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河南省創(chuàng)新發(fā)展聯(lián)盟高二(上)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8/1 8:0:9
?一、現(xiàn)代文閱讀(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新時代培育和弘揚英雄文化是時代所喚、現(xiàn)實所需和群眾所愿,有著充分的理論依據(jù)和現(xiàn)實依據(j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要廣泛開展先進模范學習宣傳活動,營造崇尚英雄、學習英雄、捍衛(wèi)英雄、關愛英雄的濃厚氛圍?!币虼?,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特點,不斷改進英雄文化的培育方式與路徑。
英雄是國家的豐碑、民族的榮耀,理應得到人們的尊重和關愛。但是,當前英雄文化的培育和弘揚受到了不良社會風氣和西方社會思潮的影響,污蔑英雄、解構英雄的現(xiàn)象有所滋生,英雄文化受到嚴重沖擊。新時代英雄文化培育的核心任務,就是要滿足實現(xiàn)中華民族復興偉大事業(yè)的精神需要和文化需求,凸顯中國夢這一主題,充分發(fā)揮英雄文化扶正祛邪、激濁揚清的功能,不斷激發(fā)人們投身中國夢的斗志和激情。中國夢具有高度的吸引力、感召力,能夠極大地凝聚力量、提振精神。當前,培育和弘揚英雄文化要高揚中國夢的主旋律,著力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和黨史國史教育,不斷增強人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中國正在發(fā)生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實現(xiàn)我們的目標,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br /> 尊崇英雄,關愛英雄,傳承英雄精神,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多維推動,以形成合力。其中,要格外重視青年學生群體的作用。一方面,青年的成長發(fā)展需要英雄人物的引領和號召,需要英雄精神的熏陶和哺育,每個青年學生心目中都有自己向往的英雄人物,這會對青年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重要影響??梢哉f,青年學生正處于學習英雄、崇尚英雄意愿最強烈、動力最強勁的時期,他們也是傳承與弘揚英雄文化的生力軍和先鋒隊。另一方面,青年學生價值觀念尚未定型,人生閱歷淺,社會經(jīng)驗不足,是非辨別能力有待提高,易受各種錯誤思潮、觀念的蠱惑和誤導。尤其是網(wǎng)絡空間中歷史虛無主義、泛娛樂化等思潮,對青年學生荼毒較深,在他們心中種下錯誤的種子,嚴重影響了他們對歷史的認識、對英雄人物的評價。在這種情況下,要充分發(fā)揮思政課的主渠道作用,將英雄事跡、英雄人物、英雄精神等融入思政課教學中,圍繞這些資源積極開展理想信念、愛國主義教育等,以英雄精神、英雄文化為處于人生“拔節(jié)孕穗期”的青年學生“補鈣”,使之樹立正確的歷史觀、英雄觀,不斷深化青年學生對英雄文化的認知、認同和踐行。思政課教師要以馬克思主義英雄觀為指導,充分發(fā)揮學術專長,從理論上深刻剖析各種錯誤思潮的謬誤之處,切實為青年學生解惑答疑、廓清迷霧。積極引導青年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到紀念堂館、革命遺跡進行瞻仰、祭掃活動,近距離感受英雄文化、感悟英雄精神??傊?,思政課是培育和弘揚英雄文化的重要渠道,思政課教師要采取恰當?shù)慕虒W方式和手段,將英雄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中,使之成為高校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重要資源,使青年學生將英雄文化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成為英雄事業(yè)的接班人、英雄精神的傳承者。
(摘編自于安龍《新時代培育和弘揚英雄文化論析》)材料二:
