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湖北省武漢外國語學校高一(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7/4 8:0:9

一、現(xiàn)代文閱讀(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材料一:
          在儒家的理想結(jié)構(gòu)中,國與家是同質(zhì)的。家是國的微型形態(tài),國是家的擴大形態(tài)。由家到國是有一段距離的,既有地理的距離,又有制度的距離。由家走向國,一方面須士人努力追求,另一方面要由朝廷來決定是否錄用。家國的距離要經(jīng)過一個“游”的過程。先秦的士基本上是游士,為自己的政治前途四處奔走,游說諸侯。唐代的求仕者明確地自名為“宦游人”。游,處于家國之間,它包含著兩種可能性:進入政治層和進不去。這里暗伏著產(chǎn)生多種悲劇意識的可能。其中最重要的是欲進不得,欲退又不甘,只能留滯他鄉(xiāng),滿懷羈旅之愁。儒家理想培養(yǎng)的對家的渾厚情感始終在游子的心里波蕩,儒家理想對士人的終極要求又使游子的心魂欲歸難歸。家與國之間的游主要指儒家理想之游:宦游。就整個文化而言,還有其他各種事游:商賈、行役、戰(zhàn)爭、公事、私事等。游子之心都深受儒家倫理情感的影響。“游”使中國文化產(chǎn)生了獨有特色的悲劇意識,呈現(xiàn)出“傷別”“鄉(xiāng)愁”“閨怨”“相思”等系列悲劇意識模式。
          儒家理想是建立在農(nóng)業(yè)社會血緣宗法制上的以倫理為中心的人生理想,它要實現(xiàn)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家庭倫理秩序和政治倫理秩序。這個自我實現(xiàn)的理想是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發(fā)展愿望與一定的歷史條件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并不一定完全符合人的內(nèi)在要求。它明顯地忽視愛情的重要性。愛情從原始社會到現(xiàn)代社會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對追求安定、和平、持久的中國文化來說,則必須用禮規(guī)范住愛情的破壞性沖動。由修身馬上進入齊家,修身的正、誠、修,就是要征服和壓抑各種不符合文化之禮的意識。但如果被壓抑的意識本身具有內(nèi)在的合理性的話,它會不斷地以變形的方式?jīng)_冒出來,形成獨特的愛情悲劇意識:追求者與禮沖突的悲,被追求者在戀人與禮之間的選擇之悲。
    (摘編自張法《中國文化與悲劇意識》)材料二:
          西方文化中的悲劇意識建基于柏拉圖的“理念說”。柏拉圖認為在現(xiàn)實世界之外還存在著一個“理念世界”,現(xiàn)實世界是對理念世界的模仿,理念是人認識的目標。這開啟了“主——客”式思想的先河,至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主客二分成為西方哲學的主導(dǎo)。在柏拉圖看來,理念世界是完美的、整一的、絕對的善,現(xiàn)實世界是有缺陷的,有限的;在笛卡爾看來,“我思”的背后還有一個“上帝”,上帝是更完善的、無限的觀念,是不可懷疑的,“我”是有缺陷的,不完美的,我的完善依存于上帝本身。從西方傳統(tǒng)哲學的發(fā)展我們可以看出,人類是不可能把握真理的,人類永遠處于通向真理的途中,只有無限的接近真理而不可能占有真理。人因自身的有限而對無限產(chǎn)生渴望;因自身的不完善而向往完善的世界;因希望超越變動不定的現(xiàn)實世界而渴求進入永恒的理念世界。然而,人類自身的不完善卻使人類自身與理念、現(xiàn)實與理想、有限與無限產(chǎn)生了巨大的對立和反差。悲劇意識就源于這種對立和反差之中。
