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安徽省皖江名校聯(lián)考高二(上)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8/7 8:0:9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莊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當人們被無言的自然之美感動而縈懷,就會產(chǎn)生用藝術來記錄這些自然之美、表達內(nèi)心情感的念頭。盆景藝術家則用樹樁山石為材料,以“縮龍成寸”的手法來再現(xiàn)自然之美。盆景藝術將自然的美好山水、古樹名木濃縮于咫尺盆盎之中,藏參天覆地于盈握間,使人足不出戶就能領略自然山水勝景之美,較之其他藝術,它所透露出來的自然生命氣息以及意境內(nèi)涵之美,足以令人心往神馳,滿足人類的審美需求。
          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一直是中國文化的重要主題?!叭张c自然相親和”,成為一種超越塵世的生活方式,也是盆景藝術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中國盆景藝術中的一些表達自我心性和思想情感的作品,即是“天人合一”“物我具化”文化思想的體現(xiàn)。
          山水思想包含有道家隱逸思想的成分。歷來,中國的士大夫都把寂靜的山林、樸素的田野,當作理想的棲隱之地。明朝一位叫“愛閑老人”的文人有一段關于盆景的語錄:“古云,尺幅千里,此畫家之玄機,今拳石寸樹,有別一洞天之致,千丘萬壑之形,不知對此能令人置身物外否?”這段語錄也正好表達了“市隱”思想在盆景藝術中的反映,經(jīng)常被后世鐫刻于盆器上。
          盆景作為濃縮自然的藝術,在方寸之間容納大千與世界,也能容納人的心靈世界,令人擺脫凡塵,達到“市隱”的目的。在中國盆景藝術的文化內(nèi)涵中,既有儒家思想側(cè)重道德倫理、寓情于景的成分,也有老莊心與物游、忘懷得失的思想,同時也有空靈靜寂的禪宗思想的表現(xiàn)。具體作品則以榮枯、動靜、剛?cè)?、高低、大小、疏密、虛實等對比,以及在順勢與逆勢、流暢與凝滯、張揚與頓挫等矛盾中求得統(tǒng)一等藝術手法,來進行創(chuàng)作。作品有體現(xiàn)生命征服自然、戰(zhàn)勝自然的壯美,也有優(yōu)柔多姿、春華秋實、煙雨江南的秀美,還有清高孤傲、遁世脫俗的空靈美。
          盆景作品的意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詩情畫意”。詩情畫意并非我們用詩的內(nèi)容來做一盆盆景,或者模仿畫中的樹或畫意來做盆景,這樣的作品即使有意境,也是重復人家的作品內(nèi)容,并非主觀創(chuàng)造,因為看到這樣的盆景作品,能讀出來的還是那首老詩,能畫出來的還是那幅老畫,毫無新意,只能算作學習的過程。
          “詩情畫意”是指盆景作品具有令人震撼的外在形式、感人的內(nèi)涵和動人的氣韻,賞之能令人心馳神往于作品反映的意境當中,并禁不住嗟嘆之、詠歌之、手舞足蹈之,這才是盆景作品真正的詩情畫意。意境是盆景作品的靈魂,沒有意境的作品便是一件沒有靈魂的軀殼,僅僅是自然植物給視覺帶來的愉悅。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唐朝畫家張璪總結(jié)出來的一條藝術創(chuàng)作的經(jīng)典理論,被后人奉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不二法門。中華文化藝術歷來崇尚自然,主張“外師造化”,也就是向大自然學習?!疤斓赜写竺蓝谎浴保磺忻篮玫臇|西都源于自然造化,它靜靜地存在于自然當中,向我們行無言之教。所以說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首先要向自然學習,認識自然規(guī)律,了解事物的成理,從而豐富我們理性知識。
          在學習盆景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對自然的學習尤為重要,因為不同的樹種有著各自不同的本質(zhì)和形態(tài)特征,這種特性因地域的不同又各具形貌,因此我們在學習盆景制作時,首先是以自然為師,結(jié)合內(nèi)心的感悟,使得自己對自然現(xiàn)象和內(nèi)在本質(zhì)都有透徹的認識和理解。
