化的反抗與沖擊。
綜合來看,這類視頻大都制作成本低,無專業(yè)團隊,道具粗糙,場景布置隨意;語言表達及傳遞的觀念本身可能就帶有粗俗的特點,甚至在邏輯上可能都無法自洽;題材則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特點,但大都圍繞鄉(xiāng)鎮(zhèn)青年的生活展開。從中既能看到邊緣群體對于自我身份認同的嘲解,也能看到他們對主流文化建立的強大秩序的反抗。
習慣于小布爾喬亞式的城市階級,根本難以欣賞那些頗有粗制濫造之嫌,甚至有些低俗的“土味文化”。但這些土味文化隨即又被專門的搬運賬號以解構的方式帶入城市階級的視野中。
土味視頻在這種另類的解讀下,被賦予了本不屬于它們的世界觀與情結,并以主流文化所喜聞樂見的形式被接納,成為主流文化與亞文化拼接而成的二次創(chuàng)作作品。某種意義上,這些搬運賬號無形中使以土味文化為中心的群體狂歡成為可能,并促使其打破了與主流文化的隔閡。
土味文化所代表的,不僅是信息傳播方式的轉變,還有社會轉型給鄉(xiāng)鎮(zhèn)青年留下的烙印。一種網(wǎng)絡亞文化必定是當時社會價值取向的一種縮影。當鄉(xiāng)村開始城市化進程時,文化也隨之更迭:原有的鄉(xiāng)土文明逐漸被外來的城市文明所替代,鄉(xiāng)土文明也不再適用于現(xiàn)代社會。但與此同時,趨于消失的鄉(xiāng)村文明也在引發(fā)人們的共鳴與思考:當下我們應該對城市文明有所取舍地吸納,還是要一味地拋棄“落后野蠻”的鄉(xiāng)土文明?
這樣的思考可以說構成了土味文化的核心:一方面,土味文化所展現(xiàn)的就是對具有原始鄉(xiāng)土特點的人物與生活場景的贊美;而另一方面,土味文化所效仿的對象、主題,大都與主流影視劇密切相關,可將其看作是一種經(jīng)過極端化處理的效仿。
土味文化的審丑狂歡便在這樣的矛盾中展開了:一方面,表現(xiàn)出鄉(xiāng)鎮(zhèn)青年對鄉(xiāng)土氣息的依戀情結;另一方面,又表現(xiàn)出對精英文化的盲目追隨。土味文化以低成本的方式追隨所謂的城市文明,注定要依靠消費下沉的力量,拙劣地效仿被城市精英所摒棄的形象,最終也將因為城鄉(xiāng)青年的社會距離,而止步于過時的形象符號中。在某種意義上,土味文化的出現(xiàn),借助了互聯(lián)網(wǎng)“去中心化”的力量,消弭了傳統(tǒng)精英文化與通俗文化的隔閡,讓直白而草根的“另類聲音”得以傳播。同時,它又以不同于主流審美的觀點,以打破審美疲勞的姿態(tài),融入了當下的主流。
土味文化的受眾背景與通俗文化有大面積重合,因此土味文化本身帶有一定的夸大和虛假,也不免帶有某些低俗的、過時的成分。所以土味文化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被誤解為庸俗的產(chǎn)物,被主流文化的受眾加以抵制。
但好在時間逐漸消解了這種誤解,主流文化也在逐步接納、吸收土味文化的成分,并以主流文化的方式加以改造、發(fā)展,因此越來越多原生態(tài)的視頻作品也逐漸走進了大眾視野。
雖然土味文化不再像前幾年那樣處在風口浪尖上,但這背后代表的城鄉(xiāng)差異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依舊會存在。
(摘編自《從抵抗到和解--為什么我們接納了“土味文化”?》)材料二
在多元審美文化復雜交織的當今社會,“美”與“丑”時刻都在個人心靈和大眾文化空間里發(fā)生著對話和碰撞。當“美”蒙上或神秘、或高貴、或無趣的“面紗”而無法與人親近并共鳴時,“丑”就會以新鮮、刺激、有趣的斑斕色彩占據(jù)人空虛的心靈,在大眾文化空間中打造出一片又一片“文化荒漠”,這對認知能力有限的青少年群體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破壞力甚為強大。正因如此,學校、社會和家庭應注重青少年的審美教育,盡可能營造濃厚的“美”的氛圍,讓其從小徜徉在藝術經(jīng)典之美、科學之美、生活之美的廣闊海洋中,以多元化的方式,熏陶潤育高尚的趣味和格調。
