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dāng)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0-2021學(xué)年甘肅省慶陽市鎮(zhèn)原中學(xué)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5/7/2 4:0:16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保ā毒鸥琛罚┳詮那璩鲞@動人的詩句,“木葉”就突出地成為詩人們筆下鐘愛的形象。
    “木葉”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釋,“木”就是“樹”,“木葉”也就是“樹葉”,可是我們在古代詩歌中為什么很少看見用“樹葉”呢?一般的情況,大概遇見“樹葉”的時候就都簡稱之為“葉”呢?這當(dāng)然可以說是由于詩人們文字洗煉的緣故,可是這樣的解釋是并不解決問題的,因為一遇見“木葉”的時候,詩人們似乎都不再考慮文字洗煉的問題,而是盡量爭取通過“木葉”來寫出流傳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保鴲痢稉v衣詩》)“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沈佺期《古意》)可見洗煉并不能作為“葉”字獨用的理由,那么“樹葉”為什么從來就無人過問呢?事實正是這樣的,自從屈原以驚人的天才發(fā)現(xiàn)了“木葉”的奧妙,此后的詩人們也就再不肯輕易把它放過;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詩歌的語言中,乃又不僅限于“木葉”一詞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詩中說:“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這里的“落木”無疑的正是從屈原《九歌》中的“木葉”發(fā)展來的。按“落木蕭蕭下”的意思當(dāng)然是說樹葉蕭蕭而下,說“無邊落葉蕭蕭下”豈不更為明白嗎?然而天才的杜甫卻寧愿省掉“木葉”之“葉”而不肯放棄“木葉”之“木”,這道理究竟是什么呢?
          從“木葉”發(fā)展到“落木”,其中關(guān)鍵顯然在“木”這一字,其與“樹葉”或“落葉”的不同,也正在此。從概念上說,“木葉”就是“樹葉”,原沒有什么可以辯論之處;可是到了詩歌的形象思維之中,后者則無人過問,前者則不斷發(fā)展。為什么呢?因為“樹”易讓人想到繁茂的枝葉,而“木”則易讓人想到樹葉脫落,也就是說,“木”本身仿佛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
          要說明“木”何以會有這個特征,就不能不觸及詩歌語言中暗示性的問題。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們不留心就不會察覺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養(yǎng)的詩人們正在于能認(rèn)識語言形象中一切潛在的力量,把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于是成為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它在不知不覺之中影響著我們,它之富于感染性啟發(fā)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而“木”作為“樹”的概念的同時,卻正是具有著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這潛在的形象常常影響著我們會更多地想起樹干,而很少會想到葉子,因為葉子原不是屬于木質(zhì)的,“葉”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這排斥也就是為什么會暗示著落葉的緣故。而“樹”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它與“葉”都帶有密密層層濃陰的聯(lián)想。所謂“午陰嘉樹清圓”(周邦彥《滿庭芳》),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陰”更為真實的形象。然則“樹”與“葉”的形象之間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為它們之間太多的一致,“樹葉”也就不會比一個單獨的“葉”字多帶來一些什么,在習(xí)于用單詞的古典詩歌中,也就從來很少見“樹葉”這個詞匯了。至于“木葉”呢,則全然不同。這里又還需要說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個藝術(shù)特征。
    “木”不但讓我們?nèi)菀紫肫鹆藰涓?,而且還會帶來了“木”所暗示的顏色性。樹的顏色,即就樹干而論,一般乃是褐綠色,這與葉也還是比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說不定,它可能是透著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我們所習(xí)見的門栓、棍子、桅桿等,就都是這個樣子;這里帶著“木”字的更為普遍的性格。盡管在這里“木”是作為“樹”這樣一個特殊概念而出現(xiàn)的,而“木”的更為普遍的潛在的暗示,卻依然左右著這個形象,于是“木葉”就自然而然有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它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把U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边@落下的絕不是碧綠柔軟的葉子,而是窸窣飄零透些微黃的葉子,我們仿佛聽見了離人的嘆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這就是“木葉”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動的緣故。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葉,因為那是春夏之交飽含著水分的繁密的葉子。也不同于“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yè)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中的黃葉,因為那黃葉還是靜靜地長滿在一樹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雖然是具有“木葉”微黃的顏色,卻沒有“木葉”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飄零之意,而且它的黃色由于雨的濕潤,也顯然是變得太黃了?!澳救~”所以是屬于風(fēng)的而不是屬于雨的,屬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屬于沉沉的陰天,這是一個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則比“木葉”還更顯得空闊,它連“葉”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點綿密之意也洗凈了。所謂“日暮風(fēng)吹,葉落依枝”(吳均《青溪小姑歌》)恰足以說明這“葉”的纏綿的一面。然則“木葉”與“落木”又還有著一定的距離,它乃是“木”與“葉”的統(tǒng)一,疏朗與綿密的交織,一個迢遠(yuǎn)而情深的美麗的形象。這卻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木葉”之與“樹葉”,不過是一字之差,“木”與“樹”在概念上原是相去無幾的,然而到了藝術(shù)形象的領(lǐng)域,這里的差別就幾乎是一字千金。
    (選自林庚《說“木葉”》,有刪改)(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詩歌中,遇見“樹葉”時一般都簡稱“葉”,這不僅僅與詩人們追求文字的洗煉有關(guān)。
    B.從概念上說,“木葉”與“落葉”意思相同,但在詩歌的形象思維中,兩者卻有較大區(qū)別。
    C.詩歌語言之所以不落于言筌且富于感染性啟發(fā)性,在于它既有概念的意義,又具有暗示性。
    D.古詩中的“木”是作為“樹”的特殊概念而出現(xiàn)的,樹的概念一直左右著“木葉”的形象。
    (2)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語言的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只有留心才能察覺它的存在。
    B.“木”有“樹”“木頭”等多重形象,影響著我們更多地想起了樹干,而很少會想到葉子。
    C.《九歌》中的“木葉”形象,不僅為后來詩人所鐘愛,而且能引發(fā)讀者豐富的聯(lián)想與想象。
    D.藝術(shù)形象領(lǐng)域里的一字之差幾乎是一字千金,這就需要我們在閱讀、鑒賞中去發(fā)現(xiàn)和品咂。
    (3)下列詩句中,不能作為論據(jù)支撐上文作者主要觀點的一項是
     