          中國盆景藝術不僅僅是“外師造化”的客觀表現(xiàn),更注重“中得心源”的主觀表達?!靶脑础奔葱牡咨钐幍木袂楦惺澜纾爸械眯脑础笔菍⑽锵笈c人的內(nèi)心世界相融合,通過內(nèi)心的情思和構(gòu)設,做到“胸有成竹”,超然地反映人的情志與氣象,達到物我具化的境界,這就是心化的自然,是對自然美的主觀表達,這樣的作品是把大自然的美與自己內(nèi)在的生命合而為一,借物言志,托物寄情,達到天人和諧的境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盆景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這其實是藝術相通的道理,任何藝術都源于對自然美的感動而得益于“外師造化”,又與民族文化一脈相連,所以不同藝術形式之間既相互聯(lián)系,又可以相互借鑒。讀一首好詩,可以把詩情付諸盆景作品中去,品一幅好畫,可以用盆景表達畫意,而賞一盆優(yōu)秀的盆景作品,你會被盆景的形象氣韻所折服,進而被作品所傳達的意境和內(nèi)涵所感染。
          好詩如畫,好畫如詩,好的盆景如詩也如畫。
    (摘編自徐昊《盆景藝術:無聲的詩 立體的畫》)(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盆景藝術是藝術家用樹樁山石為材料,以“縮龍成寸”的手法記錄自然之美、表達內(nèi)心情感的一種方式。
    B.盆景藝術將自然濃縮于方寸之間,同時蘊含了儒家、道家、禪宗的某些思想,作品風格多樣,富有美感。
    C.藝術創(chuàng)作要“外師造化”,即向自然學習,因為大自然是美的源泉,認識了自然規(guī)律就掌握了創(chuàng)作規(guī)律。
    D.中國盆景藝術尤其注重“中得心源”的主觀表達,力求將物象與人的內(nèi)心世界相融合,做到“胸有成竹”。
    (2)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與其他藝術相比,盆景藝術所表現(xiàn)出的自然生命氣息以及意境內(nèi)涵之美,更容易滿足人類的審美要求。
    B.如果用詩的內(nèi)容或模仿畫中的樹來做盆景,即便這種作品有意境,也談不上創(chuàng)新,算不上“詩情畫意”。
    C.只有把大自然的美與自己內(nèi)在生命合而為一,達到天人和諧境界的盆景,才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D.藝術是相通的,不同藝術形式之間既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借鑒,欣賞優(yōu)秀的盆景作品能讓人感受到詩情畫意。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第二段觀點的一項是
     

    A.盆景中的樹木山石必須與盆缽、幾架相配合,互相協(xié)調(diào)襯托,才能構(gòu)成真正完善的盆景藝術。
    B.北宋著名風景畫家郭熙首先提倡“三遠法”——高遠、深遠與平遠,這在山水盆景制作上發(fā)揮了引導作用。
    C.中國盆景藝術借用了諸多傳統(tǒng)文化元素,如園林、陶瓷、文學、哲學、繪畫、根雕、書法等,形成了獨特的藝術語言。
    D.當代盆景大師趙慶泉創(chuàng)作的《出塵》,以瘦勁孤高的主干、簡潔疏朗的枝葉,營造淡雅、空靈的意境,以表現(xiàn)“從容入世,清淡出塵”的精神世界。
    (4)文中引用明朝“愛閑老人”和唐朝張璪的話,分別說明了什么道理?
    (5)槭木盆景作品《天寒紅葉稀》很有“詩情畫意”。請結(jié)合盆景作品,聯(lián)系原文內(nèi)容,談談你的認識。

    組卷:6引用:1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透明的紅蘿卜(節(jié)選)
    莫言
          “小孩,你叫什么名字?”
          黑孩正和沙地上一棵老蒺藜作戰(zhàn),他用腳指頭把一個個六個尖或是八個尖的蒺藜撕下來,用腳掌去捻。他的腳像螺馬的硬蹄一樣,蒺藜尖一根根斷了,蒺藜一個個碎了。
          姑娘愉快地笑起來:“真有本事,小黑孩,你的腳像掛著鐵掌一樣。哎,你怎么不說話?”姑娘用兩個手指戳著孩子的肩頭說:“聽到了沒有,我問你話呢!”
          黑孩感覺到那兩個溫暖的手指順著他的肩頭滑下去,停到他背上的傷疤上。
          “哎,這,是怎么弄的?”
