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xué)年江蘇省泰州中學(xué)高一(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保ā毒鸥琛罚┳詮那璩鲞@動人的詩句,“木葉”就突出地成為詩人們筆下鐘愛的形象。
“木葉”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釋,“木”就是“樹”,“木葉”也就是“樹葉”,可是我們在古代詩歌中為什么很少看見用“樹葉”呢?一般的情況,大概遇見“樹葉”的時候就都簡稱之為“葉”呢?這當然可以說是由于詩人們文字洗煉的緣故,可是這樣的解釋是并不解決問題的,因為一遇見“木葉”的時候,詩人們似乎都不再考慮文字洗煉的問題,而是盡量爭取通過“木葉”來寫出流傳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保鴲痢稉v衣詩》)“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沈佺期《古意》)可見洗煉并不能作為“葉”字獨用的理由,那么“樹葉”為什么從來就無人過問呢?事實正是這樣的,自從屈原以驚人的天才發(fā)現(xiàn)了“木葉”的奧妙,此后的詩人們也就再不肯輕易把它放過;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詩歌的語言中,乃又不僅限于“木葉”一詞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詩中說:“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边@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這里的“落木”無疑的正是從屈原《九歌》中的“木葉”發(fā)展來的。按“落木蕭蕭下”的意思當然是說樹葉蕭蕭而下,說“無邊落葉蕭蕭下”豈不更為明白嗎?然而天才的杜甫卻寧愿省掉“木葉”之“葉”而不肯放棄“木葉”之“木”,這道理究竟是什么呢?
從“木葉”發(fā)展到“落木”,其中關(guān)鍵顯然在“木”這一字,其與“樹葉”或“落葉”的不同,也正在此。從概念上說,“木葉”就是“樹葉”,原沒有什么可以辯論之處;可是到了詩歌的形象思維之中,后者則無人過問,前者則不斷發(fā)展。為什么呢?因為“樹”易讓人想到繁茂的枝葉,而“木”則易讓人想到樹葉脫落,也就是說,“木”本身仿佛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
要說明“木”何以會有這個特征,就不能不觸及詩歌語言中暗示性的問題。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們不留心就不會察覺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養(yǎng)的詩人們正在于能認識語言形象中一切潛在的力量,把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于是成為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它在不知不覺之中影響著我們,它之富于感染性啟發(fā)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而“木”作為“樹”的概念的同時,卻正是具有著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這潛在的形象常常影響著我們會更多地想起樹干,而很少會想到葉子,因為葉子原不是屬于木質(zhì)的,“葉”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這排斥也就是為什么會暗示著落葉的緣故。而“樹”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它與“葉”都帶有密密層層濃陰的聯(lián)想。所謂“午陰嘉樹清圓”(周邦彥《滿庭芳》),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陰”更為真實的形象。然則“樹”與“葉”的形象之間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為它們之間太多的一致,“樹葉”也就不會比一個單獨的“葉”字多帶來一些什么,在習(xí)于用單詞的古典詩歌中,也就從來很少見“樹葉”這個詞匯了。至于“木葉”呢,則全然不同。這里又還需要說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個藝術(shù)特征。
“木”不但讓我們?nèi)菀紫肫鹆藰涓?,而且還會帶來了“木”所暗示的顏色性。樹的顏色,即就樹干而論,一般乃是褐綠色,這與葉也還是比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說不定,它可能是透著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我們所習(xí)見的門栓、棍子、桅桿等,就都是這個樣子;這里帶著“木”字的更為普遍的性格。盡管在這里“木”是作為“樹”這樣一個特殊概念而出現(xiàn)的,而“木”的更為普遍的潛在的暗示,卻依然左右著這個形象,于是“木葉”就自然而然有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它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把U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边@落下的絕不是碧綠柔軟的葉子,而是窸窣飄零透些微黃的葉子,我們仿佛聽見了離人的嘆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這就是“木葉”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動的緣故。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葉,因為那是春夏之交飽含著水分的繁密的葉子。