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黑龍江省雙鴨山一中高一(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8/12 0:0: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一(本題共1小題,17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茶,起源于中國,初為藥用。人們將茶作為藥用的過程中,逐漸發(fā)現(xiàn)茶的藥性較弱,卻具有提神醒腦的功用,因此茶逐步轉為一種飲品。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華夏民族即已開始飲茶,到秦漢時期飲茶之風逐漸傳播開來。至漢代,伴隨著成套茶具的出現(xiàn),飲茶的基本流程得以形成。到了唐代,“茶仙”陸羽著《茶經》,對茶道與茶藝進行系統(tǒng)闡述,標志茶文化達到新的高度。在經濟文化空前繁榮的宋代,茶文化廣為流傳,點茶和斗茶之風開始興盛。明代,飲茶流程大為簡化,由煎煮法改為沖泡法,促進了花茶、烏龍茶、紅茶等諸多茶種的興起和發(fā)展。到了清代,中國茶已譽滿全球,紅茶、綠茶、青茶、黃茶、黑茶、白茶六大茶類一應俱全。時至今日,茶的種植和加工仍在不斷精進之中。
中華茶文化獨具特色,不僅體現(xiàn)在悠久歷史的種茶、制茶、飲茶等茶事上,更體現(xiàn)在形式多樣的茶禮、茶會、茶宴上。中國自古以來即為“禮儀之邦”,素喜以茶待客,并形成了相應的飲茶禮儀,斟茶禮、持杯禮、座次禮、奉茶禮、叩指禮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華傳統(tǒng)禮儀規(guī)范。在茶會、茶宴方面,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便將“客坐設茶”作為普遍的待客之禮,可見以茶待客的禮儀源遠流長、由來已久。到唐朝,以茶待客已成為全國性的禮俗。例如劉禹錫在《秋日過鴻舉法師寺院便送歸江陵》借茶描述了“客至茶煙起,禽歸講席收。浮杯明日去,相望水悠悠”的離別前的深深留念等等。
茶文化不僅是屬于中國的,也是屬于世界的,它促進東西方文化交融。有著數(shù)千年歷史的中華茶文化,在以茶事、茶禮、茶會、茶宴、茶俗等為代表的行為文化層面,眾彩紛呈、獨具特色、自成體系,不僅保留了既有的特色,而且傳遍五洲,不斷吸收著新元素,生動演繹了東西方文化的交融。正因為如此,談到中華茶文化,茶是包容的,中華文化是包容的,一個“和”字跨越時空、跨越國界,正所謂“和而不同,茶和天下”。自唐宋以來,中華茶文化跨出國門,與異國他鄉(xiāng)原有的文化要素融合,最終演繹出具有鮮明異域特色的茶文化新樂章,內涵更豐富、色彩也更為艷麗。中華茶文化可以融入當?shù)氐娘嬍澄幕?、當?shù)氐亩Y儀文化、當?shù)氐恼巫诮绦叛龅热宋脑?。中華茶文化與世界各地的萬千景象同存共生,這就是獨具特色、和而不同的中華茶文化之道。
材料二:
飲茶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使茶文化天然具有開放共享、促進交流的社會屬性。
兼容并包、開放交流的中華茶文化,在千年的跨文化交流中已成為一種世界共通的語言,在溝通中西文化、增強各國交流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安钄隆薄安瓒Y”頻頻出現(xiàn)在各種重要的外交場合,彰顯禮儀之邦的風采,弘揚中國文化理念,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首次出訪蘇聯(lián),挑選了西湖龍井、祁門紅茶、景德鎮(zhèn)茶具作為國禮送給斯大林,彰顯了兩國之間的深情厚誼。作為千年來的皇家貢品,武夷山大紅袍母樹年產量僅有八兩,周恩來總理因此戲稱送出了“半壁江山”,現(xiàn)場氣氛頓顯輕松,給尼克松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為一段外交佳話。
茶文化具有超強的融合力、親和力和凝聚力,成為“和而不同、和諧相生”理念最強有力的佐證。中國一直秉承“和而不同”的理念,尋求世界共同發(fā)展的最大公約數(shù)。中華茶文化承載了中國人崇尚的與世界相處之道,“以茶為媒、以茶會友”,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已成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