    A.秋月照層嶺,寒風(fēng)掃高木。(吳均《答柳惲》)
    B.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王維《積雨輞川莊作》)
    C.落木千山天遠(yuǎn)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黃庭堅《登快閣》)
    D.一編蠹簡晴窗下,數(shù)卷疏籬落木中。(陸游《幽居》)
    (4)請根據(jù)文本,簡要概括“木”在形象上的藝術(shù)特征。
    (5)作為一篇文學(xué)論文,本文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分析。

    組卷:8引用:4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麥子黃了
    劉立勤
          時令進(jìn)了二月,杏子的紅花落地化為春泥,我們就急切地盼望麥子黃。那時節(jié),田野里是一片金黃,迎面是撲鼻的麥香,村子里是歡聲笑語,這才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日子呀,誰不喜歡呢?
          然而,最讓我們喜歡、最讓我們盼望的是麥子黃了的時候,枝頭的杏子也會黃了。高大的杏樹枝葉繁茂,金黃的杏子帶著滿臉的紅顏在枝頭飄搖,宛如梅子飛過來的那妖嬈的媚眼,讓人有說不盡的向往和期待。
          可惜,地里的麥子才剛剛分蘗,稀疏的麥苗雖然一日日地茂盛起來,一日日的有了顏色,就像鄰家新娶的媳婦,一天天地變得嫵媚,一天天地變得慵懶,好像是充滿了希望,可要分娩一個新的生命,還需要很久的等待。
          麥子長得太慢了,慢得像是奶奶的小腳,一步一挪,一挪三寸,讓人心急得要命。焦急的我們匆忙地爬上對面山上的杏樹林,又攀上高高的樹枝,眼睛在一片新綠的樹葉里尋找。杏子終于長出來了,小得像是橡皮頭,白乎乎毛茸茸的,伸手想摘一個嘗嘗,唉,太小了。跳下樹,灰溜溜地回到麥田邊,急切地看那遍地的麥子。麥子咋還沒有黃呢?
          麥子生長得真是慢呀,我忍不住拔下一株麥苗看了看,心里是一股暖流。麥子拔節(jié)了,山上的杏子怎么樣了呢?我們又爬上山,攀上樹,杏子已經(jīng)脫了毛,而且有指頭大了,顏色是脆生生的,喉結(jié)滾動,哈喇子就砸在地上。伸手摘一枚放進(jìn)嘴里,那是怎么一個酸呀,酸得好像是嘴巴和下巴都沒了一般。好在杏子里的杏核很好玩,像心一般的形狀,乳白色。捏在指尖稍微用力,杏核的汁液噴射出去,就有了滿村子的尖叫和歡笑。
          這時,我們更加關(guān)注田里的麥子了。麥子長,杏子也在長,麥子黃的時候,杏子也就黃了。那么,麥子懷胎了,麥子揚花了,杏子會是什么樣子呢。我們又來到了山上,不用上樹,我們就看見了枝頭結(jié)滿了杏子。杏子是翠綠的,和葉子一樣的顏色,杏子的表面還生出了不多的黑點點。難道杏子的青春也有滿臉的痘痘嗎?我不明白。不過這時候的杏子可以吃了,就是酸,酸得可以掉牙齒。我們不怕,可勁兒地吃。
          麥子終于黃了。午睡的時候,我和二傻偷偷地爬上了山,老遠(yuǎn)的地方就看見枝頭的杏子也黃了。金黃金黃的,和麥子的顏色一樣。不一樣的是麥子的頭頂上有扎人的麥芒,而杏子的臉上是紅紅的嬌艷。就像梅子的臉,好看又饞人。剛想到這里,又怕二傻看透了心事,回頭看一眼二傻,二傻高興地笑了。笑笑的二傻說:“好看吧,像不像梅子?勾人魂呢?!蔽覜]有想到二傻也喜歡梅子,就急忙爬上樹,去摘杏子。經(jīng)過春天和初夏的采摘,枝頭的杏子已經(jīng)不多了。我想摘幾個最好的杏子,晚上好送給像杏子一樣美麗的梅子。