然而,“土味文化”的盛行還深刻地提示著當代的美育體系光有“美”的引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回歸現(xiàn)實,關照現(xiàn)實,強化對當下社會中“丑”的辯證認識。正如雨果所說:“丑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著優(yōu)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惡與善并存,黑暗與光明相共。”沒有“丑”的襯托和對照,“美”就會是堆砌的、無趣的、令人疲憊的。不得不承認,在當前的美育體系中,我們往往更注重對青少年進行正面價值的教育和引導,而對一些“丑陋”現(xiàn)象,特別是新生的“丑”的現(xiàn)象,或是以隱晦曖昧的回避、排斥態(tài)度處之,或是放任其被娛樂化消解,缺乏深入到全民范圍內(nèi)的無情批判,導致青少年缺乏辨別美丑的能力,造成其審美人格的不健全。
(摘編自周杏《“土味文化”盛行之下,美育更要從小抓起》)(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自媒體時代憑借個人力量就能拍攝、編輯視頻,城市精英所代表的主流文化及其壟斷話語權的局面受到了反抗和沖擊。
B.專門的搬運賬號通過另類的解讀,賦予土味視頻主流文化的世界觀、情結和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其被主流文化接納。
C.信息傳播方式的轉變,社會轉型給鄉(xiāng)鎮(zhèn)青年留下的烙印,網(wǎng)絡亞文化背后的社會價值取向是土味文化的三個要素。
D.當鄉(xiāng)土文明不再適用于現(xiàn)代社會,以致趨于消失時,如何對待城市文明和鄉(xiāng)土文明,引發(fā)了人們的思考。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越來越多原生態(tài)的土味文化視頻作品被主流文化逐步接納、吸收、改造和發(fā)展,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B.土味文化的出現(xiàn)借助了互聯(lián)網(wǎng)“去中心化”的力量,它所效仿的對象、主題,大都與主流影視劇相同。
C.土味文化反映了邊緣群體與亞文化對主流文化的一種反抗與沖擊,它的受眾背景與通俗文化有大面積重合。
D.“丑”以新鮮、刺激、有趣的斑斕色彩占領越來越多人空虛的心靈,這會在大眾文化空間中打造出“文化荒漠”。
(3)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土味文化的作用的一項是
A.促使其打破與主流文化的隔閡
B.展現(xiàn)有原始鄉(xiāng)土特點的生活場景
C.傳播直白而草根的“另類聲音”
D.打破審美疲勞的姿態(tài)
(4)土味文化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主流文化的受眾抵制的原因是什么?請結合材料加以概括。
(5)在“土味文化”盛行之下,該如何進行美育教育?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組卷:11引用:4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挖光陰過日子
荊愛民 ①鄉(xiāng)下老家常有人來,來了人,我總是問東問西的。主客之間話稠得很,說得最多的,就是誰的日子過得寬裕,誰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常常是老家人走半天了,而心里總還是牽牽掛掛的,忽然就感悟到了中國漢字實在是太偉大太神奇了。
②人活一世,就是過日子。這日子就是太陽,誰的陽光充足,誰的生活就好;誰生活在山坳里,能照到的太陽光就少,日子就緊巴巴的。萬物生長靠太陽,沒有太陽的日子就黑魆魆的,就缺面無光。