英雄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象征。英雄是人們昂揚精神的象征,是人們美好理想的寄托。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自強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不能沒有自己的英雄。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一個可悲的民族,一個擁有英雄而不尊崇英雄的民族則更為可悲。任何民族和國家,如果沒有英雄人物所代表的價值追求,就不可能有自己的精神坐標和前進力量。那些為國家、為民族奉獻犧牲的英雄人物,無一例外地受到本國人民的傳頌和推崇,甚至跨越國界,成為人類的共同偶像。每個民族,都有令人自豪的民族文化,而最能代表民族文化核心內(nèi)涵和價值取向的,就是英雄文化。英雄文化是中華民族偉大民族精神的藝術結晶,也是民族文化中最壯麗、最動人、最璀璨奪目的瑰寶,始終激勵著中華民族九死不悔、百折不撓、生生不息。正因為英雄所具有的強大精神力量,世界各國無不頌揚本國英雄以展示國家形象、體現(xiàn)民族精神。蘇聯(lián)英勇的卓婭和舒拉、鋼鐵戰(zhàn)士保爾?柯察金、太空英雄尤里?加加林等,都是文藝作品競相描寫和贊美的英雄人物。
一部中國文化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英雄史。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每到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總會有眾多民族精英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慷慨赴死。他們身上所體現(xiàn)出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fā)展起來的,為中國發(fā)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這種精神既體現(xiàn)在中國人民的奮斗歷程中,體現(xiàn)在中國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也反映在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產(chǎn)生的一切優(yōu)秀作品中。
英雄從來不是一個在當下與我們漸行漸遠的稱謂,而是我們身邊普遍而真實的存在,各個系統(tǒng)各條戰(zhàn)線,到處都躍動著他們斗志昂揚、忘我奮斗的英雄身影。他們?nèi)缤竦穆窐?,提醒著我們從哪里來,指引著我們該往哪里去。英雄文化的弘揚和傳播,營造了全社會崇尚英雄、熱愛英雄、學習英雄的濃厚氛圍,這既是億萬人民奮勇前進的動力源泉,更是無數(shù)英雄人物脫穎而出、茁壯成長的營養(yǎng)劑。不論我們所處什么時代、什么歷史方位,英雄文化所倡導的英雄精神和英雄氣概,從來都是照耀一個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不滅燈塔,是激勵一個民族和國家前赴后繼、自強不息的不竭動力。特別是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新時代,我們更加需要弘揚英雄文化,用浩然正氣凝聚起14億多人不可戰(zhàn)勝的磅礴力量,推動黨和國家事業(yè)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摘編自慈愛民《讓英雄文化成為偉大時代的主旋律》)(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新時代培育和弘揚英雄文化是時代所需、民心所向,但當前英雄文化的培育和弘揚受到多方影響。
B.尊崇英雄,關愛英雄,傳承英雄精神,不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只要每個人心中有個英雄夢就可以。