          可是,當(dāng)我夜里揣著杏子趕到梅子家外的小河邊時,二傻早就到了。梅子靠著河邊的柳樹吃著二傻給她的紅杏子,二傻可勁兒地渲染摘杏子的艱難,吹得神乎其神的,好像杏子金貴得像《西游記》里的人參果一般。真想走上去戳穿二傻的把戲,咬著牙忍住了。這時,梅子也吃完了杏子,二傻又拾起杏核,假模假樣把它種進(jìn)梅子的地里,說是五年之后,梅子就可以在門口吃到自己種下的杏子了??匆姸的巧禈樱艺嫦氲诙炀桶涯切雍送诔鰜?,讓梅子永遠(yuǎn)吃不上他種下的杏子。
          遺憾的是,那一年的暑假我就離開了那個小山村,去了爸爸當(dāng)兵的那個城市。在那里讀中學(xué),上大學(xué),找工作,結(jié)婚又離婚。我常?;叵牒永锏聂~兒,地里的麥子,樹枝上的黃杏子。我也常常想起會吹牛的二傻,想起長得像黃杏子一樣迷人的梅子。盡管我一直沒有和他們聯(lián)系過,可我知道二傻和梅子都沒有考上大學(xué),二傻終于娶了梅子,小日子美氣得不得了。
          今年的麥黃的季節(jié),我終于回到了闊別了十五年的故鄉(xiāng)。故鄉(xiāng)變化太大了,我雖然看見了老家那金色的麥浪,卻不見了少年時那片杏子林?;叵肽敲利惖男幼?,我想看看常常想起的如同杏子一般美麗的梅子,還有那和我一起摘杏子的傻乎乎的二傻。梅子成熟得更加迷人了,二傻還是那么傻乎乎的,傻得請了十五天假,花了近千元的路費,回家收那不足一畝地的麥子。因此,當(dāng)梅子嘮叨他不會算賬過日子時,我也補了一句:“這么遠(yuǎn),真的不劃算呀?!?br />      二傻說:“值得呢,我不光收麥子,還要摘杏子呢。”
          哪里來的杏子呢?我隨著二傻來到河邊,真的有一株粗壯的杏子樹。樹葉茂密,金黃金黃的杏子頂著一臉紅顏,像極了少年時梅子,勾人的魂呢。二傻說,這就是當(dāng)年我倆摘下的杏子種下的樹,十年前就掛果了。二傻還說,十年了,每到杏子黃了的時候,我無論在哪里,都要趕回來給梅子摘杏子。
          二傻說罷,看著那樹杏子傻乎乎地笑了,笑得很甜,笑得也很幸福。
    (有刪改)材料二:
          小說的詩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表達(dá)詩化,運用隱喻、象征等詩性手法,寄托深層意蘊。形象詩化,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發(fā)掘靈魂美、人情美,使人物形象富有詩意。意境詩化,移情入景,物我交融,描摹創(chuàng)設(shè)別有韻致的意境。
    (選自網(wǎng)絡(luò),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用排比句式寫出了杏花落時麥子成熟的美好景象及村里人們豐收的喜悅。
    B.小說用奶奶的小腳挪得慢來比喻麥子長得慢,突出了孩子們渴望豐收的急迫心情。
    C.小說細(xì)致刻畫二傻各種“傻乎乎”的事情,是贊美他的純樸真誠和對愛情的堅守。
    D.小說反復(fù)敘說金黃杏子像極了少年時梅子,隱含了對現(xiàn)實中梅子容顏不再的失落。
    (2)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化用“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hù)花”點明時令,為了描繪鄉(xiāng)村的秀美。
    B.小說連用兩個“一日日”形象表現(xiàn)了麥苗生長的迅速,表現(xiàn)了“我”內(nèi)心的焦急。
    C.對杏子由出生到成熟各階段細(xì)致的描述,寫出了孩子們對品嘗杏子的向往和期待。
    D.描寫二傻把杏核埋在梅子家旁小河邊,為后文敘寫二傻堅持為梅子摘杏子作鋪墊。
    (3)請結(jié)合材料二關(guān)于小說詩性的說明,分析小說《麥子黃了》的詩性表現(xiàn)。
    (4)小說以“麥子黃了”為題,意蘊豐富,請結(jié)合作品加以概括。

