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xué)年山東省臨沂市六縣高二(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7/2 8:0:9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7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中國最早的現(xiàn)實主義詩歌總集《詩經(jīng)》具有深刻的倫理意識?!对娊?jīng)》謳歌上古時代人民的真摯、善良、美麗、勤勞、勇敢。于古代一直被奉為弘揚真善美的經(jīng)典??鬃邮组_詩教理論,思無邪;《詩序》以禮說詩,褒貶美刺,推重君王后妃之德;朱子提出“養(yǎng)心勸懲”之說,注重《詩》對個人之內(nèi)在陶冶。傳統(tǒng)詩經(jīng)學(xué)推重道德之義、王化之教,將《詩經(jīng)》作為國家教育的校本。鴉片戰(zhàn)爭以后經(jīng)學(xué)失尊,傳統(tǒng)詩經(jīng)學(xué)的重德教化傳統(tǒng)被拋棄。近年來,學(xué)界開始重新認識《詩經(jīng)》厚重的道德價值。正是《詩經(jīng)》的道德教化作用,奠定了中國乃至東亞倫理道德與文化的基礎(chǔ)。實際上,我們進行當代精神文明教育,三百篇中都可以找到針對性的篇章。如控訴分配不均和勞逸不均,反對暴虐損民,諷喻政治人物貪腐,揭露婚姻中的始亂終棄,宣揚孝親敬老,提倡友愛和平,即使是其中眾多的愛情婚姻詩篇,對追求戀愛自由和婚姻幸福,樹立正確戀愛觀和婚姻觀,在當代仍有現(xiàn)實意義。
《詩經(jīng)》的倫理性,體現(xiàn)在創(chuàng)作初衷、內(nèi)容、情感表達等方面。其一,西周制定禮樂制度,《詩》是當時樂教的一部分,在制定之初就具備明確的德育目的。其二,《詩》的來源有采詩、獻詩之說。采詩的目的之一是使天子觀風俗、察民心。獻詩是公卿本人所作或采于民間,獻于天子,詩作內(nèi)容一般是頌美和諷諫。采詩與獻詩體現(xiàn)出“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的雙向道德教化功能。能夠進入采詩、獻詩流程的詩,必然蘊含大量的道德內(nèi)容。其三,從情感表達來看,《詩經(jīng)》“言志”呈現(xiàn)出“發(fā)乎情,止乎禮義”的特點,情感表達無不籠罩在濃厚的倫理氛圍中。“《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薄靶啊奔粗芡醭?guī)定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的對立面,“無邪”即詩歌內(nèi)容盡合于周禮。
《詩經(jīng)》產(chǎn)生之后,以樂教或昌明義理的形式,啟發(fā)人的善念。美深化了道德的情感基礎(chǔ),對善具有奠基和先發(fā)作用,因此可以作為道德建設(shè)的有效手段?!对姟肥谷嗽诿赖难罩袠反瞬黄5馗邪l(fā)善念、通曉義理,從感情與理性出發(fā),立德成善、和睦天下。因此,《詩》教既是美育,又是德育。
詩教熏陶、塑造了古代的君子人格,影響了中國人的倫理品格。《詩經(jīng)》培養(yǎng)的個體,合于禮法、溫和穩(wěn)健、進退得宜。受《詩經(jīng)》陶冶的社會,文而不弱、武而不暴、團結(jié)奮發(fā)、仁愛和睦?!对娊?jīng)》對德操的陶冶雖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長期過程,但一旦對人的心靈世界產(chǎn)生影響,便可化為持久的人格魅力和穩(wěn)定的國家風貌。
(摘編自李營營《<詩經(jīng)>的倫理性》) 材料二:
李山說,我們解讀《詩經(jīng)》的時候不是采取的觀點越古越好,古人有很多看法,但由于歷史局限性,其觀點未必都是對的,今天我們在解讀的時候一定要避免先入為主的觀念,以免走偏。例如《關(guān)雎》,漢代人在解釋的時候認為是諷諫周康王的,但是后人在讀的時候覺得全詩沒有提到周康王,因此這種解釋是不對的。宋代學(xué)者在解釋的時候認為這就是一首愛情詩,寫的是“一個男孩碰到一個采荇菜的女孩,然后悄悄地愛上了她”,但李山教授認為,“理解詩歌,不能只看里邊出現(xiàn)了男子和女子,就斷定是愛情詩,這種想法是不對的”。首先,愛情詩常以第一人稱的角度敘述,而不是本詩這樣的第三人稱;其次,鐘、鼓、琴、瑟,是高級貴族家里才可使用的樂器?!八且粋€典禮的歌唱,淑女與君子成為好配偶,是在典禮中完成的”。
為什么婚姻這么重要呢?重要到需要在婚姻親迎典禮上敲鐘、打鼓、唱歌呢?李山教授指出,這是一個“文化問題”。周朝為了鞏固政權(quán),同姓不婚,而是王室的女兒、諸侯的女兒嫁到外姓中。也就是說,“人倫從婚姻關(guān)系的締結(jié)開始”,這是中國人的邏輯,說明了家庭的重要性,所以說“《關(guān)雎》就是上面所說的中國邏輯之下的一個作品,這是它的文化品性”。
