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新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鑒賞《伶官傳序》2021年同步練習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文言文閱讀

  • 1.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各題。
    五代史伶官傳序
    歐陽修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得益?!?bdo class="mathjye-underline">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盛也,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來
    B.方其系燕父子以 組:繩索
    C.抑其成敗之跡 本:考察
    D.天下之豪杰 舉:整個
    (2)下列語句中“其”的用法與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后用兵
    B.爾無忘乃父之志
    C.意氣之盛
    D.故方盛也
    (3)下列各句,不屬于被動句的一句是
     

    A.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B.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C.莊宗受而藏之于廟
    D.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4)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
    ①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②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組卷:17引用:2難度:0.6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題。
          (甲)方其系燕父子以組,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得益?!睉n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乙)莊宗既好俳優(yōu)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晉之俗往往能歌其聲謂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亞子,當時人或謂之亞次。又別為優(yōu)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為王,至于為天子,常身與俳優(yōu)雜戲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其戰(zhàn)于胡柳也,嬖伶周匝為梁人所得。其后滅梁入汴,周匝謁于馬前,莊宗得之喜甚,賜以金帛,勞其良苦。周匝對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陳俊、內(nèi)園栽接使仇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報此兩人?!鼻f宗皆許以為刺史。郭崇韜諫曰:“陛下所與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賞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bdo>因其命。逾年,而伶人屢以為言,莊宗謂崇韜曰:“吾已許周匝矣,使吾慚見此二人。公言雖正,然當為我屈意行之?!弊湟钥榫爸荽淌?,德源為憲州刺史。
    (節(jié)選自《新五代史?伶官傳》)(1)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梁君臣之首 函:木匣子
    B.本其成敗之跡 抑:或者
    C.又別為優(yōu)名以自目 自目:自稱
    D.因其命 格:擱置,阻止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莊宗既好/俳優(yōu)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晉之俗/往往能歌/其聲謂之御制者/皆是也
    B.莊宗既好俳優(yōu)/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晉之俗/往往能歌/其聲謂之御制者/皆是也
    C.莊宗既好/俳優(yōu)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晉之俗/往往能歌其聲/謂之御制者皆是也
    D.莊宗既好俳優(yōu)/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晉之俗/往往能歌其聲/謂之御制者皆是也/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將莊宗興衰境況對比后,得出“憂勞興國、逸豫亡身”的道理。
    B.乙文中,莊宗不能理解和接受郭崇韜等人的進諫是其滅亡的重要原因。
    C.甲乙兩段文字的立足點是一致的,揭示了莊宗失敗的原因在于人事。
    D.甲文的語言議論性強,邏輯嚴密;而乙文則史學味濃,故事性強。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②今大功始就,封賞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