    組卷:25引用:3難度:0.2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題。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自媒體的全面普及,年輕人熱衷自我調(diào)侃、自我解嘲文化氛圍的形成,一些流行熱詞也在不斷刷新詞庫。最近新鮮出爐的熱詞是--“隱形貧困人口”。他們能買戴森吸塵器就不用掃帚了;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麥了;100塊錢一張的面膜用起來也不心疼;一有健身沖動,就非得去辦張年卡不可……他們也被稱為新時代的“新窮人”。為什么給它加上了“新”字呢?因為他們并不像曾經(jīng)我們口頭常說的那種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窮人,他們往往成長在吃穿不愁的家庭,畢業(yè)于優(yōu)秀的大學(xué),從事著高等腦力工作,工資水平高于當(dāng)?shù)赝g人收入平均值,但是他們往往“手比心快”,在不做任何預(yù)算計劃的情況下,能毫不猶豫地掏出一萬塊錢買一臺iPhone X.于是,每次到月底,他們的存款數(shù)字就會急劇降為負(fù)數(shù),此刻他們會進(jìn)入“冬眠”狀態(tài)。那是因為他們把錢花光了,正在眼淚巴巴地啃著饅頭,刷著iPhone,盼望著老板早點發(fā)工資。
    (1)請根據(jù)上述信息概括什么是“隱形貧困人口”。不超過25個字。隱形貧困人口是
     

    (2)針對“隱形貧困人口”成為熱詞這一現(xiàn)象,寫一段評述性文字。不超過60個字。

    組卷:13引用:8難度:0.7

二、古詩文閱讀(34分)