③在靠北的辦公室里工作了二十多年,深深感到向陽與背陰的巨大差距,在寒冷的冬天,向陽的房子本來有暖氣,再加上明晃晃的太陽,在這面辦公的人穿著夾衣上班,而背陰處雖有暖氣,但還是覺得太冷,人要穿著厚厚的棉衣上班,即使是這樣,暖氣稍微跟不上,背陰的房間就冷得坐不住。背陰房間養(yǎng)的幾盆花,花葉小,長得不旺,很少能有開花的機會?;▋旱娜兆右膊缓眠^啊。在同一個季度,甚至在同一層樓里,只是因為背陰向陽的不同,這日子的差別可就大多了。同樣生活在地球村里的人,為什么有這么多的不同呢,就是因為各人過的日子不同,也即擁有陽光的多少不同形成的啊。
④母親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是:年好過,月好過,日子難過。
⑤同一片樹林中剛長出的小樹苗,幾乎大小一個模樣,但幾個月后就有了變化,那些葉兒大一些個子稍微高一點點的,就能多得一份光和熱,就能多承接一份雨和露,幾年時間后,同一片樹林子中的樹木就變得大大小小的,幾十年過去后,大樹就把小樹蔭蔽死了,應了那句古話:大樹底下無美草。當大樹參天而立時,誰還想得到那大樹底下灰黑僵臥的枯枝與大樹是一娘所生的呢。
⑥曾經(jīng)看過一篇短文,題目記得很清楚:《一米陽光》,大意是說一個青年與奶奶相依為命,因為生活在兩個高樓中間的一個小房子里,每天只有一米陽光,他把最美好的一米陽光讓與奶奶享受,整篇文章是積極向上的。但在我看來,一米陽光總是有限的,是萬不得已,是沒辦法的辦法。因為那樣,老奶奶的床就放在那狹窄的小房子中間,如果那老奶奶不用去攆那一米陽光,而是天天坐在陰涼處納涼那多好啊。
⑦老家在隴東農(nóng)村,童年的生活曾經(jīng)在地坑莊子里度過,在漫長的冬天里,地坑莊子里的陽光總是來得遲走得早,最快樂的時光就是蹲在陽光里曬暖,那是多么讓人向往的時光啊。
⑧長大了東奔西走,偶然的一天才省悟自己受盡磨難也就是尋找陽光尋找冬天里曬暖的地方啊。
⑨尋找陽光的過程就是過日子,母親在世時總是勸我,要好好過日子。這好好過日子就是尋找陽光尋找溫暖的過程,過日子要積極行動,要善于奔走。在我們家鄉(xiāng),把會過日子的人稱之為光陰好,把能過上好日子的人稱之為能挖光陰。原來這光陰也能挖來啊。農(nóng)民辛苦,經(jīng)歷春風秋雨夏暑,就是一種挖光陰的行為,挖光陰講究的是行動,要積極去挖,才有自己的好光陰可言。才有好日子可過,農(nóng)村人常有的一句話就是人有懶筋,把懶筋拉開了人就勤勞了。
⑩街面上多的是美容美甲店,電視上多的是養(yǎng)生養(yǎng)顏術,對我們普通人來說,那是相當遙遠的事,美容與養(yǎng)生離我們還很遠,我們要做的事是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挖光陰;人類生活了幾千上萬年,還在祖祖輩輩地挖光陰,看電影、電視上播的一些大片,也是強調挖光陰,無論是哪個國度、哪個朝代的藝術品演繹的都是同樣一個主題,即挖光陰。
?漢字的妙處還在于:光陰,不但有光還有陰,也即熱了往涼處挪,冷了往熱處走。光陰一詞充滿了哲學意味,光陰是陰陽二極,是人生的正負兩面。挖光陰不但要挖光也要挖陰,于是盛夏就創(chuàng)造了空調,冬天就有了暖氣。
?小時候讀過一篇童話《火龍衣》,說是一個長工因為頂撞了地主,被地主關在磨房中,長工冷得受不了,推著空磨轉了一晚上,早上起來對地主說他穿了件火龍衣,簡直熱得受不了。故事的后半段不用說了,我想說的是長工靠智慧贏得了生存的機會,故事的本身也說明,日子要過好,就得行動起來,就得挖光陰。
?如果住在地坑莊子里,就要早早地收拾柴火,種好莊稼,多收一些玉米稈、麥草,或者掃些樹葉,把土炕燒得熱騰騰的,把日子過富足?;蛘咔趧谥赂粧晗洛X買來大塊大塊的炭,把火爐生得旺旺的,火爐上熬上罐罐茶,烤上洋芋,那日子才叫過得有滋有味呢。
?如果生在北極,就能依靠祖上的遺傳基因,剛出生后就可以在冷水中受得洗禮,更要在后天的生活中把身體歷練得棒棒的,臥得冷雪,受得寒凍,并且在這樣的地方生存繁衍,只有這樣去做,光陰也就挖下了。
?思緒萬千地正在往下寫,幾年不見的一個熟人來看我,張嘴就問,老荊,日子過得怎么樣?正在挖光陰呢,我順口答道。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住在向陽和住在背陰房間的不同”“同一片樹林中小樹苗成長的不同”,都意在說明“陽光對于人類和植物來說的重要性”。