李山認為,《詩經(jīng)》是擅打比方的,打比方是文學(xué)家的基本修養(yǎng)。例如“麻衣如雪”,形容白色的衣服像雪一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形容修身的。《詩經(jīng)》中有很多重復(fù)的句子,例如“如三月兮”“如三秋兮”“如三歲兮”,李山說,唐詩是從《詩經(jīng)》發(fā)展而來的,《詩經(jīng)》表達的是群體情感,唐詩表達的是個人情感;《詩經(jīng)》是用來唱的,唱當然會重復(fù),這和中國古代的禮樂文化有關(guān),唐詩是不會有的。
“今天怎么讀《詩經(jīng)》?”李山認為,讀《詩經(jīng)》要把文化讀法和文學(xué)讀法相結(jié)合,了解一部經(jīng)典,首先要知道這部經(jīng)典產(chǎn)生的時代是否夠?qū)掗焿蜇S富,其次要知道這部經(jīng)典是否為后續(xù)的文化創(chuàng)作發(fā)揮了作用,這不僅是在了解一部作品,也是在了解自己的精神歷程。例如《伐檀》是反不公正的,這是我們在讀《詩經(jīng)》時應(yīng)該讀到的,也是一個民族真正的精神。把留存在文化中的活潑的民族生機轉(zhuǎn)化成大家能看懂的語言,是學(xué)者應(yīng)該做到的。
(摘編自陳雪《讓<詩經(jīng)>照進現(xiàn)代人的生活》)(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人研究《詩經(jīng)》,特別注重其教化作用,這和今天挖掘《詩經(jīng)》的倫理性有相通之處。
B.采詩、獻詩所獲得的詩歌蘊含著大量的道德內(nèi)容,故而《詩經(jīng)》具有道德教化功能。
C.《詩經(jīng)》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個人的道德情操,進而可以塑造國人的品格和民族的精神。
D.唐詩是對《詩經(jīng)》的繼承和發(fā)展,但是由于不能重復(fù),所以唐詩不能像《詩經(jīng)》一樣傳唱。
(2)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詩經(jīng)》的道德教化作用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這是學(xué)界重新認識《詩經(jīng)》道德價值的重要原因。
B.關(guān)于《關(guān)雎》,漢代人認為是“諷諫周康王的”,宋代學(xué)者認為是愛情詩,李山認為他們犯了先入為主的錯誤,是不正確的。
C.李山認為《關(guān)雎》是用第三人稱寫的,而且詩中提到了很多貴族專用的樂器,這表明《關(guān)雎》并不是一首愛情詩歌。
D.學(xué)者要想讓讀者讀懂《詩經(jīng)》,就必須挖掘《詩經(jīng)》作品背后的時代背景,分析《詩經(jīng)》對后代文化創(chuàng)作的影響。
(3)下列說法中,不能作為論據(jù)論證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芣苢》描寫勞動的過程,充滿了勞動的歡欣,洋溢著勞動的熱情。
B.《靜女》表現(xiàn)了靜女的溫柔嫻靜,體現(xiàn)出年輕男女之間純美愛情的美好。
C.《無衣》運用重章疊句的手法,反復(fù)詠唱,形成一種整齊美,回環(huán)美。
D.《碩鼠》反映了勞動者對貪得無厭的剝削者的痛恨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4)結(jié)合兩則材料概括,我們應(yīng)當如何讀《詩經(jīng)》。
(5)《詩經(jīng)》中的《衛(wèi)風?氓》是如何體現(xiàn)倫理性的?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分析。組卷:6引用:1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8分)
-
2.閱讀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題。
打麥場的夜晚
劉慶邦 別看我離開農(nóng)村幾十年了,每到初夏麥收時節(jié),我似乎都能從徐徐吹來的南風里聞到麥子成熟的氣息。特別是最近幾年,我在北京城里還聽到了布谷鳥的叫聲。布谷鳥季節(jié)性的鳴叫,沒有口音上的差別,與我們老家被稱為“麥秸垛垛”的布谷鳥的叫聲是一樣的。我想這些布谷鳥或許正是從我們老家河南日夜兼程飛過來的,它們仿佛在提醒我:麥子熟了,快下地收麥去吧,老坐在屋里發(fā)呆干什么!