  •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遺楚王書曰:“始寡人與王約為兄弟,盟于黃棘,太子入質(zhì),至歡也。太子陵殺寡人之重臣,不謝而亡去。寡人誠不勝怒,使兵侵君王之邊。今聞君王乃令太子質(zhì)于齊以求平。寡人與楚接境,婚姻相親。而今秦、楚不歡,則無以令諸侯。寡人愿與君王會武關(guān),面相約,結(jié)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楚王患之,欲往恐見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昭睢曰:“秦,虎狼也,有并諸侯之心,不可信也!”懷王之子子蘭勸王行,王乃入秦。秦王令一將軍詐為王,伏兵武關(guān),楚王至則閉關(guān)劫之,與俱西至咸陽,朝章臺,如籓臣禮,要以割巫、黔中。楚王欲盟,秦王欲先得地。楚王怒曰:“秦詐我,而又強要我以地!”因不復(fù)許,秦人留之。楚大臣患之乃相與謀曰吾王在秦不得還要以割地而太子為質(zhì)于齊齊秦合謀則楚無國矣欲立王子之在國者。昭睢曰:“王與太子俱困于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詐赴于齊。齊湣王召群臣謀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饼R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質(zhì)而行不義于天下也?!逼淙嗽唬骸安蝗?。郢中立王,因與其新王市曰:‘予我下東國,吾為王殺太子。不然,將與三國共立之。’”齊王卒用其相計而歸楚太子。楚人立之。
          十八年,楚懷王亡歸。秦人覺之,遮楚道,懷王從間道走趙。趙主父在代,趙人不敢受。懷王將走魏,秦人追及之,以歸。十九年,楚懷王發(fā)病,于秦,秦人歸其喪。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諸侯由是不直秦。
          臣光曰:甚哉秦之無道也,殺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競也,忍其父而婚其仇。烏呼,楚之君誠得其道,臣誠得其人,秦雖強,烏得陵之哉!故人主不務(wù)得道而廣有其勢,是其所以危也
    (節(jié)選自《通鑒紀(jì)事本末?秦并六國》)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楚大臣患之/乃相與謀曰/吾王在秦不得/還要以割地/而太子為質(zhì)于齊/齊/秦合/謀則楚無國矣/
    B.楚大臣患之/乃相與謀曰/吾王在秦不得/還要以割地/而太子為質(zhì)于齊/齊/秦合謀/則楚無國矣/
    C.楚大臣患之/乃相與謀曰/吾王在秦不得還/要以割地/而太子為質(zhì)于齊/齊/秦合/謀則楚無國矣/
    D.楚大臣患之/乃相與謀曰/吾王在秦不得還/要以割地/而太子為質(zhì)于齊/齊/秦合謀/則楚無國矣/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質(zhì),諸侯送其子弟到中央朝廷或其他諸侯那作抵押的人質(zhì)。
    B.郡,古代行政區(qū)域。秦統(tǒng)一時設(shè)郡縣制,長官由地方推舉產(chǎn)生。
    C.庶子,一般用來稱妾生之子,其地位要低于嫡子。
    D.薨,古代諸侯或大官死亡稱為“薨”,皇帝死亡稱為“崩”。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王派人送信給楚懷王,說秦國攻打楚國是因為楚太子凌辱殺害了他的重臣,又不辭而別,實在氣憤難忍,所以才派兵攻打,希望重新結(jié)盟。
    B.面對秦國重新結(jié)盟的請求,昭睢認(rèn)為秦國不可以相信,不能去,而楚懷王的兒子子蘭卻勸楚懷王去赴約,楚懷王于是前往秦國,最終死在秦國。
    C.面對楚國迎太子回國即位的請求,齊湣王想要扣留楚太子要求楚國割讓淮河以北的土地,但遭到了丞相的反對,齊湣王最后聽取了丞相的意見。
    D.楚懷王從秦國逃跑,結(jié)果被秦國人發(fā)現(xiàn),秦王派人封鎖了通往楚國的道路,楚懷王只好逃到趙國,但趙國人不敢接納他,后來被秦國人追上。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諸侯由是不直秦。
    ②故人主不務(wù)得道而廣有其勢,是其所以危也。

    組卷:3引用:3難度:0.6
  • 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代: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fēng)流總被雨打風(fēng)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dāng)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1)具體賞析詞上闋中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及作用。
    (2)結(jié)尾借“廉頗思國”的典故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并說說典故在全詞中的作用。
    (3)《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都是借詠懷歷史抒發(fā)感情,試討論這兩首詞的異同。

    組卷:32引用:3難度:0.8
  • 6.(1)《阿房宮賦》中,起勢雄健,表現(xiàn)秦王一統(tǒng)天下、勢如破竹的句子是:“
     
    ,
     
    。”
    (2)《阿房宮賦》中,作者在總結(jié)六國和秦國滅亡的歷史教訓(xùn)后,提醒唐朝統(tǒng)治者不要重蹈亡秦覆轍的句子是:“
     
    ,
     
    ?!?br />(3)在《六國論》中,作者蘇洵開篇即擺明觀點,通過“先破后立”的方式直入主題點出六國滅亡的原因的句子是:“六國破滅,
     
    ,
     
    ,弊在賂秦。”

    組卷:50引用:4難度:0.9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7.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dāng)?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yán)密,每處不超過20個字。
          
     
    。中國古代哲人早就看到大自然運行的一條重要規(guī)律,并由此引申出人生的準(zhǔn)則:“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保ā吨芤?乾卦》天道是剛建的,君子效法天道,也應(yīng)以剛健立身,自強不息。)中華文化之所以經(jīng)久不衰,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具有自強不息的精神。
          然而,自強不息并不是自我封閉?!独献印氛f“容乃公”(第十六章),能兼容才稱得上是公,唯公才能久,中國人常用“海納百川”來形容一個人的氣度胸襟。這四個字也
     