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為世界展現(xiàn)了開放創(chuàng)新、包容互惠的發(fā)展前景,“以茶敘事”頻頻出現(xiàn)于APEC峰會、G20峰會、金磚峰會等重大國際多邊場合。中華茶文化再次嶄露頭角、風靡全球,擔當著傳遞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的文化使者。在近年來的中外交流中,接待外賓的各種茶會和國禮展現(xiàn)了中國茶的獨特魅力,中華茶文化“潤物細無聲”,堪稱中外文化交流的粘合劑、國際經濟合作的助推器。
摘編自《中國茶文化與大國外交相融相通之道》
(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花茶、烏龍茶、紅茶等諸多茶種的興起和發(fā)展與明代簡化了飲茶流程,由煎煮法改為沖泡法有極大關系。
B.唐代的“茶仙”陸羽所著的《茶經》,對茶道與茶藝進行系統(tǒng)闡述,是中華茶文化最終形成的標志。
C.斟茶禮、持杯禮、座次禮、奉茶禮、叩指禮等一套完整的飲茶禮儀,體現(xiàn)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禮儀規(guī)范。
D.以著名詩人劉禹錫的《秋日過鴻舉法師寺院便送歸江陵》詩為例,證明到唐朝以茶待客已成為全國性的禮俗。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茶文化跨出國門之后,在異國他鄉(xiāng)開花結果,借助所在國的獨特的歷史文化,比在中國有了更好的發(fā)展。
B.中華茶文化獨具特色,和而不同,既能與世界各地的萬千景象共存共生,也能在外交場合發(fā)揮獨特作用。
C.飲茶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情感,但不具備開放共享、促進交流的外交作用。
D.茶與茶文化起源于中國,因此茶文化首先是屬于中國的,其次才是屬于世界的,是跨文化交流的最好媒介之一。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不能支持“茶敘國事”觀點的一項是
A.毛澤東主席出訪蘇聯(lián),挑選了西湖龍井、景德鎮(zhèn)茶具作為國禮送給斯大林。
B.周恩來總理送給來中國訪問的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武夷山大紅袍母樹產的茶葉。
C.2020年12月中國茶葉出口2.46萬噸,2020年全年,中國茶葉出口34.88萬噸。
D.2018年在廈門金磚峰會,鐵觀音、白茶等名茶被作為國禮贈送與會各國領導人。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根據(jù)材料內容,談談是什么原因讓“中華茶文化”成為了“擔當著傳遞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的文化使者”。組卷:7引用:5難度:0.6
(二)現(xiàn)代文閱讀2(本題共1小題,18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給我一枝槍
茹志鵑 我赤手空拳,緊貼在絕壁上,面前是萬丈深淵,戰(zhàn)斗機筆直地俯沖下來,在我頭上掠過,接著,咯咯地射來一串機槍子彈,第二架又怪聲嘯叫著,從我頭上擦過去,接著第三架,羞辱我,威嚇我,而我只有怒目相對。我要是有一枝槍,哪怕是一枝短槍,我也不會遭到這樣肆無忌憚的欺凌,我憤怒地大喝一聲:“強盜!”
我從床上直坐了起來,猶覺得心在亂跳。好熟悉的夢啊!它又不是夢,是我在熟睡中重新記起的十幾年前的一次經歷。
那年,我從文工團下到營部,是營里唯一沒有槍的兵。在一次回營部的路上,我碰到了三架戰(zhàn)斗機的圍攻。最后,是沂蒙山的臂膀掩護了我。我回去,跑到營長面前:“發(fā)我一枝槍!”
營長朝我看看,沒有說話。我們是沒有槍的,我們的槍都是從敵人手里繳獲的。
于是,我仍是全營中唯一沒有武器的人,穿著軍裝,但沒有槍。
“我一定要一枝槍?!边@一要求在我心中越來越強烈起來。
鐘敲了十二下,已經是半夜了。我重又躺下,感到一種夜的馨香,純潔恬靜,自由舒暢。我越發(fā)想起了槍。
“我要一枝槍!”這聲音好像就在我的跟前,不是十多年前的。是小魯,我明白了,是他引來這難以平伏的思潮。
小魯是戰(zhàn)友的兒子。昨天傍晚,小義驚喜地跳進來報告,“媽媽,小魯大哥哥來了!”小魯站在房門口,穿著簇新的軍裝,拘束地在我身邊坐下。
孩子扒在他膝上,尊敬而又羨慕地端詳他?!笆迨澹 蓖蝗?,孩子改變了對他的稱呼,問道,“你怎么沒有槍?”