C.歷史證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就算沒有自己推崇的英雄,同樣可以自強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D.英雄看似是一個離我們漸行漸遠的稱謂,當下的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奮斗成為自己的英雄。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第二段中,作者引用習總書記的話,是為了強調(diào)在日新月異的當下培育和弘揚英雄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B.青年學生群體是傳承與弘揚英雄文化的生力軍和先鋒隊,所以要充分發(fā)揮思政課的主渠道作用,積極引導青年學生提高是非辨別能力。
C.材料二列舉卓婭和舒拉、保爾?柯察金等人的事例,是為了論證“世界各國無不頌揚本國英雄以展示國家形象、體現(xiàn)民族精神”的觀點。
D.弘揚和傳播英雄文化,有利于在全社會營造一種學習英雄的氛圍,有利于激勵民族和國家前赴后繼、自強不息。
(3)下列選項,不屬于英雄文化的培育方式與路徑的一項是
A.校尉營中學組織全校師生開展以“學習戍邊英雄凝聚愛國力量”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思政課,加強黨性修養(yǎng),統(tǒng)一思想認識,凝聚愛國力量。
B.“雷鋒班”第27任班長牟振華以《感悟雷鋒精神真諦 筑牢立身做人根基》為題,給孩子們講述雷鋒生前的故事,解讀雷鋒精神的內(nèi)涵。
C.某邊防總隊組織全體官兵觀看某軍旅英雄題材電影,觀影結束后,官兵們深受啟發(fā)和鼓舞,紛紛表示一定要將電影傳遞的正能量化為動力。
D.得知杭州外賣小哥彭某跳江救人的事跡后,一位來自廣東的女性騎手,出于對英雄的崇拜和敬仰,聲稱自己可以無條件地嫁給彭某。
(4)兩則材料都談到了弘揚英雄文化,但側重點不同。請簡要分析。
(5)青年仇某在網(wǎng)絡平臺上使用其個人注冊賬號,先后發(fā)布了兩條貶低、嘲諷衛(wèi)國戍邊的英雄的信息。該信息在網(wǎng)絡平臺迅速擴散,遭到網(wǎng)友們的強烈譴責。請結合材料一,談談你對此的理解。組卷:10引用:4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房屋出售
[法]都德
這是一扇關不嚴的木門,使小花園的很大一片沙地混進了從公路上吹來的泥土;很久以來,木門上方一直掛著一塊招牌,在夏日的烈日下紋絲不動,在秋天的狂風里飄搖震顫,招牌上面寫著:房屋出售。這幾個字似乎也意味著這是一幢被遺棄的房屋,因為周圍實在是太靜謐了。
但是房屋里卻住著人。一縷淡淡的青煙,從略微高出墻頭的磚頭煙囪里冒出,表明這里有人正過著隱蔽、審慎、凄涼的生活,就如同這縷窮人家的炊煙一樣。此外,透過搖搖晃晃的門板縫隙,我們看到的不是遺棄、荒廢,以及預示著房屋出售和主人離開的雜亂景象,而是整齊的小徑、圓頂?shù)臎雠?、放在水池邊的澆水壺,以及靠在小屋邊的園藝工具。老人在附近沒有一個熟人。除了面包店的馬車會在村莊唯一的街道上挨家挨戶地停一停,他就再也沒有其他來訪的客人了。有時,某個過路人想尋找一塊位于半山腰、適合做可愛果園的肥沃土地,看見門上的招牌,便停下來敲門。起初,房子里沒有動靜。再敲兩下,就聽見有木鞋的聲音緩緩從花園深處走來,老人微微打開大門,一臉怒色:
“您有什么事?”
“這房屋出售嗎?”
“是的,”老人吃力地回答,“是的……這房子要賣出去,不過我要事先告訴您,它的賣價非常貴……”
他的手擋住門,隨時準備再把它關上。他的雙眼噴著怒火,將人拒之門外;他站在那里,像一條惡龍,守衛(wèi)著他的幾方菜地和沙土庭院。于是過路人只得重新上路,心里納悶怎么會碰上這么一個怪僻的人,在發(fā)什么神經(jīng)病,既要出售自己的房屋,卻又如此強烈地希望留著它。
這個謎終于被我解開了。一天,我經(jīng)過小屋,聽見里面有憤怒的爭吵聲。
“必須賣掉,爸爸,必須賣掉……您答應過我們的……”
我這才知道,那是他在巴黎開小店的兒子和兒媳婦,他們逼老人賣掉這塊心愛的土地。然而,一個星期又一個星期過去了,老人被催得更急,受的折磨也更深。小店主們什么辦法都用上了。他們還帶來了孩子誘惑他:
“您瞧,爺爺,房子賣掉以后,您就來和我們住。大家在一起多快樂呀!……”
老人默默無語地聽著,他們在談論他,仿佛他已經(jīng)死了;談論他的房子,仿佛它已經(jīng)塌了。他駝著背,含著眼淚走著,一路上習慣地尋找著需要修剪的樹枝、需要照顧的果實;可以感覺到,他的生命如此深深地扎根于這一小塊土地,他是永遠沒有力量離它而去的。事實上,不管別人對他說些什么,他總是把離開的時間往后推。夏天,當櫻桃、醋栗、茶黑子——這些略帶酸味、散發(fā)著一年青澀的果子成熟時,他自言自語道:“等到收獲以后吧……收獲以后我馬上賣掉。”