今年芒種前,我真的找機會繞道回老家去了,在二姐家住了好幾天。我沒有參與收麥,只是在時隔四十多年后,再次看到了收麥的過程。比起人民公社時期社員們收麥,現(xiàn)在收麥簡單多了:一種大型的聯(lián)合收割機,在金黃的麥田里來來回回穿那么一會兒梭,一大塊麥子眼看著就被收割機剃成了平地。二姐家有一塊麥子是二畝多,我看了手表,只用半個鐘頭就收割完了。收割機一邊行進,一邊朝后噴吐被粉碎的麥稈,只把脫好的麥粒收在囊中。待整塊麥子收完了,收割機才停下來,通過上方的一個出口,把麥粒傾瀉于鋪在麥茬地里的塑料單子上。我抓起一把顆粒飽滿的麥子聞了聞,新麥的清香即刻撲滿我的肺腑。
收麥過程大大簡化,勞動量大大減輕,這是農(nóng)業(yè)機械化帶來的好處,當然值得稱道?;叵氘斈晡以谏a(chǎn)隊里參加收麥時,從造場,割麥,運麥,再到曬場,碾場,揚場,看場,直到垛住麥秸垛,差不多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且不說人們每天頭頂炎炎烈日,忙得跟打仗一樣,到了夜晚,男人們也紛紛走出家門,到打麥場里去睡。正是夜晚睡在打麥場的經(jīng)歷,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初中畢業(yè)回鄉(xiāng)當農(nóng)民期間,麥收一旦開始,我就不在家里睡了,天天晚上到打麥場里去看場。隊長分派男勞力夜里在場院里看場,記工員會給看場的人記工分,每人每夜可得兩分。只是看場的人不需要太多,每晚只輪流派三五個人就夠了。我呢,不管隊長派不派我,我都照樣一夜不落地到場院去睡。我看重的不是工分,不是工分所代表的物質(zhì)利益,而是有另外一些東西吸引著我,既吸引著我的腿,還吸引著我的心。一吃過晚飯,不知不覺間我就走到場院里去了。
夏天農(nóng)村的晚飯,那是真正的晚飯,每天吃過晚飯,差不多到了十來點,天早就黑透了。我每天都是摸黑往場院里走。我家沒席子可帶,我也不帶被子,只帶一條粗布床單。場院在村外的村子南面,兩面臨水,一面連路,還有一面挨著莊稼地。場院是長方形的,面積差不多有一個足球場那么大,看上去十分開闊。一來到場院,我就脫掉鞋,把鞋提在手里,光著腳往場院中央走。此時的場院地面已打掃得干干凈凈,似乎連白天的熱氣也一掃而光,腳板踩上去涼涼的,感覺十分舒服。我給自己選定的睡覺的地方,是在臨時堆成的麥秸垛旁邊。我把碾扁的、變得光滑的麥秸往地上攤了攤,攤得有一張床那么大,把床單鋪在麥秸上面。新麥秸是白色的,跟月光的顏色有一比。而我的床單是深色的,深色一把“月光”覆蓋,表明這塊地方已被我占住。
占好了睡覺的位置,我并沒有急著馬上躺下睡覺,還要到旁邊的水塘里撲騰一陣,洗一個澡。白天在打麥場上忙了一天,渾身粘滿了麥銹和碾碎的麥芒,毛毛躁躁,刺刺撓撓,清洗一下是必要的。我脫光身子,一下子撲進水里去了,雙腳砰砰地打著水花,向?qū)Π队稳?。白天,在烈日的烤曬下,上面一層塘水會變成熱水。到了晚上,隨著陽光的退場,塘水很快變涼。我不喜歡熱水,喜歡涼水,夜晚的涼水帶給我的是一種透心透肺的涼爽,還有一種莫測的神秘感。到水塘里洗澡的不止我一個,每個在場院里睡覺的男人幾乎都會下水。有的人一下進水里,就興奮得啊啊直叫,好像被女水鬼拉住了腳脖子一樣。還有人以掌擊水,打起水仗來。在我們下水之前,水面靜靜的,看上去是黑色的。天上的星星映在水里,它們東一個西一個,零零星星,誰都不挨誰。我們一下進水里就不一樣了,星星被激蕩得亂碰亂撞,有的變大,有的變長,仿佛伸手就能撈出一個兩個。
洗完了澡,我四腳拉叉躺在鋪了床單的麥秸上,即刻被新麥秸所特有的香氣所包圍。那種香氣很難形容,它清清涼涼,又轟轟烈烈;它滑溜溜的,又毛茸茸的。它不是撲進肺腑里就完了,似乎每個汗毛孔里都充滿著香氣。它不是食物的香氣,只是打場期間麥草散發(fā)的氣息。但它的香氣好像比任何食物的香氣都更原始,更醇厚,也更具穿透力,讓人沉醉其中,并深深保留在生命的記憶里。