B.在作者看來,《一米陽光》中的老奶奶“去攆那一米陽光”值得贊賞;但若換個思路,“坐在陰涼處納涼”也不失為一種好的生活方式。
C.作者建議我們,作為普通人,不要做那不切合我們生活實際的事情,要立足于自己的現(xiàn)實情況,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工作、去生活。
D.作者說“光陰是陰陽二極,是人生的正負兩面”“挖光陰不但要挖光也要挖陰”,這啟發(fā)人們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都要努力拼搏。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②段通過比喻和比較,形象地解說了“什么樣的日子是‘寬?!摹薄笆裁礃拥娜兆邮恰o巴巴’的”,具體而生動。
B.文章第⑧段借助議論和抒情兩種表達方式,抒寫出了自己對生活的深刻體驗,為下文進一步揭示“尋找陽光”的內(nèi)涵作鋪墊。
C.作者善于借生活中的點滴和小故事表達哲思,比如用童話《火龍衣》說明“日子要過好,就得行動起來,就得挖光陰”的生活道理。
D.這篇議論性散文圍繞“過日子”展開聯(lián)想,循著“日子→尋找陽光→過日子的艱難→怎樣過日子”來組織文章,思路清晰有條理。
(3)文中第④段,母親說:“年好過,月好過,日子難過。”這句話有什么含意?請簡述。
(4)作者認為應“怎樣過日子”?請結合本文簡要概括。組卷:10引用:1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就文學藝術的諸種門類而言,哪兩者的關系最密切?我們發(fā)現(xiàn),在很長的歷史時期里,詩與音樂最初是結合在一起的,① ,但一直互相滲透、互為表里。它們有相近的本質,表現(xiàn)人的心靈世界,都要在時間的流動中展開。
正是由于詩歌與音樂的相近與相通,所以詩人較之于其他類文人,更能受音樂觸發(fā)進而把對音樂的感受升華為詩。② ,僅唐代就有韓愈的《聽穎師彈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等杰作。
當今時代,雖然有許多寫音樂的詩歌,但都難以與青年詩人許勁草推出的《音樂女神》相比,這部書可以說是詩與音樂結合誕生的寧馨兒。③ ,一類是聽樂記感,一類是音樂禮贊。
(1)在上文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請分別寫一句話,用“最”字對上述各段的主要意思進行強調。每句不超過17個字。組卷:29引用:14難度:0.6
四、寫作(本題共1小題,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第六屆“互聯(lián)網(wǎng)+”大賽紅旅賽道金獎項目“AI無界——新冠肺炎AI輔助診斷助力全球抗疫”負責人,華中科技大學電信學院博士生史天意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大學生重要回信精神五周年座談會上作了交流發(fā)言。
史天意在會上談道,我們經(jīng)過疫情的鍛煉,更為深刻地理解到了要寫好兩篇文章,一篇是發(fā)表在論文期刊上的文章,一篇是寫在祖國大地上的文章。我們青年一代將自己學到的科學技術應用于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發(fā)揮我們的智慧與才干,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奉獻我們青年一代的青春力量。
上述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與感悟?請結合你的認識和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組卷:3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