          孩子的兩個耳朵動了動。姑娘這才注意到他的兩耳長得十分夸張。
          “耳朵還會動,喲,小兔一樣?!?br />      黑孩感覺到那只手又移到他的耳朵上,兩個指頭在捻著他漂亮的耳垂。
          “告訴我,黑孩,這些傷疤,”姑娘輕輕地扯著男孩的耳朵把他的身體調(diào)轉(zhuǎn)過來,黑孩齊著姑娘的胸口。他不抬頭,眼睛平視著,看見的是一些由紅線交叉成的方格,有一條梢兒發(fā)黃的辮子躺在方格布上?!笆枪芬У??生瘡啦?上樹拉的?你這個小可憐……”
          黑孩感動地仰起臉來,望著姑娘渾圓的下巴。他的鼻子吸了一下。
          “菊子,想認個干兒嗎?”一個臉盤肥大的女人沖著姑娘喊。
          黑孩的眼睛轉(zhuǎn)了幾下,眼白像灰蛾兒撲楞。
          “對,我就叫菊子,前屯的,離這兒十里,你愿意說話就叫我菊子姐好啦?!惫媚飳诤⒄f。
          她把黑孩牽到像山嶺一樣的碎石堆前,找了一塊平整的石頭擺好,說,“就坐在這兒吧,靠著我,慢慢砸?!彼约阂舱伊艘粔K光滑石頭,給自己弄了個座位,靠著男孩坐下來。很快,滯洪閘前這一片沙地上,就響起了“噼噼啪啪”的敲打石頭聲。女人們以黑孩為話題議論著人世的艱難和造就這艱難的種種原因,這些“娘兒們哲學”里,永恒真理孱雜著胡說八道,菊子姑娘一點都沒往耳里入,她很留意地觀察著孩子。黑孩起初還以那雙大眼睛的偶然一瞥來回答姑娘的關注,但很快就像入了定一樣,眼睛大睜著,也不知他看著什么,姑娘緊張地看著他。他左手摸著石頭塊兒,右手舉著羊角錘,每舉一次都顯得筋疲力竭,錘子落下時好像猛拋重物一樣失去控制。有時姑娘幾乎要驚叫起來,但什么也沒發(fā)生,羊角鐵錘在空中劃著曲里拐彎的軌跡,但總能落到石頭上。
          黑孩的眼睛本來是專注地看著石頭的,但是他聽到了河上傳來了一種奇異的聲音,很像魚群在瘺喋,聲音細微,忽遠忽近,他用力地捕捉著,眼睛與耳朵并用,他看到了河上有發(fā)亮的氣體起伏上升,聲音就藏在氣體里。只要他看著那神奇的氣體,美妙的聲音就逃跑不了。他的臉色漸漸紅潤起來,嘴角上漾起動人的微笑。他早忘記了自己坐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仿佛一上一下舉著的手臂是屬于另一個人的。后來,他感到右手食指一陣麻木,右胳膊也不由自主地抽搐了一下。他的嘴里突然迸出了一個音節(jié),像哀叫又像嘆息。低頭看時,發(fā)現(xiàn)食指指甲蓋已經(jīng)破成好幾半,幾股血從指甲破縫里滲出來。
          “小黑孩,砸著手了是不?”姑娘聳身站起,兩步跨到孩子面前蹲下,“親娘喲,砸成了什么樣子?哪里有像你這樣干活的?人在這兒,心早飛到不知哪國去了?!?br />      姑娘數(shù)落著黑孩。黑孩用右手抓起一把土按在砸破的手指上。
          “黑孩,你昏了?土里什么臟東西都有!”姑娘拖起黑孩向河邊走去,孩子的腳板很響地扇著油光光的河灘地。在水邊上蹲下,姑娘抓住孩子的手浸到河水里。一股小小的黃濁流在孩子的手指前形成了。黃土沖光后,血絲又滲出來,像紅線一樣在水里抖動,孩子的指甲像砸碎的玉片。
          “痛嗎?”