          在這種哲學思想支配下的希臘人,不怕神諭,不怕超越人世法則的懲罰,不把自己融和于自然之中,不去欣賞那和諧的秩序;反而是去顛覆這種和諧,為了征服自然,為了獲得“美”,他們寧愿冒死一試。這樣面對苦難、正視自我困境的人生態(tài)度演變成為了改變境遇的行動;這樣悲劇意識成為了可能,行動成了古希臘悲劇的核心。這樣,在古希臘的悲劇意識中體現(xiàn)出的是“人的自覺”,在“我是什么?”“我該怎么做?”“世界是什么?”這樣一系列形而上學的追問思考中,形成了自我的心路歷程。至文藝復(fù)興,歌德的《浮士德》體現(xiàn)了歐洲人不斷上升追求的歷程,正如浮士德所說:“只要我一旦躺在逍遙榻上偷安,那我的一切便已算完。”應(yīng)該說,不斷發(fā)現(xiàn)、認識自我及自然社會的歷程就是悲劇意識不斷顯現(xiàn)的過程,而這多是外在的壓力。
          基督教文化把古希臘以來悲劇意識的外在性轉(zhuǎn)向了內(nèi)在性。早期的基督教是認可自由意志和選擇善惡的能力,亞當偷吃禁果正是自由意志的體現(xiàn),仍然可以獲得上帝的救贖。問題是自由意志可能背離善而趨向于惡,它可以入天堂也可以下地獄。在基督教看來,人的自由意志引誘人走向墮落和罪惡,人要獲得永生只能信仰基督。這樣基督教就內(nèi)在地具有了否定現(xiàn)存秩序和世界合理性的因素,這與悲劇意識源于現(xiàn)實的缺陷與不完善就具有某種同構(gòu)因素。這樣,莎士比亞悲劇中充滿的道德情感和對自由意志的質(zhì)問,就內(nèi)蘊了道德的悲劇意識。反觀上帝缺席的西方大地,人性被物化,個人失落于荒原之中。焦慮與恐懼成了現(xiàn)代人的病癥。
          從古希臘到現(xiàn)代西方,悲劇意識在人性的豐富性中得以完整的展現(xiàn),人與神、人與道德、人存在的沖突不僅內(nèi)在于悲劇意識中,并且超越了自身,發(fā)展了中國文化所缺乏的悲劇精神。
    (摘編自張黎明《西方文化與悲劇意識》)(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整個中國文化中,“游”既包括由“家”到“國”的宦游,也包括商賈、行役、私事等事游。
    B.在一定歷史條件下,人的自然本性與自然發(fā)展愿望相互對立,生成了儒家的人生理想。
    C.追尋真理卻不能占有真理,這種因人類自身的不完善帶來的落差和對立促使悲劇意識的產(chǎn)生。
    D.中西方悲劇意識都受到了各自文化的影響,中西文化存在差異,中西方悲劇意識也不同。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如果求仕者進入仕途后,仕途順暢,欲進則進,欲退則退,中國文化獨有特色的悲劇意識就不會產(chǎn)生。
    B.柏拉圖認為,現(xiàn)實的世界是對理念世界的模仿,而現(xiàn)實世界是有缺陷的、有限的,人不可能占有真理。
    C.古希臘的悲劇意識之所以能體現(xiàn)出“人的自覺”,與西方哲學中的“主—客”式哲學思想不無關(guān)系。
    D.在基督教看來,人的自由意志會引誘人走向墮落和罪惡,只有信仰基督才能獲得永生。這一認識決定了西方悲劇意識的發(fā)展。
    (3)根據(jù)材料一內(nèi)容,下列詩句不屬于中國文化獨有特色悲劇的一項是
     