可是,收獲結束了,櫻桃的季節(jié)過去了,接下來便是桃子,然后是葡萄,葡萄過后是那些幾乎要在雪地里采摘的漂亮的棕色歐楂。于是冬天來了。農(nóng)村一片灰暗,花園里也空空如也。再也沒有過路人,再也沒有買主。甚至連小店主們星期天也不來了。整整三個月的休息時間,用來準備播種,為果樹修剪枝丫;這時,那塊無用的招牌仍然在路邊搖晃,在風雨中飄零。
漸漸地,孩子們越來越不耐煩,他們深信老人在想方設法讓買主避而遠之,所以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他的一個兒媳婦搬來跟他住在一起,她是那種店鋪里的小女人,從早晨就開始打扮,裝出一副討人喜歡的樣子和虛情假意的溫柔,一種生意人慣有的阿諛的殷勤。門前的馬路好像是屬于她的。她把門開得大大的,高聲講話,笑迎路人,仿佛在說:
“請進……您瞧……這幢房子準備出售!”
老人再也沒有喘息的時間了。有時,他試圖忘記她的存在,于是便用鐵鍬翻一翻那幾方菜地,重新播撒種子,猶如臨死的人愛做計劃,以排遣對死亡的恐懼一樣。那個小店鋪的女主人成天跟著他,折磨他:
“唉!何苦呢?……您這樣辛苦,結果還不都是為了別人?”
老人佝僂著脊背,一言不發(fā),望著日漸長高的豌豆自我安慰。那塊招牌則依然掛在老地方:房屋出售。
今年,我回到鄉(xiāng)下,發(fā)現(xiàn)房子還在;不過,可惜的是,那塊招牌已經(jīng)不見了。房子賣出去了!透過門上開著的柵欄窗,可以看到里面的花園。它已不再是原來的果園了,到處是花籃、草坪和瀑布,所有這些彌漫著有錢人氣息的雜亂無章的東西,全都映射在一個巨大的金屬球上。
新主人在房子上加建了一層樓,翻新了柵欄。在這座整修一新、還散發(fā)著油漆味的小房子里,一架鋼琴飛快地演奏著著名的四對舞曲和公眾舞會上的波爾卡舞曲。舞曲聲傳到路上,聽起來令人渾身燥熱;加上七月漫天的塵土、令人炫目的巨大花朵和胖女人,以及這流露無遺的平淡庸俗的快樂,所有這一切都讓我感到揪心。我想起了那位可憐的老人,他在這里散步的時候是那么幸福、那么平靜;我想象著他在巴黎,戴著他的草帽,彎著園藝工蒼老的脊背,在某一個店鋪的后院游蕩;他憂愁,羞怯,熱淚盈眶,而此時,他的兒媳婦卻以勝利者的姿態(tài)坐在嶄新的柜臺后面,柜臺里傳來出售小屋所得的錢的叮當聲。
(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木門上方一直掛著一塊招牌……房屋出售”,說明這座等待出售的房子已經(jīng)存在很久了,但是仍然沒有被售賣出去。
B.小說開篇展現(xiàn)的是一扇關不嚴的木門、一幢經(jīng)歷風吹日曬的被徹底遺棄的房屋和周圍靜謐的環(huán)境,給人一種破敗荒涼的感覺。
C.從“不過我要事先告訴您,它的賣價非常貴……”“他的手擋住門,隨時準備再把它關上”可以看出,老人并不想出售房屋。
D.小說寫老人在兒子和兒媳婦的逼迫下出售房屋,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對老人的深切同情,以及對老人的兒子和兒媳的諷刺和批判。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兩段景物描寫,語言生動,狀物細膩,多用短句,簡潔明了,如“在夏日的烈日下紋絲不動,在秋天的狂風里飄搖震顫”。
B.“他的雙眼噴著怒火,將人拒之門外;他站在那里,像一條惡龍”,運用神態(tài)描寫和比喻修辭,意在塑造老人具有兇惡的一面。
C.小說圍繞“房屋出售”展開敘述,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交替使用,運用了多種表現(xiàn)手法來塑造老人的形象,展現(xiàn)老人內(nèi)心的情感。
D.小說中對老人的兒子、兒媳婦、孫子的語言描寫,都表現(xiàn)出他們對老人的催促和逼迫,加劇了小說的矛盾沖突,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
(3)請結合小說內(nèi)容,賞析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4)小說的對比手法很有特色。請結合小說簡要分析。組卷:4引用:1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如何讓深藏于鄉(xiāng)野阡陌、都市街巷的①_______?如何讓浸潤著匠人匠心的古老技藝、民俗藝術煥發(fā)新的光彩?