    組卷:18引用:2難度:0.7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歐陽詢,字信本,潭州臨湘人。父紇,陳廣州刺史,以謀反誅。詢當從坐,匿而免。江總以故人子,私養(yǎng)之。貌寢侻,敏悟絕人??偨桃?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2">書記,每讀輒數(shù)行同盡,遂博貫經(jīng)史。仕隋,為太常博士。高祖微時,數(shù)與游,既即位,累擢給事中。
          詢初仿王羲之書,后險勁過之,因自名其體。尺牘所傳,人以為法。高麗嘗遣使求之,帝嘆曰:“彼觀其書,固謂形貌魁梧邪?”嘗行見索靖所書碑,觀之,去數(shù)步復返,及疲,乃布坐,至宿其傍,三日乃得去。其所嗜類此。貞觀初,歷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封渤海,年八十五。
          子通,儀鳳中累遷中書舍人。居母喪詔奪哀每入朝徒跣及門夜直藉藁以寢非公事不語還家輒號慟年饑未克葬。居廬四年,不釋服。冬月,家人以氈絮潛置席下,通覺,即徹去。遷累殿中監(jiān),封渤海子。天授初,轉(zhuǎn)司禮卿,判納言事。輔政月余,會鳳閣舍人張嘉福請以武承嗣為太子,通與岑長倩等固執(zhí),忤諸武意。及長倩下獄,坐大逆死,來俊臣并引通同謀,通雖被慘毒,無異詞??〕即?,誅之。神龍初,追復官爵。
          通蚤孤,母徐教以父書,懼其墮,嘗遺錢使市父遺跡,通乃刻意臨仿以求售,數(shù)年,書亞于詢,父子齊名,號“大小歐陽體”。褚遂良亦以書自名,嘗問虞世南曰:“吾書何如智永?”答曰:“吾聞彼一字直五萬,君豈得此?”曰:“孰與詢?”曰:“吾聞詢不擇紙筆,皆得如志,君豈得此?”遂良曰:“然則何如?”世南曰:“君若手和筆調(diào),固可貴尚。”遂良大喜。通晚自矜重,以貍毛為筆,覆以兔毫,管皆象犀,非是未嘗書。
    (選自《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二十三》)(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居/母喪/詔奪哀/每入朝徒跣及門/夜直/藉藁以寢/非公事不語/還家輒號慟/年饑/未克葬
    B.居母喪/詔奪哀/每入朝/徒跣及門/夜直/藉藁以寢/非公事不語/還家輒號慟/年饑/未克葬
    C.居母/喪/詔奪哀/每入朝徒跣及門/夜直/藉藁以寢/非公事不語/還家輒號慟/年饑未克/葬
    D.居母喪/詔奪哀/每入朝徒/跣及門夜/直藉藁以寢/非公事不語/還家輒號慟/年饑未克/葬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子率(lǜ)更令,官名。秦始置。秦漢時,掌知漏刻。東漢屬太子少傅,是太子府屬官。隋代依北齊制,率更令掌伎樂漏刻。唐稱率更寺令,加掌皇族次序、禮樂及刑法事。
    B.男爵是中國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中的一個等級。按出土的甲骨文,至少商朝時已經(jīng)有了“男”這一爵位。《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br />C.《說文解字》曰:“卒,衣有題識者。”“卒”指事字(小篆字形),在“衣”上加一點標記,表示穿這種衣服的人。古代供隸役穿的衣服。文中為死亡的通稱。
    D.書記原指負責文件記錄或負責繕寫的人員。在一些政黨和政黨型社團中,是主持日常事務的領(lǐng)導人。社會主義政黨的最高領(lǐng)導人一般稱“總書記”或“第一書記”。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歐陽詢其貌不揚,敏悟過人。據(jù)《本事詩》記載:太尉長孫無忌見歐陽率更姿形丑陋,嘲之曰:“聳膊成山字,埋肩畏出頭。誰言麟閣上,畫此一獼猴?!弊x書一目數(shù)行,博通經(jīng)史。
    B.歐陽詢童年不幸,仕途平坦。父親因謀反被殺,他自己因人收留而躲過一劫。他先后在隋唐兩朝擔任過太常博士、給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等官職,并被封為渤海子。
    C.歐陽詢學書不輟,自成一家。路遇索靖書寫的碑石,就睡在碑旁,觀摩三日后才離開。仿效王羲之書體,在險勁上超過了王羲之?!皻W陽體”深得褚遂良、虞世南等人的贊賞。
    D.歐陽詢才智不俗,頗受器重。多次與未顯貴時的高祖交游,多次獲唐高祖的擢拔,官至給事中。高祖曾經(jīng)對前來求墨寶的高麗使者感嘆說,看到歐陽詢的墨跡,會誤認為他形貌魁梧。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父紇,陳廣州刺史,以謀反誅。詢當從坐,匿而免。
    ②通蚤孤,母徐教以父書,懼其墮,嘗遺錢使市父遺跡。