也不同于“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yè)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中的黃葉,因為那黃葉還是靜靜地長滿在一樹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雖然是具有“木葉”微黃的顏色,卻沒有“木葉”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飄零之意,而且它的黃色由于雨的濕潤,也顯然是變得太黃了。“木葉”所以是屬于風的而不是屬于雨的,屬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屬于沉沉的陰天,這是一個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則比“木葉”還更顯得空闊,它連“葉”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點綿密之意也洗凈了。所謂“日暮風吹,葉落依枝”(吳均《青溪小姑歌》)恰足以說明這“葉”的纏綿的一面。然則“木葉”與“落木”又還有著一定的距離,它乃是“木”與“葉”的統(tǒng)一,疏朗與綿密的交織,一個迢遠而情深的美麗的形象。這卻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木葉”之與“樹葉”,不過是一字之差,“木”與“樹”在概念上原是相去無幾的,然而到了藝術(shù)形象的領(lǐng)域,這里的差別就幾乎是一字千金。
(選自林庚《說“木葉”》,有刪改)(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詩歌中,遇見“樹葉”時一般都簡稱“葉”,這不僅僅與詩人們追求文字的洗煉有關(guān)。
B.從概念上說,“木葉”與“落葉”意思相同,但在詩歌的形象思維中,兩者卻有較大區(qū)別。
C.詩歌語言之所以不落于言筌且富于感染性啟發(fā)性,在于它既有概念的意義,又具有暗示性。
D.古詩中的“木”是作為“樹”的特殊概念而出現(xiàn)的,樹的概念一直左右著“木葉”的形象。
(2)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語言的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只有留心才能察覺它的存在。
B.“木”有“樹”“木頭”等多重形象,影響著我們更多地想起了樹干,而很少會想到葉子。
C.《九歌》中的“木葉”形象,不僅為后來詩人所鐘愛,而且能引發(fā)讀者豐富的聯(lián)想與想象。
D.藝術(shù)形象領(lǐng)域里的一字之差幾乎是一字千金,這就需要我們在閱讀、鑒賞中去發(fā)現(xiàn)和品咂。
(3)下列詩句中,不能作為論據(jù)支撐上文作者主要觀點的一項是
A.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吳均《答柳惲》)
B.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王維《積雨輞川莊作》)
C.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黃庭堅《登快閣》)
D.一編蠹簡晴窗下,數(shù)卷疏籬落木中。(陸游《幽居》)
(4)請根據(jù)文本,簡要概括“木”在形象上的藝術(shù)特征。
(5)作為一篇文學(xué)論文,本文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分析。組卷:7引用:4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快活三】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念竇娥身首不完全,念竇娥從前已往干家緣。婆婆也,你只看竇娥少爺無娘面。
【鮑老兒】念竇娥伏侍婆婆這幾年,遇時節(jié)將碗涼漿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紙錢,只當把你亡化的孩兒薦。(卜兒哭科,云)孩兒放心,這個老身都記得。天那,兀的不痛殺我也?。ㄕ┏┢牌乓玻僖膊灰涮淇蘅?,煩煩惱惱,怨氣沖天。這都是我做竇娥的沒時沒運,不明不暗,負屈銜冤。
(劊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時辰到了也。(正旦跪科)(劊子開枷科)(正旦云)竇娥告監(jiān)斬大人,有一事肯依竇娥,便死而無怨。(監(jiān)斬官云)你有甚么事?你說。(正旦云)要一領(lǐng)凈席,等我竇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練,掛在旗槍上。若是我竇娥委實冤枉,刀過處頭落,一腔熱血休半點兒沾在地下,都飛在白練上者。(監(jiān)斬官云)這個就依你,打甚么不緊。(劊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練掛旗上科)(正旦唱)
【耍孩兒】不是我竇娥罰下這等無頭愿,委實的冤情不淺;若沒些兒靈圣與世人傳,也不見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等他四下里皆瞧見,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
(劊子云)你還有甚的說話?此時不對監(jiān)斬大人說,幾時說那?(正旦再跪科,云)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竇娥委實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竇娥尸首。(監(jiān)斬官云)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沖天的怨氣,也召不得一片雪來,可不胡說?。ㄕ┏?br />【二煞】你道是暑氣暄,不是那下雪天;豈不聞飛霜六月因鄒衍?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滾似綿,免著我尸骸現(xiàn);要什么素車白馬,斷送出古陌荒阡!