    A.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B.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C.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yīng)說著遠行人。
    D.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4)中西方文化中的悲劇意識產(chǎn)生的原因分別是什么?
    (5)西方悲劇意識具有外在性和內(nèi)在性,請結(jié)合《哈姆雷特》具體分析。

    組卷:2引用:2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一筒炮臺煙
    老舍
          闞進一在大學畢業(yè)后就作助教。三年的工夫,他已升為講師。求學、做事、為人,他還像個學生;他不吸煙,不喝酒,不會應(yīng)酬;他還和學生們在一塊去打球。課后,他的屋里老擠滿了男女同學,有的問功課,有的約踢球,有的借錢,有的談心。雖然如此,他永遠不敷衍他們,授課認真,改卷認真,考試認真,因此,他可就得罪了一小部分不用功的學生。在他心里,凡是按規(guī)矩辦理,就是公正無私,而公正無私就不應(yīng)當引起任何人反感。所以,他一天到晚老是快活的。
          但是當他升為講師的時候,好幾位與他地位相等的朋友,都爭那個講師的位子,聘書最后落在了他的手中。這,惹惱了與他競爭地位的同事們,而被他得罪過的同學也隨著興風作浪。謠言都已像熟透了的櫻桃,落在地上,才被他拾起來。他有許多罪過:巴結(jié)學校當局,行為有乖師道,引誘女生……謠言的襲擊,使他歪了幾小時的嘴。最后,他對自己說:“扯淡!辭職,不干了!”馬上上了辭職書,結(jié)果辭呈被退回來。大約有十分鐘吧,他的主意已打定:“謠言總是謠言,學校當局信任我,我再多說什么便是啰嗦!算了吧。”他打開了屋門與窗子,叫陽光直接射到他的黑臉上,一切都光亮起來。
          后來他和表妹秀華結(jié)了婚。闞進一想,結(jié)婚以后的生活應(yīng)當比作單身漢的時候更簡單明快一些,因為自己有了一個幫忙的人。及至結(jié)了婚,他首先感覺到,生活不但不更簡單一些,反而更復(fù)雜的多了。不錯,在許多的小事情上,他的確得到了幫助:什么縫縫紐扣,補補襪子呀,現(xiàn)在已經(jīng)都無須他自己動手了??墒?,買針買線,還得他跑腿,麻煩!
          還有秀華有許多計劃,隨時會提出來:“咱們該請教授們吃頓飯吧?你都不用管!我會預(yù)備!”或者“咱們還得買幾個茶杯??蛠砹耍粔蛴玫难?!我已經(jīng)看好了一套,真不貴!”
          進一對抗戰(zhàn)是絕對樂觀的。在婚前,只要一聽到人們抱怨生活困難,他便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勒緊了肚子,沒有過不去的事。我們既沒到前線去作戰(zhàn),還不受點苦?民族的復(fù)興,須要經(jīng)過血火的洗禮!”他想,秀華也是青年,理應(yīng)明白抗戰(zhàn)時所應(yīng)有的生活方式。及至聽到秀華這些計劃,他的嘴歪得幾乎不大好拉回來了。
          “別以為我愛花錢請貴客,”秀華不抬頭,而瞟了丈夫一眼,聲音并沒提高,而腔調(diào)更沉重了些,“我們做事就得應(yīng)酬,不能一把死拿,叫人家看不起咱們!”
          后來他們有了小孩,也有了更多花銷。進一還是穿著那些舊衣服,還是不動煙酒不虛花一個錢??墒且粋€月的薪水不夠一個月花的了。要糊過一個月來,他須借貸,秀華的娘家相當?shù)挠绣X,她叫進一去求母親幫忙。他不肯去。他從大學畢業(yè)那一天,就沒再用過家中一個錢。那么,怎好為自己添丁進口而去求岳母呢。秀華問他:“那么,怎么辦呢?”
          進一想了一會兒說:“我去兼課,我寫稿子,一方面是增加收入,一方面也還為教書與作文章有益于別人的事。我希望你把我憑良心掙下來的每一個錢,都看成我的愛,我的勞力,我的苦心的一個象征。我們倆便是一對兒好馬,我們還怕拖不動這一點困苦嗎?笑!秀華!笑!發(fā)愁,苦悶,有什么用處呢!”
          秀華很勉強的笑了一笑。她有一肚子的委屈,可是只簡單的縮斂成很短的沒有頭尾的幾句話:“什么也沒有,沒有交際,沒有玩耍,沒有……”