    組卷:5引用:2難度:0.6
  •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公仲淹,字希文,祥符八年舉進士。天圣中,晏丞相薦公文學,以大理寺丞為秘閣校理。以言事忤章獻太后旨,通判河中府、陳州。久之,上記其忠,召拜右司諫。當太后臨朝聽政時,以至日大會前殿,上將率百官為壽。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無北面,且開后世弱人主以強母后之漸,其事遂已,又上書請還政天子,不報。及太后崩,言事者希旨,多求太后時事,欲深治之。公獨以謂太后受托先帝,保佑圣躬,未見過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是歲,大旱蝗,奉使安撫東南。歲余,即拜禮部員外郎,天章閣待制,召還論時政闕失而大臣權(quán)幸多忌惡之居數(shù)月以公知開封府開封素號難治公治有聲事日益簡而趙元昊反河西,乃以公為陜西經(jīng)略安撫副使,是時新失大將,延州危。公請自守廊延捍賊,乃知延州。元昊遣人遺書以求和,公以謂無事請和,難信,且書有號,不可以聞,乃自為書,告以逆順成敗之說,甚辯。公于延州筑青澗城,墾營田,復承平、永平廢寨,熟羌歸業(yè)者數(shù)萬戶。自邊制久隳,至兵與將常不相識。公始分延州兵為六將,訓練齊整,諸路皆用以為法。公之所在,賊不敢犯。公居三歲,士勇邊實,恩信大洽,乃決策謀取橫山,復靈武,而元昊數(shù)遣使稱臣請和,上亦召公歸矣。慶歷三年春,召為樞密副使。既至數(shù)月,以為參知政事。公嘆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奔榷显儋n手詔,趣使條天下事。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賴上察其忠,不聽。會邊奏有警,公即請行,乃以公為河東、陜西宣撫使。其知政事,才一歲而罷,有司悉奏罷公前所施行而復其故。是時,夏人已稱臣,公因以疾請鄧州。守鄧三歲,公益病,遂不起,享年六十有四。
    (節(jié)選自歐陽修《范文正公神道碑銘》)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召還/論時政闕失/而大臣權(quán)幸多忌惡之/居數(shù)月/以公知開封府/開封素號難治/公治有聲/事日益簡/
    B.召還/論時政闕失/而大臣權(quán)幸多忌/惡之居數(shù)月/以公知開封府/開封素號難治/公治有聲/事日益簡/
    C.召還/論時政/闕失/而大臣權(quán)幸多忌惡之/居數(shù)月/以公知開封府/開封素號難治/公治有聲事/日益簡/
    D.召還/論時政闕失/而大臣權(quán)幸多忌/惡之居數(shù)月/以公知開封府/開封素號難治/公治有聲事/日益簡/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諱,即避諱。這篇“神道碑銘”因要書寫范仲淹本名,前加一“諱”字表示尊敬。
    B.為壽,文中是為章獻太后過生日;這和“沛公奉卮酒為壽”中“為壽”的意思相同。
    C.北面,指面朝北。古代君王坐北朝南,臣子朝拜時面朝北方。文中指降低自己身份。
    D.僭,指超越本分。文中指元昊在給范仲淹的求和信中有超越其身份、地位的內(nèi)容。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范仲淹耿介剛正,敢于直言進諫。范仲淹曾因為上書言事違背章獻太后的旨意而被外放;在章獻太后臨朝聽政期間,范仲淹又上書請求太后還政皇帝。
    B.范仲淹不計前嫌,論事客觀公道。章獻太后去世后,言事者別有用心地尋求太后臨朝聽政時的舊事,范仲淹認為應掩小故而全大德,要給予公正的評價。
    C.范仲淹抵御強敵,守邊效果顯著。范仲淹自請守衛(wèi)延州,他在那里墾營田,筑工事,訓練將士,使延州成為其它地方的樣板,最終使元昊稱臣請和。
    D.范仲淹忠君愛國,一心革除弊端。晚年范仲淹被皇帝召回京城擔任參知政事,積極有為,雖任職一年而罷,但他制定的政策得以像以前那樣繼續(xù)施行。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乃自為書,告以逆順成敗之說,甚辯。
    ②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賴上察其忠,不聽。