影像記錄本身就是保護非遺的必要手段,非遺技藝也為影視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F(xiàn)象級“網(wǎng)紅”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以全新視角走進故宮,通過文物修復師們的日常工作,帶領人們了解故宮博物院里的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系列微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把鏡頭對準匠人們的手藝生活,用貼近年輕人的創(chuàng)新表達,展現(xiàn)精妙技藝背后的情懷與故事、凝結的審美與文化;紀錄電影《天工蘇作》從琳瑯滿目的蘇州傳統(tǒng)工藝門類中,選取養(yǎng)蠶絲織、傳統(tǒng)木結構建筑營造等非遺項目,展示古老技藝的工藝之美、匠心之巧。匠心之巧紀錄片的藝術性再現(xiàn),讓我們在一招一式、一樺一卯、一針一線中了解古老技藝的前世今生、領略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也讓“擇一事,終一生”的工匠精神深深觸動了無數(shù)人的內(nèi)心。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古老而傳統(tǒng),有些還有著較高的欣賞門檻,普通人②_______,而紀錄影片恰恰可以充當人們走近非遺的“橋梁”。最初,田野考察中拍攝影像的目的,主要是做好非遺的記錄和留存工作,側重真實性、準確性。而面向大眾的影視紀錄作品,③_______,還努力追求鏡頭美、語言美、敘事美,以期給觀眾帶來人文精神和審美體驗的雙重享受,也因此被寄予了更多傳播、普及非遺的期待。如今,從走進院線的電影,到在網(wǎng)絡上火熱的微視頻,越來越多非遺題材紀錄影片逐漸打破“小眾”“冷門”的標簽,走進大眾視野。它們精練地濃縮非遺的傳承流變,講述傳承人背后的冷暖人生,為我們打開一扇扇認識非遺、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大門。
(1)請簡要分析文中加點的三個詞語的表達效果。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組卷:3引用:1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電視劇《麓山之歌》中,麓山重工直面困境,堅守主業(yè),在創(chuàng)新智造中奮勇爭先,勇于同世界工程機械巨頭爭鋒。該劇一經(jīng)播出,廣受好評。像這樣深受觀眾喜愛的作品還有很多,這也一再證明:創(chuàng)作者唯有對工業(yè)、工廠的魅力有感悟,觀眾才可能有感觸;創(chuàng)作者對藝術有敬畏、能敬業(yè),對生活有挖掘、肯投入,觀眾就一定不會吝惜掌聲與贊美。
反觀有的電視劇,情節(jié)注水拖沓、脫離現(xiàn)實,主角光環(huán)籠罩等,“雷劇”頻頻出現(xiàn),遭到觀眾吐槽。這些現(xiàn)象無不反映出創(chuàng)作者浮躁、功利的心態(tài)。
上述材料讓你對“敬業(yè)與浮躁”有怎樣的感悟或思考?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0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