還有夜晚吹拂在打麥場里的風。初夏晝夜的溫差是明顯的,如同水塘里的水,白天的風是熱風,到夜晚就變成了涼風。風是看不見的,可場院旁邊的玉米葉子會向我們報告風的消息。玉米是春玉米,長得已超過了一人高。寬展的葉子唰唰地響上一陣,我們一聽就知道風來了。當徐徐的涼風掠過我剛洗過的身體時,我能感覺到我的汗毛在風中起伏搖曳,洋溢的是一種酥酥的快意。因打麥場無遮無攔,風行暢通無阻,細腿蚊子在我們身上很難站住腳。我要是睡在家里就不行了,因家里的環(huán)境幾乎是封閉的,無風無息,很利于蚊子在夜間活動。善于團隊作戰(zhàn)的蚊子那是相當?shù)牟?,一到夜間就在人們耳邊輪番呼嘯,任你在自己臉上抽多少個巴掌都擋不住蚊子的進攻。我之所以愿意天天夜間到打麥場里去睡,除了為享受長風的吹拂,一個很大的原因,是為了躲避蚊子。
沒有蚊子的騷擾,那就趕快睡覺吧,一覺睡到大天亮。然而,滿天的星星又碰到我眼上了。是的,我仰面朝天而睡,星星像是紛紛往我眼上碰,那樣子不像是我在看星星,而是星星在主動看我。星星的眼睛多得鋪天蓋地,誰都數(shù)不清??粗粗?,我恍惚覺得自己的身體在往上升,升得離星星很近,很近,似乎一伸手就能把星星摘下一顆兩顆。我剛要伸手,眨眼之間,星星卻離我而去。有流星從夜空中劃過,一條白色的軌跡瞬間消失。天邊突然打了一個露水閃,閃過一道像是長滿枝杈的電光。露水閃打來時,群星像是隱退了一會兒。電光剛消失,群星復(fù)聚攏而來。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時候睡著的,在睡夢里,腦子里仿佛裝滿了星星。
現(xiàn)在不用打場了,與打麥場相關(guān)的一切活動都沒有了,人們再也不會在夜晚到打麥場里去睡。以前我對時過境遷這個詞不是很理解,以為境只是一個地方,是物質(zhì)性的東西。如今想來,境指的主要是心境,是精神性的東西。時間過去了,失去的心境很難再找回。
(1)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描寫了“麥秸垛垛”的布谷鳥叫聲,抒發(fā)了自己對鳥叫聲的感想,由此引出下文有關(guān)打麥場夜晚生活的回憶。
B.文章通過寫聯(lián)合收割機收麥表明農(nóng)業(yè)機械化的好處,暗示了以往收麥的方式已經(jīng)一去不復(fù)返了,與結(jié)尾的感慨相照應(yīng)。
C.作者圍繞標題“打麥場的夜晚”展開對往事回憶的敘述,生動刻畫了“鋪麥秸床”“水塘游泳”等場景,富有生活氣息。
D.“我”選擇去打麥場過夜,是因為不僅能看麥場、享受長風吹拂,還可以躲避蚊子,這突出了當時農(nóng)村生活條件的艱苦。
(2)下列對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六自然段運用一系列動作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我入水清洗時的急切,表現(xiàn)出我此時的享受與快樂。
B.作者在文中多次寫到打麥場的星星,既是真實寫照,也不乏美好的想象和夸張,襯托出打麥場優(yōu)美寂靜的自然環(huán)境。
C.文章采用第一人稱,以倒敘的方式回憶了“我”從前在老家打麥場過夜的所見所聞,塑造出一個天真質(zhì)樸的少年形象。
D.文章融記敘、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回憶了過去在打麥場過夜的生活,情感細膩純粹,留給讀者獨特的藝術(shù)感受。
(3)請簡要賞析文中畫橫線句子的語言特色。