我看見小魯?shù)哪樎丶t了,停了半晌,才說:“我說我要一枝槍,他們說還要慢一慢?!碑斎?,現(xiàn)在給新戰(zhàn)士發(fā)一枝槍,已經不是問題了。
我伸手開了燈,床前的玫瑰花兒立即跳回窗簾上去了。小魯明天就要出發(fā),昨晚硬給小義留了下來,說是要和解放軍叔叔睡一夜。我走到外間,電燈還亮著,柔和地照著兩個人。小魯舒展兩臂,像要展翅奮飛。孩子略仰著臉,似乎在問:“叔叔,你有槍嗎?”……
我第二次向營長要求一枝槍,是在同年的秋末。我們部隊過沂水,那一天,我們進入一個村莊宿營,住在一位以前的村干部家里,家里沒有男人,房東是位大嫂,呆板著臉,給我們開門、騰地方,可是總不開口。
“大嫂,你家大哥呢?”
她沒有回答,用嘴向村外呶了呶。村外是光禿禿的一片,村邊上拱起幾堆新土。我不由得打了一個寒噤,問道:“他?……”
“犧牲了,一起七個。”大嫂的臉呆呆的,好像總結似的說,“沒有槍!咱們沒有槍!手榴彈也沒有……”
忽然,小魯在夢中皺了皺眉,年輕的戰(zhàn)士,你夢見了什么?夢見自己還沒有一枝槍嗎?……我給他們關上了半扇窗。窗外是潔白的月光,一只紡織娘時斷時續(xù)地在唱。
我們的隊伍集合出發(fā)了,房東大嫂抱著孩子,站在門口目送我們,我對營長說:“讓我上去繳一枝槍?!睜I長輕輕說道:“這次戰(zhàn)斗下來,給你想辦法?!?br /> 戰(zhàn)斗結束,敵人被殲的消息傳來,通訊員果然給我送來一枝槍。小巧的左輪槍,用一塊大紅綢子包著,裝著六顆子彈,正是營長皮帶上的那枝。
“營長犧牲了。”通訊員垂下眼。
一枝左輪,六顆子彈,用一塊大紅綢子裹著,這就是我拿到武器時的情景。小魯,年輕的戰(zhàn)士,不用我說,你能懂得我當時的心情……
一點了,生活已經進入了新的一天,我們離過去又遠一天了,但是,歷史是不會消亡的,也決不重復。小魯,現(xiàn)在你不會等自己同志犧牲以后再有一枝槍的。
我有一枝槍了,我到底有一枝槍了。我揣著它,日夜不離,一直到我轉業(yè)的時候,交給組織,一把左輪,五顆子彈。還有一顆,我用了。
輕風徐來,電燈光溫柔地照著戰(zhàn)士和孩子。我拉直小魯掛在椅背上的軍衣,輕輕地給他們關上了電燈,掩上了門。
回到床上,我卻無法入睡。一閉眼,又仿佛看見戰(zhàn)斗機在我頭上盤旋、低飛,側著身子俯沖、掃機槍。我伏在一片開闊地上,還帶了一個婦女會的姑娘。敵機沒有遭到任何抵抗,越飛越低,毫無顧忌地在我們頭上削過去。姑娘臉色有點蒼白,伏著一動不動。我憤怒,但沒有屈辱的感覺,因為我想起我有一枝槍,我到底有了槍。我朝那直插下來的飛機打了一槍。子彈不知飛到哪里去了,但是我在戰(zhàn)斗,在保衛(wèi)自己,保衛(wèi)解放了的土地。敵機尾巴一沉,朝上飛去,小心地在上空盤旋掃機槍。他怕了,他膽怯了。
鐘敲兩點了,窗簾上的玫瑰已悄悄地爬上了墻。我們的夜,純潔恬靜,自由舒暢。
天亮了,小魯穿著簇新的軍裝,向我告辭。小義眼睛煥然發(fā)亮,從身后拿出一朵花來,花是普通的紙做的,他踮起腳,把花插在小魯?shù)男厍?,歡快地喊道:“敬禮,解放軍叔叔!”