    組卷:17引用:7難度:0.6
  • 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
    子瞻和陶淵明詩集引
    蘇轍
          東坡先生謫居修耳,置家羅浮之下,獨與幼子過負擔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森芋,而華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無所嗜好,以圖史為園圍,文章為鼓吹,至此亦皆罷去。獨喜為詩,精深華妙,不見老人衰憊之氣。
          是時,轍亦遷??担瑫鴣砀嬖唬骸肮胖娙擞袛M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則始于東坡。吾于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詩凡百數(shù)十篇,至其得意,自謂不甚愧淵明。今將集而并錄之,以遺后之君子,子為我志之。然吾于淵明,豈獨好其詩也哉?如共為人,實有感焉。淵明臨終,疏告儼等:‘吾少而窮苦,每以家貧,東西游走。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自量為己必貽俗患,黽勉[注]辭世,使汝等幼而饑寒?!瘻Y明此語,蓋實錄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蚤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淵明,欲以晚節(jié)師范甚萬一也?!?br />      嗟夫!淵明不肯為五斗米一束帶見鄉(xiāng)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為獄吏所折困,終不能悛,以陷于大難,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淵明,其誰肯信之?雖然,子瞻之仕,其出入進退,猶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處之矣。
          轍少而無師,子瞻既而學成,先君命轍師焉。子瞻嘗稱轍詩有古人之風,自以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東坡,其學日進,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詩比杜子美李太白為有余遂與淵明比轍雖馳聚從之常出其后基和淵明轍繼之煮亦一二焉。
    (有刪改)[注]黽勉:努力,盡力。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其詩比杜子美李太白/為有余遂與/淵明比轍雖馳驟從之/常出其后其和淵明/轍繼之/者亦一二焉
    B.其詩比杜子美李太白為有余/遂與淵明比轍/雖馳驟/從之常出其后/其和淵明轍繼之者/亦一二焉
    C.其詩比杜子美李太白/為有余遂/與淵明比轍雖馳驟/從之常出其后/其和淵明轍繼/之者亦一二焉
    D.其詩比杜子美李太白為有余/遂與淵明比/轍雖馳驟從之/常出其后/其和淵明/轍繼之者/亦一二焉
    (2)下列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謫居,指古代官吏被貶謫到外地居住。如白居易《琵琶行》“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中的“謫居”就與此處意思相同。
    B.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祿?!稌x書?陶潛傳》載:“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
    C.子瞻,蘇軾的字。古人除了名和字外,還有號。古時人們?yōu)楸硎緦θ说淖鹬?,一般不直呼其名,而稱其字或號。
    D.冠,古代男子十八歲行加冠之禮,表示成年。冠禮在宗廟中進行,由父親主持,并由指定的貴賓給行加冠禮的青年加冠。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引用蘇軾的話介紹他追和陶詩的情況,著重談了他,深服淵明、并立志學陶的原因。
    B.蘇轍對蘇軾的情況略加評論,其中說到了蘇軾半生為官,頻遭屈辱而不知悔,議論中流露出對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
    C.蘇軾認為陶詩的藝術(shù)特點是“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而陶淵明本人則“性剛才拙”,自己能夠從中汲取些經(jīng)驗教訓。
    D.這篇序言引用蘇軾的原話來介紹其創(chuàng)作動機等相關(guān)情況,這種寫法有利于拉近讀者與蘇軾的距離,讓人感到親切可信。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此所以深服淵明,欲以晚節(jié)師范其萬一也。
    ②然自其斥居東坡,其學日進,沛然如川之方至。

    組卷:6引用:1難度:0.7
  • 6.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問題。
          貞觀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問諫議大夫褚遂良:“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當時諫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間,何須苦諫?”
    請引用《伶官傳序》中的某個觀點并結(jié)合自己的思考,簡要回答唐太宗的這個問題。