(4)文章結(jié)尾說“時間過去了,失去的心境很難再找回”,結(jié)合文本,聯(lián)系實際,談?wù)勀銓@句話的理解和感悟。組卷:6引用:1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1小題,1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當前,我們正處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關(guān)鍵時期?!按街辛骼烁?,人到半山路更陡”,當代青年要擔當?shù)氖窃诟咛帯芭榔逻^坎、更上層級”的民族復(fù)興使命。這種擔當是在內(nèi)外復(fù)雜環(huán)境考驗下的擔當,是在各種風險挑戰(zhàn)接踵而至、風高浪急甚至①_____沖擊下的擔當,若想輕輕松松、敲鑼打鼓、自然而然實現(xiàn)奮斗目標、過渡到美好社會,簡直是②_____。那些躺在前人“功勞簿”上 ③_____的心態(tài),那些在“快活三里”歇歇腳的心態(tài),那些習(xí)慣于過承平日子幸福生活、永遠長不大的“巨嬰”心態(tài),那些“只想開順風船”、不敢搏擊風浪的心態(tài),那些視探索嘗試為畏途、把努力奮斗當吃虧的心態(tài),那些“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逃避責任的心態(tài),都是意志消沉、不敢擔當?shù)谋憩F(xiàn),都是與青春的特質(zhì)、與當代青年的使命相違背的。我們青年人要爭當新時代的奮斗者,要立足本職崗位,④_____貫徹新發(fā)展理念,將發(fā)展理念落實到實際行動中,腳踏實地解決一切困難,開啟新征程。
(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2)有人認為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些復(fù)雜、冗長,你怎么看?談?wù)勀愕睦碛伞?/h2>組卷:4引用:2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魯迅的《阿Q正傳》通過阿Q這一典型人物,暴露了舊社會下國民的劣根性,并希望以此喚醒民眾。
馮至《一個消逝了的山村》追尋著一個消逝了的山村的余韻,對人生、自然、歷史進行了哲學(xué)思考。
賈平凹的《秦腔》寫出了三秦大地的山川風貌和風俗人情,寫出了秦腔與人民的血肉聯(lián)系。
老舍的《茶館》展示了清末到民國半個多世紀中國社會的滄桑變化,體現(xiàn)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社會現(xiàn)狀。
現(xiàn)當代文學(xué)是近百年中國社會的一面鏡子,折射出中國社會變革發(fā)展的曲折歷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現(xiàn)當代作家感時憂國思變在表現(xiàn)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方面做出獨特的貢獻,給我們樹立了榜樣。
上述材料引發(fā)你怎樣的思考與感悟?請寫一篇文章,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套作,不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1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