          一位朋友來求他做點事。三言兩語,朋友把事情說清楚;三言兩語,進一說明了他可以幫忙。然后,他三步當作兩步的去給友人辦理那件事。
          過了幾天,他已經(jīng)幾乎把這件事忘得一干二凈了,友人來了,給他道謝。一邊說著話,友人順手的放下一筒兒炮臺煙。
          “我不吸煙!”進一表示不愿接收禮物。
          “留著招待朋友。遇到會吸煙的,你送他一支。”說罷,友人就告辭了。
          送客回來,他把筒的蓋兒掀開?!板X!”“錢?”秀華探著脖子看?!岸嗌伲俊?br />      “管他多少呢,我馬上給他送回去!”進一頗用力的把蓋兒蓋好。就要往外走。
          “等等!你等等!”秀華立了起來?!扒竽愕氖卤夭幌袼f的那么容易。這點錢,他應(yīng)當給,應(yīng)當多給!”
          “秀華!”進一的臉上很不好看了。“這是賄賂!一文錢也是賄賂!”說完,進一又要往外走。
          從外面進來個二十歲上下的學生,走得慌速,幾乎和進一碰個滿懷。
          “闞先生!”學生的眼中含著淚。
          “怎么啦?丁文!”進一關(guān)切的問。
          “弟弟急性盲腸炎!入院得先交一千,動手術(shù)又得一兩千!他疼得翻滾,我沒錢!我們的家在淪陷區(qū)!先生,你救命!”丁文把話一氣說完,一下子坐在了小凳上,頭上冒出大汗珠子。
          “嗯!”進一手中掂著那個香煙筒,打主意。他好像忘了筒里裝的是錢,而忽然的想起來?!暗任铱纯?!不要著急!”他打開煙筒,把一卷塞得很結(jié)實的鈔票用力扯出來。極快的他數(shù)了一數(shù)。“嘿,整三千!丁文,這不是好來的錢,你愿意用嗎?”
          丁文幾乎像搶奪似的把一卷票子抓在手中?!跋壬?,人命要緊!”他噗咚一聲跪在地上,磕了一個頭起來,沒再說什么,像箭頭兒似的飛跑出去。
          進一把嘴歪到一邊,向門外發(fā)愣。
          “進一!”秀華含著怒喊叫,“我不久也得入醫(yī)院,也得先交一千,也得花一兩千醫(yī)藥費!你怎么不給我想一想呢?你從哪里再弄到三千元呢?”
          進一慢慢的走過來,輕輕的拍了兩下秀華的肩。“華,天無絕人之路,咱們必有辦法。無論什么吧,咱們的兒女必要生得干凈!生得干凈!”
    (小說1943年12月發(fā)表于《文風雜志》月刊,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思想內(nèi)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篇說的闞進一“老是快活”的心態(tài),是建立在他個人的主觀想法上,所以注定不會長久。
    B.秀華提出許多計劃時會對丈夫說“你都不用管!我會預(yù)備”,這里主要是表現(xiàn)她的賢惠和周到。
    C.面對求援,闞進一告訴學生“這不是好來的錢”,說明他還是想讓學生自己掂量一下再做抉擇。
    D.結(jié)尾闞進一“兒女必要生得干凈”的話語,突出了他堅持做人原則和不向艱苦生活屈服的決心。
    (2)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點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主人公闞進一置身于一系列的矛盾沖突中,小說正是通過描摹他在矛盾沖突中的言行舉止來表現(xiàn)他與世俗的不和諧。
    B.小說以敘述和對話的方式描寫了主人公婚后面臨的經(jīng)濟困境,這為后文寫學生丁文前來借錢埋下了伏筆。
    C.小說標題“一筒炮臺煙”,既提示了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又強調(diào)了闞進一與妻子的沖突,還能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D.本文語言具有“俗白”的特點,如“要糊過一個月來”中的“糊”,通俗直白,形象地表現(xiàn)了主人公錢少事多窮于應(yīng)付的窘境。
    (3)小說不止一次寫道闞進一歪嘴,請結(jié)合文本分析其中第一次描寫和最后一次描寫蘊含的思想感情。
    (4)有人評價:“主人公闞進一是理想青年的象征,寄托了作者對未來新青年的期望?!闭埥Y(jié)合文本談?wù)勛髡邔ξ磥硇虑嗄昙耐辛四男┢谕?/h2>