    組卷:9引用:3難度:0.6

二、情景默寫

  • 7.默寫。
    (1)《過秦論》中,最能表現(xiàn)秦始皇銳不可當?shù)卣鞣煜聫亩巧系畚坏木渥邮牵?!--BA-->
     
     
    ,
     
    。
    (2)《過秦論》中,最能揭示秦始皇奴役天下百姓的一句是“
     
    ”,而最能表現(xiàn)秦始皇對待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一句則是“
     
    ”。
    (3)在完成統(tǒng)一天下大業(yè)后,為了北方的長治久安,秦始皇采取了“
     
    ,
     
    ”(《過秦論》)等系列行動。
    (4)《過秦論》中,諸侯國曾經(jīng)想憑借他們雄厚的實力攻打函谷關(guān)從而滅掉秦國的句子是:
     
    ,
     
    。
    (5)《過秦論》“
     
    ,
     
    ”兩句,真實地反映了在秦始皇的強硬政策統(tǒng)治下,匈奴人再也不敢南侵,各國勇士不敢武力反抗的情形。
    (6)賈誼在《過秦論》中說到秦始皇為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
     
     
    ,
     
     
    ,
     
    。
    (7)《過秦論》中,商鞅采取了“
     
    ,
     
     
    ,
     
    ”一系列對內(nèi)對外的措施,使輕易就取得黃河以西的土地。
    (8)《過秦論》中,用“
     
    ,
     
     
    ”幾句說明諸侯國聯(lián)盟用重金招納天下優(yōu)秀人才。
    (9)《過秦論》中,點出戰(zhàn)國四公子的句子是“
     
    ,
     
     
    ,
     
    ”。
    (10)《過秦論》中,秦始皇自認為“
     
    ,
     
    ,
     
    ”能守住華山。
    (11)《伶官傳序》中,寫莊宗李存勖替父報仇后社會狀況的句子是:
     
     
    。
    (12)《伶官傳序》開宗明義,用帶感嘆語氣的反詰句道出了此文的中心論點:
     
    ,
     
    ,
     
    !可謂立論鮮明,催人警醒。
    (13)《伶官傳序》中,“
     
    ,
     
    ”兩句強調(diào)使人國破家亡的不僅僅限于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聲色犬馬的逸樂中,忘記憂勞興國的至理,同樣會落得身死國滅的下場。
    (14)《伶官傳序》中,敘述莊宗執(zhí)行其父遺命的事例以及在莊宗極盛和極衰兩種情形的對比中,得出“
     
    ,
     
    ”的結(jié)論。

    組卷:114引用:2難度:0.8
  • 8.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詩經(jīng)?靜女》中,因為是中意的女子饋贈的,雖然是茅草也讓人感到美得出奇。這兩句原文是:
     
    ,
     
    。
    (2)歐陽修在《伶官傳序》中,對后唐的興亡進行了具體分析,然后推出“
     
    ,
     
    ”的結(jié)論。
    (3)王實甫《長亭送別(碧云天)》中的“
     
    ?
     
    ”兩句,化用蘇軾《水龍吟》“點點是離人淚”,渾然天成。

    組卷:24引用:2難度:0.9

三、選擇題

  • 9.下列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h2>

    組卷:26引用:6難度:0.9
  • 10.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與現(xiàn)代漢語的詞義最接近的一項是( ?。?/h2>

    組卷:26引用:2難度:0.9
  • 1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h2>

    組卷:6引用:1難度:0.8
  • 12.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h2>

    組卷:9引用:1難度:0.9

五、其他

  • 36.本篇既談“胸有成竹”的繪畫理論,又記《偃竹圖》的由來和種種有關(guān)瑣事,它的出發(fā)點是說理還是抒情?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組卷:1引用:2難度:0.5
  • 37.分析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元豐二年正月二十日,與可沒于陳州。是歲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書畫,見此竹,廢卷而哭失聲。昔曹孟德條橋公文,有車過腹痛之語,而余亦載與可疇昔戲笑之言者,以見與可于予親厚無間如此也。

    組卷:1引用:2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