(正里再跪科,云)大人,我竇娥死的委實冤枉,從今以后,著這楚州亢旱三年?。ūO(jiān)斬官云)打嘴!那有這等說話?。ㄕ┏?br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憐,不知皇天也肯從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見甘霖降?也只為東海曾經(jīng)孝婦冤,如今輪到你山陽縣。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
(節(jié)選自《竇娥冤》) 文本二:
哈姆萊特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默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無涯的苦難,通過斗爭把它們掃清,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死了;睡著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這一種睡眠之中,我們心頭的創(chuàng)痛,以及其他無數(shù)血肉之軀所不能避免的打擊,都可以從此消失,那正是我們求之不得的結(jié)局。死了;睡著了;睡著了也許還會做夢;嗯,阻礙就在這兒:因為當我們擺脫了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將要做些什么夢,那不能不使我們躊躇顧慮。人們甘心久困于患難之中,也就是為了這個緣故;誰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撻和譏嘲、壓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輕蔑的愛情的慘痛、法律的遷延、官吏的橫暴和費盡辛勤所換來的小人的鄙視,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誰愿意負著這樣的重擔,在煩勞的生命的壓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為懼怕不可知的死后,懼怕那從來不曾有一個旅人回來過的神秘之國,是它迷惑了我們的意志,使我們寧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們所不知道的痛苦飛去?這樣,重重的顧慮使我們?nèi)兂闪伺撤?,決心的赤熱的光彩,被審慎的思維蓋上了一層灰色,偉大的事業(yè)在這一種考慮之下,也會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動的意義。且慢!美麗的奧菲利婭!——女神,在你的祈禱之中,不要忘記替我懺悔我的罪孽。
……
哈姆萊特 出家去吧。為什么你要生一群罪人出來呢?我自己還不算是一個頂壞的人;可是我可以指出我的許多過失,一個人有了那些過失,他的母親還是不要生下他來的好。我很驕傲,有仇必報,富于野心,我的罪惡是那么多,連我的思想也容納不下,我的想象也不能給它們形象,甚至于我都沒有充分的時間可以把它們實行出來。像我這樣的家伙,匍匐于天地之間,有什么用處呢?我們都是些十足的壞人,一個也不要相信我們。出家去吧。你的父親呢?
(節(jié)選自《哈姆萊特》)(1)下列對作品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訣別婆婆時,竇娥認命負屈而死,雖說這是她憐愛婆婆的賢良之舉,但也反映出她深受封建宿命思想毒害。
B.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竇娥受刑前之所以發(fā)下三樁誓愿,其目的是為了向世人昭明自己的冤屈。
C.“生存還是毀滅”這段獨白,體現(xiàn)了哈姆萊特對現(xiàn)實的深刻揭露和批判,也流露出他的煩惱、苦悶、彷徨。
D.哈姆萊特心中的偉大事業(yè)是為父復(fù)仇,在經(jīng)過一番關(guān)于生死的靈魂拷問后,他認識到事業(yè)的完成需要行動。
(2)下列對作品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竇娥訣別婆婆時的低沉情緒與她在法場上的激昂情緒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而這種反差對豐滿竇娥形象起了重要作用。
B.竇娥臨刑前發(fā)下三樁誓愿,這是一種超現(xiàn)實的寫法,這種寫法盡管增強了作品的批判力量,卻削弱了作品的真實性。
C.科、白作為元雜劇展開沖突、塑造形象、表現(xiàn)主題的輔助手段,在節(jié)選文字中烘托了當時的氣氛,推動著劇情發(fā)展。
D.在這段長篇獨白中,作者運用反問、反復(fù)、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將哈姆萊特內(nèi)心灼熱、憂郁的情感宣泄得淋漓酣暢。
(3)王國維曾評價關(guān)漢卿劇作“其言曲盡人情”。請以文本一中的【二煞】為例,簡析作者是如何展現(xiàn)人物內(nèi)心豐富的情感世界的。
(4)《竇娥冤》《哈姆萊特》作為中西文學(xué)史上的兩朵藝術(shù)奇葩,雖誕生在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卻流露出相似的精神內(nèi)核——對現(xiàn)實的批判與反抗。請結(jié)合選段中兩個主人公形象,作簡要分析。組卷:5引用:3難度:0.5
二、古代詩文知識積累與閱讀(35分)
-
3.下列選項中加點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3引用:1難度:0.8
四、整本書閱讀(6分)
-
10.《紅樓夢》在第二十三回和第二十七回先后兩次描寫到林黛玉葬花。黛玉葬花有什么寓意?請結(jié)合相關(guān)情節(jié)作簡要分析。
組卷:15引用:8難度:0.6
五、寫作(60分)
-
11.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寫作。
關(guān)于寫作,魯迅先生曾說過這12個字,“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其實,豈止寫作應(yīng)如此,做人做事又何嘗不應(yīng)如此。
請聯(lián)系材料,結(jié)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議論性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套作,不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5引用:2難度:0.6