    組卷:16引用:4難度:0.5

二、古代詩文閱讀(一)文言文閱讀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于項,故姓項氏。
          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矣!”梁以此奇籍。籍長八尺余,力能扛,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初,宋義所遇齊使者高陵君顯在楚軍,見楚王曰:“宋義論武信君之軍必敗,居數(shù)日,軍果敗。兵未戰(zhàn)而先見敗征,此可謂知兵矣。”王召宋義與計事而大說之,因置以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為次將,范增為末將,救趙。諸別將皆屬宋義,號為卿子冠軍。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項羽曰:“吾聞秦軍圍趙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yīng)其內(nèi),破秦軍必矣?!彼瘟x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虱。今秦攻趙,戰(zhàn)勝則兵罷,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趙。夫被堅執(zhí)銳,義不如公;坐而運策,公不如義?!币蛳铝钴娭性唬骸懊腿缁?,狠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齊,身送之至無鹽,飲酒高會。天寒大雨,士卒凍饑。項羽曰:“將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歲饑民貧,士卒食芋菽,軍無見糧,乃飲酒高會,不引兵渡河因趙食,與趙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強,攻新造之趙,其勢必舉趙。趙舉而秦強,何敝之承!且國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內(nèi)而專屬于將軍,國家安危,在此一舉。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項羽晨朝上將軍宋義,即其帳中斬宋義頭,出令軍中曰:“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羽誅之?!碑斒菚r,諸將皆懾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將軍家也。今將軍誅亂?!蹦讼嗯c共立羽為假上將軍。使人追宋義子,及之齊,殺之。使桓楚報命于懷王。懷王因使項羽為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皆屬項羽。
          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鉅鹿。戰(zhàn)少利,陳余復(fù)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于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zhàn),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鉅鹿者十余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侯皆從壁上觀。楚戰(zhàn)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節(jié)選自《史記?項羽本紀》,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B.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C.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D.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季父,古代以伯、仲、季、叔來表示兄弟間的排行順序,伯為老大,仲為老二,季為老三,叔排行最小。
    B.“毋妄言,族矣”與《庖丁解?!分小半m然,每至于族,我見其難為”中的“族”意思不相同。
    C.鼎,古代用青銅制成的烹煮用的器物,也指傳國的寶器,比喻帝業(yè)?!扮婙Q鼎食”“力能扛鼎”中的“鼎”都指前者。
    D.壁上觀,在文中指在營壘上觀看人家交戰(zhàn)。現(xiàn)比喻坐觀成敗,不幫助任何一方。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始皇巡游會稽郡時,一旁觀看的項羽竟說可以取代秦始皇。這樣大逆不道的話會招來極大災(zāi)禍,因此,項梁趕緊阻止項羽繼續(xù)說下去。
    B.項羽見宋義在安陽長時間屯兵不前,建議宋義把握機會,趕快帶兵渡河,楚軍從外面攻打,趙軍在內(nèi)響應(yīng),一舉打垮秦軍。
    C.在鉅鹿之戰(zhàn)中,前來援救鉅鹿的諸侯,沒有一個敢發(fā)兵出戰(zhàn),而項羽率領(lǐng)楚軍以一當十,勇敢無畏地打敗了秦軍。
    D.項羽用宋義和齊國同謀反楚,楚王命令處死的借口斬殺宋義,諸將都畏服他,不敢抗拒,假裝擁立他為上將軍。
    (4)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②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鉅鹿者十余壁,莫敢縱兵。
    (5)項羽在本文中的表現(xiàn)可圈可點,請簡要分析項羽的性格特點。

    組卷:4引用:2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II

  • 8.在班級辯論賽中,同學們圍繞“中學生是否有必要穿校服”展開討論,正方認為中學生有必要穿校服,反方認為中學生沒有必要穿校服。請選擇任意一方,陳述你方的三條理由,做到邏輯清晰。

    組卷:2引用:2難度:0.5

四、寫作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啟蒙思想家魏源受林則徐之托編制的《海國圖志》是中國最早“睜眼看世界”的歷史地理書,他用中國的眼光看世界。這種“魏氏眼光”使國人對世界有所了解和認識。
          學者周有光說:魚在水中看不清整個地球,人類走出大氣層進入星際空間會大開眼界。我們要從世界看國家,這種“世界眼光”承載了對人類共同命運的思考。
          科學家加來道雄曾說:鯉魚們的一生就在這淺淺的水池中度過,它們相信它們的“宇宙”就由陰暗的池水和睡蓮構(gòu)成。這種“鯉魚眼光”讓我們?nèi)粲兴肌?br />      以上材料對于“從這里走向世界與未來”的你有怎樣的啟發(fā)?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3引用:3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