    。中華民族敢干、樂干也善于吸取外來的文化,吸取其中的營養(yǎng),使他們變成自己文化的一部分。佛學(xué)傳入中國以后,與中國固有的文化相結(jié)合,形成中國特有的禪學(xué),便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唐朝的都城長安是當(dāng)時最大的國際都會,在八世紀(jì)前半葉,人口已經(jīng)達(dá)到百萬之多,居住著不少任職于唐朝的外國人,留學(xué)生,學(xué)問僧,求法僧,外國的藝術(shù)家以及大量外來的商賈。大食、天竺、真臘、獅子國、新羅、日本等許多國家的使臣絡(luò)繹不絕。在宗教方面,除了道教和佛教,伊斯蘭教、祆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傳播。唐朝的長安
     

    ——袁行霈《中華文化精神》

    組卷:7引用:2難度:0.7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中國戲曲        ,沉淀著國人千百年的審美意趣,地方戲千姿百態(tài),凝聚著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根植于不同的歷史地理環(huán)境中,醞釀出豐富的情感表達(dá),共同構(gòu)成最接地氣的傳統(tǒng)藝術(shù)寶庫。
          要看到,很多劇種之所以在時代更迭中走近瀕危,( ?。,F(xiàn)代社會生活節(jié)奏加快,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文化產(chǎn)品       ,眼球爭奪愈演愈烈,注意力不斷被稀釋。多數(shù)傳統(tǒng)地方戲曲疏離于網(wǎng)絡(luò),在新的表達(dá)空間“失語”,關(guān)注度自然更加        。因此,于瀕危劇種而言,需要討論的不是“值不值得救”,而是“怎么救”“誰來救”。山西啟動瀕危戲曲劇種搶救工程,昆山連續(xù)四年舉辦“百戲盛典”等,都不失為有益探索。與此同時,各個劇種本身也要主動求新求變,從劇目創(chuàng)作到劇作推廣,用時代的語言和時代對話,用年輕人的方式和年輕人交流。“活”起來,就能活下去。因為不晨每個劇種都能發(fā)展成“大樹”所以幫一把、扶一程中華藝術(shù)的百花國將始終一真蘢香四溢。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A.積厚流光 南轅北轍 琳瑯滿目 了了
    B.源遠(yuǎn)流長 南腔北調(diào) 琳瑯滿目 寥寥
    C.積厚流光 南腔北調(diào) 目不暇接 寥寥
    D.源遠(yuǎn)流長 南轅北轍 目不暇接 了了
    (2)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A.不能都簡單歸因為沒有生命力,而更多是沒有“被看見”
    B.事實上并不是因為沒有“被看見”,而是因為沒有生命力
    C.不能都簡單歸因為沒有“被看見”,而更多是沒有生命力
    D.完全是因為沒有生命力,但也有可能是因為沒有“被看見”
    (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A.雖然幫一把、扶一程,不是每個劇種都能發(fā)展成“大樹”,但中華藝術(shù)的百花園將始終一直芳香四溢。
    B.雖然不是每個劇種都能發(fā)展成“大樹”,但幫一把、扶一程,中華藝術(shù)的百花園將始終一直芳香四溢。
    C.因為幫一把、扶一程,不是每個劇種都能發(fā)展成“大樹”,所以中華藝術(shù)的百花園將始終芳香四溢。
    D.雖然不是每個劇種都能發(fā)展成“大樹”,但幫一把、扶一程,中華藝術(shù)的百花園將始終芳香四溢。

    組卷:5引用:3難度:0.6
  • 9.系統(tǒng)找不到該試題

四、寫作(60分)

  •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青年興則國家興,中國發(fā)展要靠廣大青年挺膺擔(dān)當(dāng)。年輕充滿朝氣,青春孕育希望。廣大青年要厚植家國情懷、涵養(yǎng)進(jìn)取品格,以奮斗姿態(tài)激揚青春,不負(fù)時代,不負(fù)華年。
    ——習(xí)近平主席二〇二三年新年賀詞      恰同學(xué)少年,風(fēng)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dāng)年萬戶侯。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      邁入高中的你,站在青春的門檻上,讀了上面兩段話,有了怎樣的感悟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表達(dá)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biāo)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0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