小魯?shù)拖骂^,摘下那朵花,小心翼翼地放進內衣口袋里。我看見在那穿著軍裝、束著皮帶的身影上,仿佛已經背上一枝槍……
1962年1月5日(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的夢境緣于戰(zhàn)爭時期一次真實經歷,面對敵機卻沒有武器反抗的憤怒,讓“我”多年后仍不能忘懷。
B.“呆板著臉”“總不開口”“呆呆的”等神態(tài)描寫,表現(xiàn)出村莊的房東大嫂對戰(zhàn)爭已經麻木的情緒。
C.小義開始叫“大哥哥”,后來稱“叔叔”,對小魯稱呼的改變,表現(xiàn)出解放軍戰(zhàn)士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
D.“村外是光禿禿的一片,村邊上拱起幾堆新土”,村莊的這種景象,反映了戰(zhàn)爭的殘酷和民眾的苦難。
(2)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玫瑰花圖案“從床前跳回窗簾”“悄悄爬上墻”,用比擬手法,寫出時間的流逝,也增添文章的靈動氣息。
B.本文用帶有抒情性的語言,表達了一個老戰(zhàn)士對手握槍桿的崢嶸歲月的懷戀,整體呈現(xiàn)浪漫主義風格。
C.本文用簡筆勾勒人物,通過簡潔的動作、語言等描寫,塑造出一系列特征鮮明、性格各異的普通人形象。
D.左輪槍子彈的數(shù)量由“六顆”到“五顆”的變化,反映“我”心境的改變,也順勢引出了后文的故事。
(3)文中有不少關于“槍”的場景,賦予“槍”不同的內涵,請說出三種內涵,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4)同為戰(zhàn)爭題材小說,茹志娟的《百合花》敘事完整連貫,與之相比,本文在敘事方式上有何不同?這樣安排對本文的主題表現(xiàn)有何作用?談談你的理解。組卷:9引用:5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2(本題共1小題,9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一般而言,失眠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入睡困難,即從上床到正常入睡的時間過長;另一種叫睡眠維持障礙,簡單理解就是能睡著,但是夜間會多次醒來,有效睡眠不足。青年群體的失眠癥狀大多是入睡困難,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神經細胞的功能不斷退化,① ,睡眠的片段化情況增加。
很多人常常不把失眠問題放在心上,直到出現(xiàn)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情緒和病理癥狀時才予以重視。并且還有人存在這樣的誤區(qū),認為每天晚上11點之前能入睡、睡足6到8個小時才算是擁有好的睡眠。事實并非如此,良好的入睡時間和睡眠時間并不是固定的,每個人的基礎情況有所不同。
那在日常生活中,② ?有專家提醒,入睡之前有一個穩(wěn)定的情緒和心態(tài)很重要,安神定志是基本的治法。學會向外傾訴和釋放壞情緒,培養(yǎng)“鈍感力”來對抗壓力,睡覺之前放空自己,冥想、聽舒緩的音樂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此外,稍微設低房間溫度也有利于良好睡眠。夜晚身體新陳代謝減緩,產生的熱量減少,③ ,凌晨左右會達到最低點,而這時往往是深度睡眠的時間。通過幫助身體降溫來幫助減緩新陳代謝速度,使人更好地進入睡眠狀態(tài),擁有良好睡眠。
(1)下列選項中引號的作用,和文中“鈍感力”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詩經》中就有“如鳥斯革,如翚斯飛”的句子來歌頌像翼舒展的屋頂和出檐。
B.挽起褲腿走下稻田,是人們從播種到收獲季節(jié)見到袁隆平最“標準”的形象。
C.有幾個“慈祥”的老板收集些萵苣的菜葉,用鹽一浸,這就是她們難得的佳肴。
D.目前,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一個水稻良種“汕優(yōu)63”是雜交稻。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組卷:3引用:2難度:0.5
四、材料作文(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姚鼐在《登泰山記》中有“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的記述。有人認為“大風揚積雪擊面”太嚴酷了,知難而退才是智者的選擇;也有人認為這恰能彰顯人的偉大,迎難而進才是勇者的選擇。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10引用:4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