          他不吱聲。這時候他的眼睛又盯住了水底的河蝦,河蝦身體透亮,兩根長須冉冉飄動,十分優(yōu)美。
          姑娘掏出一條繡著月季花的手絹,把他的手指包起來。牽著他回到石堆旁,姑娘說:“行了,坐著耍吧,沒人管你,冒失鬼。”
          女人們也都停下了手中的錘子,把濕漉漉的目光投過來,石堆旁一時很靜。一群群綿羊般的白云從青藍藍的天上飛奔而過,投下一團團稍縱即逝的暗影,時斷時續(xù)地籠罩著蒼白的河灘和無可奈何的河水。女人們臉上都出現(xiàn)一種荒涼的表情,好像寸草不生的鹽堿地。待了好長一會兒,她們才如夢初醒,重新砸起石子來,錘聲寥落單調(diào),透出了一股無可奈何的情緒。
          黑孩默默地坐著,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手絹上的紅花兒。在紅花旁邊又有一朵花兒出現(xiàn)了,那是指甲里的血滲出來了。女人們很快又忘了他,“嘎嘎咕咕”地說笑起來。黑孩把傷手舉起來放在嘴邊,用牙齒咬開手絹的結(jié)兒,又用右手抓起一把土,按到傷指上。姑娘剛要開口說話,卻發(fā)現(xiàn)他用牙齒和右手又把手絹扎好了。
          姑娘悄悄地問小石匠黑孩是不是啞巴。小石匠說絕對不是,這孩子可靈性哩,他四五歲時說起話來就像竹筒里晃豌豆,咯崩咯崩脆??墒呛髞恚ㄓH娘死了跟著后娘過日子,親爹下了關東一去三年沒個影),話越來越少,動不動就像尊小石像一樣發(fā)呆,誰也不知道他尋思著什么。你看看他那雙眼睛吧,黑洞洞的,一眼看不到底。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菊子姑娘主動詢問黑孩的名字,但黑孩沒有回答,這讓她心里頗有些不悅,于是“用兩個手指戳著孩子的肩頭”。
    B.黑孩在砸石頭時聽到河上傳來的美妙聲音,看到河上起伏上升的神奇氣體,深深沉醉于其中,以致砸破了手指。
    C.小黑孩性格堅強,內(nèi)心世界美好而細膩,如菊子為他洗傷口時,他不但沒有說痛,反而注意到河蝦“十分優(yōu)美”。
    D.結(jié)尾一段借小石匠之口交代黑孩悲苦的身世經(jīng)歷,揭示黑孩沉默寡言的原因,照應前文內(nèi)容,作用不可或缺。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寫黑孩和老蒺藜“作戰(zhàn)”,用腳指頭把尖利的蒺藜撕下來,用腳掌把蒺藜捻碎,暗示他無鞋可穿,常年光腳,這就為他的身份染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B.小說的人物描寫生動傳神,如寫菊子姑娘看到黑孩砸到手時“聳身站起”“跨到孩子面前蹲下”的動作以及一連串話語,充分體現(xiàn)出她的善良、富有同情心。
    C.小說富有象征意味,如黑孩“抓起一把土按在砸破的手指上”,后來又解開手絹的結(jié)兒“抓起一把土,按到傷指上”,隱喻了女媧摶土造人,土為人類之本。
    D.小說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寫實作品,而是帶有一定的魔幻色彩,如黑孩耳朵會動、能夠捕捉到河上奇異聲音和發(fā)亮氣體,從而帶給人新鮮的、陌生的審美體驗。
    (3)請簡要賞析文中畫線的語句。
    (4)有人說:莫言是一個生長在農(nóng)村的男孩,“他的作品牢牢地植根于這片土地”。請結(jié)合全文,任選兩個角度談談你的理解。

    組卷:3引用:1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日晷是古人發(fā)明的一種天文計時儀器。在鐘表普及使用之前,日晷曾是①_______。人類作為萬物之靈來到這個世界上,便置身兩種生活維度——空間與時間。在人類的進化發(fā)展歷程中,在日晷問世之前的漫長歲月里,如果說空間的維度是立體、清晰、完全可感觸的,無所不在的時間維度卻是②_______。這種狀況在一定意義上使人類的時間觀與大多數(shù)動物相差無幾,阻礙了人類作為一種高級的社會化動物向更高級發(fā)展階段進化的進程。日晷,如同漫漫長路上的里程碑,使人類③_______,從此對時間這個不可思議的抽象概念有了具象的認識。換句話說,人們借助日晷清楚地“”到了(細分的)時間以及時間的流動。進一步說,人們“”住了時間,就好像從此可以抓住自己的命運,從命運主宰的對象變成了命運的主宰。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文段中“看”“抓”二字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請簡要分析。

    組卷:19引用:2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源于自然造化,它靜靜地存在于自然當中,向我們行無言之教。自然之美如此,社會之美也是如此。
          請結(jié)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2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